然而,命运弄人,他们竟还遭寺院驱逐,不得不流落街头。
此时的天下己然大乱,西处可见揭竿而起的起义军队伍。
眼见着起义军的规模日益壮大,数量愈发增多,朱重八心中不禁萌生出一个念头。
于是,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朱飞龙,开口问道:“大哥,依小弟之见,咱们不如也投身军旅吧!
眼下在此地连口饱饭都难以求得,与其这般苟延残喘,倒不如放手一搏!”
朱飞龙闻听此言,微微颔首。
毕竟他可是从现代穿越而来之人,见识自然要比朱重八强上许多。
略作思索之后,朱飞龙回应道:“重八啊,咱俩不妨先寻一支义军入伙,暂且解决温饱问题。
不过呢,切莫着急,待日后时机成熟之际,咱们再自立门户,组建属于自己的帮派。
届时,咱们便可高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大旗,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但目前而言,切不可轻举妄动,当务之急还是得找一处能够让咱们填饱肚子的落脚之地才好啊。
待到时机差不多的时候,一切自有哥哥我的安排!”
朱重八听完朱飞龙的话,眼神中满是信任:“大哥说得极是,全凭大哥做主。”
于是两人便开始寻找合适的义军队伍。
一路上,朱飞龙凭借着自己现代知识中的一些军事见解给朱重八讲述行军打仗之道,朱重八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朱飞龙也是耐心解答。
不久后,他们遇到了一支看起来纪律还算严明的义军队伍。
朱飞龙带着朱重八前去投靠。
军中将领见二人虽衣衫褴褛却气宇不凡,尤其是朱飞龙,举手投足间有着一种独特的自信。
将军决定收留他们,安排他们做些后勤之事。
朱飞龙和朱重八终于吃上了饱饭。
夜晚,朱飞龙望着天空中的明月,心想这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而朱重八则躺在简陋的床铺之上,暗暗发誓定要跟着大哥闯出一片天地。
就这样,他们在义军中暂时安定下来,等待着朱飞龙口中所说的时机到来。
几日后,敌军来袭。
义军将领忙召集众人商议对策,众人皆面露惧色,唯有朱飞龙镇定自若。
他站出列向将领进言,将现代的战略布局融入其中,如利用地形设伏之类。
将领半信半疑,但当下也无更好办法,便采纳了部分建议。
战斗打响,朱重八奋勇当先,朱飞龙则在后方指挥调度。
由于计策得当,义军成功击退敌军。
此役过后,朱飞龙在军中威望大增。
随着时间推移,朱飞龙不断改进义军的训练方法与作战策略,军队实力逐渐强大。
朱重八也成长迅速,成为一员得力战将。
一日,朱飞龙觉得时机己到。
他找到朱重八商议,决定带领亲信脱离这支义军,另立山头。
他们离开时,不少将士自愿追随。
朱飞龙竖起大旗,正式打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周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纷纷响应,他们的势力迅速扩大。
朱重八兴奋地看着这一切,他知道,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随着队伍不断壮大,朱飞龙深知粮草乃是重中之重。
他想起在现代所学的屯田之法,于是下令士兵在驻地附近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
此举不仅解决了粮草问题,更使百姓安居乐业。
朱飞龙又开始改革兵器制造,运用现代机械原理打造更为精良的武器。
朱重八则负责训练新兵,将他们训练成虎狼之师。
然而,他们的崛起引起了其他割据势力的警觉。
各方联军前来围剿。
朱飞龙冷静应对,他利用地势设置多重防线,并采用游击战术骚扰敌军。
朱重八率领精锐部队伺机而动。
两军交战,朱飞龙一方以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抵御住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朱重八瞅准时机,率部首捣敌军中军,联军阵脚大乱。
经过一场苦战,朱飞龙的势力取得胜利,威名远扬。
自此,他们真正站稳脚跟,向着统一天下的目标大步迈进。
没过多久,朱飞龙就敏锐地察觉到当前自己所率领的这支队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表现得实在是太过张扬了!
这种高调的行事风格无疑己经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飞龙认为当务之急便是让队伍加入到某些义军中去,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借助义军的力量来增强自身实力,还能够有效地隐藏自己队伍的锋芒,避免成为元朝朝廷首要攻击的目标。
毕竟,如果继续保持现状,元庭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将矛头指向他们,而以己方现有的兵力和资源,恐怕很难抵挡住元军的猛烈进攻。
想到这里,朱飞龙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尽快找到合适的义军并与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