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问心
听到门外的禀告声,元一将自己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对门外说道:“进来吧。”
话罢枭九娘身穿黑色圆领袍的女子从外面走了进来,先是拱手行了一礼才道:“郎主,属下等办事不利,贺先生己经到长安了,现下在平康坊落脚。”
元一并不感到意外,“他是狐狸成精,也不怪你们,说说他是怎么骗过你们的吧。”
“在不同时间段一共有西辆马车从贺先生的住所出发,从不同的方向往长安来,我们的人一首跟着,不知道在哪个客舍贺先生和店家换了衣裳,又换了条路快马进了长安。”
枭九娘道。
元一指尖在桌子上有规律的敲着,“我说错了,他不是狐狸成精,他是兔子成精才对,其他几个呢?”
“杨先生在商州等杜先生从通州过来会合,苏将军若是继续日夜兼程的赶路,明日就可以到东都。”
元一用桌上的杯子大概摆了长安、商州、通州、东都的位置,略思索了一会,点了点代表长安的杯子,“不能再等了,今晚就动手,要想办法让贺老贼从平康坊出来,那里太复杂了,枭大那边你和三郎要小心,他爱在镖上用毒,千万别被伤到。”
枭九娘行了一个极有力道的抱拳礼,道:“郎主放心,我们会小心的,还有山居给我们配的解毒药丸,我们都随身带着呢。”
元一被小小的吓了一跳,点点头道:“行,反正小心就是了,那药丸也别乱吃,问清楚对应的什么毒,毒发什么症状,别吃错药吃出毛病来,先下去吧。”
“是。”
枭九娘又是一个标准的抱拳礼,转身出去了。
看着枭九娘的背影,元一短促的呼出一口气,像是一声叹息,里面藏着担心和不安。
枭九娘和枭三郎从元一三岁起就他和他一起习武也负责保护他,七年前元一父亲死在了平叛南诏暴民的战场上,圣人想纳他母亲柔淑公主入宫为妃,柔淑公主不愿意,最后吞金***了。
吞金是一个漫长的死亡过程,柔淑公主拉着十二岁的元一的手,一遍遍的说着“母亲对不起你,我的命是太祖给的,这都是我答应过他的,以后你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参与朝堂之事,你身上有我的血,千万不要做对不起天下百姓的事。”
可惜他没有做到,那几个老家伙带着枭卫找上他的时候,他歇斯底里的喊着“杀了他,你们杀了他我就答应你。”
他们说杀不了皇帝,但是可以送他一份礼物,他鬼使神差的说了声好,等他知道礼物是什么的时候他才知道什么叫追悔莫及。
昭明六年上元灯节,灯楼起火,长安城里全乱了,与民同乐的太子李澈与数名百姓被人流挤落曲江池,在冰水中泡了一刻钟才被救上来,次月因寒邪入体而亡,等他知道的时候李澈己被追封为敏贤太子葬于皇陵。
他大声质问他们,为什么要杀太子,他们说“李氏窃国,我们要匡扶正统,他今日不死,日后也要死,你身上流着顺帝的血,切不可妇人之仁。”
他当时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漆黑一片,“原来,他们不只是要杀皇帝啊,我可真蠢。”
这是元一晕倒前最后想的话。
从那以后枭九娘和枭三郎就入了枭卫,收买、安插、排异,终于枭卫里大多数人都被他收入麾下,他终于可以杀了这几个老贼为敏贤太子报仇,本来早就要动手了,可他收到密报,这几个老贼勾结突厥,要和突厥使臣里应外合刺杀皇帝,到时必要动乱,突厥再率兵首入长安助他们复国,届时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
元一发现自己更蠢了,居然能被这种蠢货骗了,他们找上他是为了招揽前朝余孽,复国这种蠢话自己居然也信了,前朝顺帝那种荒淫之君怎么会有人为他复国,哈哈哈哈哈,自己真是蠢的令人发笑。
本来杀了这几个老贼是为敏贤太子报仇,为自己赎罪,现在好了,成了替天行道,自己的罪孽更深重了,他愧对天下百姓,一个必定会成为明主的太子被他害死了,他死后会下九幽地狱的吧。
现在马上就可以为敏贤太子报仇了,然后他还要为百姓寻一位明主,这样他就可以安心下地狱了。
元一手抚上自己的心口,感受着那里传来的阵阵钝痛,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一首在叫嚣着:都是他的错,要不是他杀了母亲,自己也不会阴差阳错的害死敏贤太子。
他闭上眼睛,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李清是最合适做太子的人,他是为了天下百姓,是为了天下百姓。
良久,元一睁开眼,眼中隐隐有泪光闪动,他就是要报复昭明帝,为什么要虚伪的扯上天下百姓呢?
自己骨子里流着的是顺帝的血,有什么资格替天下百姓做决定?
夜色降临,李清看着手上的观音图,疑惑道:“这真是明月大师从西域请来的?
不会是他为了奉承我才画的吧。”
观音图上的观音方额广颐,长眉细目,眼睛微睁半闭,眉心一点红痣,眉目含笑。
细看过去,与李清有六七分像相似。
“大师说见到这图时便觉得像殿下,他说这是殿下与菩萨有缘,才特意请回长安的。”
杨尚宫笑道。
李清将信将疑,但也是件好事,便不计较那么多了。
“那就劳烦大师替我供奉菩萨一段时日,待我斋戒过后再将菩萨请进宫中。”
李清将观音像双手递给杨尚宫,又拿起一旁宫人朗月手上的书册。
上书《河岳诗集》,翻开来,里面印着:忻拜读诸生佳作,倾慕之至,怜诸生之才,恐明珠蒙尘,特刊此集。
李清摩挲着这一行字,沉默片刻道:“这一句改作:清拜读诸生佳作,明日就尽快印出来发往各州书局。”
又翻开来一一看过没有别的问题了,便挥手让朗月退下。
杨尚宫将观音图妥善收好,走到李清身边跪坐下来,道:“殿下,是要放弃郡王了吗?”
李清吃了口茶淡淡开口道:“您今日也看到了,她今日敢为了拢住母后和崔氏让我出降,那明日她成了太后就敢为了揽权杀了我。”
“殿下可要想好了,这条路可不是一般的难,圣人那里就不会同意。”
杨尚宫心中担忧不己,她经历过大位之争,那时候他还是太祖身边的侍茶宫人,太祖有八子,出了敦嘉皇帝病故,当今圣人的六个兄弟二死一废一圈禁,只有两个年纪小的幸免,如今也只是闲散亲王不领实差。
“就像您今天说的,人一朝落下来就事事不如意,我还没落下去呢,这三年就己经不如意了,这三年我实在是忍尉迟家那一帮蠢货够久了,皇祖父教过我,只要巴掌扇的够疼,蠢货就不会轻易说话。”
李清深呼一口气,试图以此散一散自己的郁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