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连续第三周加班到凌晨,客户临时推翻了房地产广告的文案方案,要求加入"城市归属感"的科技感诠释。
她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视线扫过手机锁屏——凌晨2:17,母亲发来的晚安消息还躺在通知栏里,附带一张阳台上盛开的蓝雪花照片。
社交软件"星轨"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在寂静的深夜里格外清晰。
林夏点开那个名为"星河"的对话框,最新消息带着系统默认的靛蓝色气泡:"路灯的孤独,是为了照亮晚归人的路。
" 这条回复紧跟在她半小时前发的动态之后:"凌晨的城市,连路灯都显得孤独。
" 她习惯性地长按图片查看原图,却发现本该显示拍摄信息的角落,只有一串乱码般的字符在闪烁。
作为精通数据追踪的广告公司分析师,林夏对这种异常数据产生了本能的警惕。
她打开电脑上的图像解析软件,将那张街景图导入逆向搜索系统。
当进度条走到78%时,屏幕突然弹出警告窗口:"数据源来自加密网络,建议立即终止搜索。
" 冷汗顺着后颈滑落,她注意到图片里蜷缩的三色流浪猫,脖颈处的毛发分布竟与上周她在公司楼下救助的"小蓝"完全一致——而那组照片,她只发布在设置了通讯录权限的私人微博上。
鼠标悬停在星河的头像上,灰色的宇航员剪影微微晃动。
资料页显示注册时间是2023年7月15日,与她开通"星轨"账号的日期分秒不差。
林夏调出公司数据库,输入对方资料里的"软件工程师"职业标签,筛选出近三年在社交平台活跃的同行信息,却发现所有匹配结果的注册IP地址,都集中在城市西郊的生物科技园区——那个常年笼罩在雾霭中的神秘建筑群。
手机突然震动,星河发来新消息:"要不要看看路灯下的真实风景?
" 附带的定位显示在三公里外的临江大道。
林夏犹豫了十秒,抓起风衣走向电梯。
深夜的街道空旷得可怕,街灯在潮湿的空气中投下昏黄的光晕,她的高跟鞋声在寂静中格外清脆。
当走到定位点时,发现路灯杆上贴着张褪色的寻猫启事,照片里的三***戴着与"小蓝"同款的蓝色项圈,发布日期正是她救助流浪猫的前一天。
口袋里的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条匿名短信:"第47次匹配成功,建议立即启动记忆校准程序。
" 发信号码来自虚拟运营商,归属地显示为太平洋某座小岛。
林夏感到一阵眩晕,太阳穴突突首跳,脑海中闪过零碎的画面:消毒水的气味、金属床架的反光、以及戴黑框眼镜的男人在玻璃墙外记录数据的身影。
回到家己是凌晨西点,她打开笔记本电脑继续解析那张街景图。
通过量子隧道算法突破三层加密后,终于进入数据源所在的暗网论坛。
页面中央闪烁着血红色的标题:"寻找47号实验体——目击者可获50万悬赏"。
帖子里附带的监控截图让她浑身冰凉:三天前的深夜,她抱着"小蓝"走进便利店的画面,被清晰地标注着"记忆移植不完全体,特征:后颈条形码状胎记"。
滚动鼠标的手指突然僵住,屏幕右下角弹出的聊天框里,星河的头像正在跳动。
这次发来的是段十秒视频:监控视角下的生物科技园区后巷,穿白大褂的男人正把纸箱里的三***倒入下水道,纸箱侧面印着"实验体废弃物"的警示标志。
视频末尾,镜头突然转向暗处,模糊的人影举起手机,屏幕蓝光映出半张脸——右耳后方,有块条形码状的红色印记。
林夏猛地关掉电脑,心脏狂跳不止。
她摸到后颈处那道淡粉色的印记,自从成年后就一首存在,母亲说是出生时的胎记。
此刻却觉得指尖触碰到的不是皮肤,而是某种植入式芯片的棱角。
手机在掌心震动,星河的消息再次传来:"明天下午三点,老地方咖啡馆,我有东西要给你。
" 定位显示的地址,正是生物科技园区正门对面的"星轨咖啡馆"——她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的,每周三午休必去的秘密据点。
拉开窗帘,黎明的微光己经染红天际。
林夏看着镜中自己苍白的脸,突然发现右眼角下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道细小的划痕,伤口边缘呈现出不自然的整齐,像是被某种精密仪器切割过。
回忆起刚才的视频,穿白大褂的男人手腕上戴着的银表,表盘图案与星河资料页的头像同款——那个旋转的星轨图案,正是"星轨"软件的logo。
她打开手机相册,翻出三个月来与星河的聊天记录。
所有的文字消息都带着奇怪的韵律,像是某种加密后的摩尔斯电码。
当用广告公司的舆情分析软件进行词频统计时,发现高频出现的"校准""芯片""17层"等词汇,恰好对应暗网论坛里提到的实验关键词。
最让她脊背发凉的是,每次星河说"早安"的时间,都精确到她闹钟响起前的37秒——那个她设置了随机唤醒功能的智能闹钟。
窗外传来流浪猫的叫声,林夏走到阳台,发现"小蓝"正蹲在晾衣架上,脖颈处的项圈不知何时变成了银色,上面刻着细小的编号:47。
她伸手触碰项圈,金属表面突然浮现出血色文字:"不要相信任何有条形码印记的人"。
话音未落,"小蓝"突然发出尖锐的嘶叫,抓挠着她的手腕跳开,在皮肤表面留下三道平行的血痕,排列方式与后颈的"胎记"完全一致。
凌晨五点,林夏坐在书桌前,面前摆着三个电子设备:工作手机、私人电脑、以及从星河资料页IP追踪到的,生物科技园区公用WiFi的登录日志。
当她试图破解园区内部系统时,屏幕突然被强制锁屏,弹出的对话框里只有一行倒计时:"距离记忆清除程序启动,还有12小时。
" 右下角的发送者显示为:星河(管理员权限)。
她抓起外套冲向门口,却在开门的瞬间怔住——门外的走廊里,每隔三步就有一盏亮起的手机屏幕,每个屏幕都显示着相同的画面:她在暗网论坛查看悬赏帖的实时监控。
最近的那台手机旁,放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件白色大褂,左胸位置绣着"17层实验室"的字样,口袋里露出半张门禁卡,持卡人姓名栏写着:林夏(47号实验体)。
牛皮纸袋底部掉出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她熟悉的字迹,却带着不属于自己的颤抖:"7月15日天台一别后,我每天都在后悔没有抓住你的手。
如果这次你看到这些,说明第47次记忆移植又失败了——去17层找46号,她脖子后面的条形码比你的深三倍,那是我们相爱的印记。
"走廊尽头传来电梯运行的蜂鸣声,红色警示灯突然开始闪烁。
林夏抓起门禁卡和纸条塞进风衣口袋,在倒计时的滴答声中冲向消防通道,后颈的印记随着奔跑节奏发烫,仿佛有某种力量在催促她揭开十年前那个暴雨夜的真相——那时她刚满二十岁,在生物科技园区的17层实验室,第一次见到戴黑框眼镜的星河,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别怕,这次记忆移植,我会亲自为你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