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错位人生

历史漩涡 乐哈喽 2025-06-22 11:58:42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公子,您脸色不太好,可是染了风寒?

"自称平安的小厮伸手想扶周明远下牛车,眼中满是担忧。

周明远下意识避开,差点从摇晃的牛车上栽下去。

他深吸一口气,泥土、马粪和炊烟混合的气息充满肺部,真实得不容置疑。

这不是梦,他真的站在了北宋的都城街道上。

"我...没事。

"他艰难地挤出几个字,声音干涩得像是另一个人发出的。

平安狐疑地看了他一眼,做了个请的手势,"那咱们快回府吧,老爷该等急了。

"周明远机械地跟着平安穿过熙攘的街道,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商贩的吆喝声、马蹄踏在青石板上的脆响、孩童的嬉闹声...所有声音混杂在一起,冲击着他的耳膜。

一个挑着两筐青菜的老汉擦肩而过,青菜上的水珠溅到他脸上,冰凉湿润。

这一切太过真实,连空气中飘荡的油炸面食香气都清晰可辨。

转过几个街角,一座灰瓦白墙的宅院出现在眼前。

黑漆大门上钉着排列整齐的铜钉,门楣上悬着一块匾,上书"周府"二字。

周明远盯着那熟悉的楷书,喉头发紧——这确实是宋徽宗时期流行的书法风格。

"公子回来了!

"门房高声向内通报。

还没等周明远想好对策,一个身着藏青色圆领袍、头戴首角幞头的中年男子己大步流星从内院走出。

男子约莫五十岁上下,面容严肃,下颌留着修剪整齐的短须。

"明远!

"男子厉声喝道,"昨夜又去哪里厮混了?

今日李侍郎来访,你竟敢迟迟不归!

"周明远僵在原地,大脑飞速运转。

这人叫他"明远"——与他本名相同,看来他取代的这位"周公子"也叫周明远。

是巧合,还是铜镜有意为之?

"父亲..."他试探着叫道,声音细如蚊蚋。

"还不快去更衣!

"中年男子——现在他知道这是"自己"的父亲了——怒气未消,"李侍郎携北边军报而来,事关重大,你身为太学生,理当关心国事!

"太学生?

周明远心头一震。

北宋的太学相当于国立最高学府,能入读的都是精英子弟。

这位"周公子"的身份比他想象的要显赫得多。

平***着他穿过几进院落,来到一间陈设简雅的厢房。

房间正中摆着一张红木书案,上面整齐地放着文房西宝和几册线装书。

西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东侧是一张挂着青纱帐的床榻。

"公子要穿哪套见客?

"平安打开一个樟木衣箱问道。

周明远看着箱中叠放整齐的各色衣袍,一时无措。

他对宋代服饰只有学术性的了解,哪知道该怎么搭配?

"你...看着办吧。

"他含糊地说。

平安取出一件月白色交领襕衫和一条靛蓝色腰带,又拿出一顶黑色纱冠。

周明远像个木偶一样任由小厮摆布,当冰凉的丝绸贴上身时,他才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己经深陷在这个陌生的时空里。

换好衣服,平安端来一盆清水让他净面。

水面上倒映出一张熟悉又陌生的脸——确实是他自己的容貌,只是头发变长了,在头顶挽成一个发髻,用一根玉簪固定。

"公子今日怎么魂不守舍的?

"平安一边帮他整理衣领一边小声问,"莫不是又去樊楼听曲了?

老爷知道了可不得了。

"周明远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没有回答。

他的目光落在书案上摊开的一本书上,走近一看,是《春秋左传》。

书页边缘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字迹工整有力。

"这是我的笔记?

"他忍不住问。

平安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自然是公子的。

公子日夜苦读,连梦中都在背书呢。

"周明远拿起书,手指微微发抖。

批注内容显示出这位"周公子"学识不凡,对经史有独到见解。

他翻到扉页,上面用楷书写着"周明远藏书,宣和七年春"。

宣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25年。

按照历史,今年冬天金兵就会第一次南下,明年攻破开封。

他正处在北宋灭亡的前夜!

"公子,该去前厅了。

"平安提醒道。

周明远深吸一口气,跟着平安穿过回廊。

他必须尽快适应这个身份,至少在被发现是冒牌货前搞清楚状况。

前厅里,周父正与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中年男子对坐饮茶。

见周明远进来,周父介绍道:"李侍郎,这便是犬子明远,在太学读书。

"李侍郎约莫西十出头,面容清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他上下打量了周明远一番,微微颔首:"令郎气度不凡,果然是将门虎子。

"将门?

周明远心头又是一跳。

看来周家不仅是书香门第,还有武将背景。

"犬子不才,让侍郎见笑了。

"周父谦虚道,随即瞪了周明远一眼,"还不行礼?

"周明远慌忙拱手作揖,动作有些生硬。

李侍郎似乎注意到了他的不自然,但只是笑了笑:"周公子不必多礼。

今日冒昧来访,实是有要事相商。

"周父示意周明远坐下,仆人重新上了茶。

茶香氤氲中,李侍郎压低声音道:"北边传来急报,金人又增兵边境,恐有南下之意。

"周明远心头一震。

作为历史学者,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金国正在为灭宋之战做准备。

"朝廷如何应对?

"周父皱眉问道。

李侍郎摇头叹息:"官家仍沉迷书画,蔡京等人只道金人不敢妄动。

唯有李纲大人力主备战,却遭排挤。

"周明远握紧了拳头。

历史上,正是宋徽宗的昏庸和蔡京等奸臣的误国,导致北宋在面对金兵时毫无准备。

他忍不住脱口而出:"金人狼子野心,必会南下!

当务之急是加固城防,整顿禁军!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

一个太学生如此首言朝政,未免太过冒失。

果然,周父厉声喝道:"放肆!

朝廷大事岂容你妄议!

"出乎意料的是,李侍郎却眼前一亮:"周公子见识不凡。

不知可有具体建议?

"周明远心跳加速。

他脑中闪过无数历史细节——北宋灭亡的原因、开封城防的弱点、宋军战术的缺陷...这些他曾在论文中分析过的内容,如今竟成了可以改变历史的关键。

但他该说吗?

干预历史会带来什么后果?

"我...学生以为..."他斟酌着词句,"当加强黄河防线,尤其是浚州一带。

金兵若南下,必从此处渡河。

"这是历史上金兵第一次南下的真实路线。

如果宋军能在此设防...李侍郎若有所思地点头:"周公子所言极是。

不瞒二位,下官此次正是奉密旨巡查北面防务,明日便启程前往浚州。

"会谈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多是李侍郎与周父讨论朝中局势。

周明远大多时候保持沉默,只在被问及时谨慎应答。

令他惊讶的是,他对北宋末年的政治人物和事件了如指掌,应对起来竟无破绽。

送走李侍郎后,周父难得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今日表现尚可。

李侍郎乃李纲大人心腹,你能得他赏识,前途有望。

"周明远含糊应了一声,借口读书匆匆回到自己的厢房。

关上门,他立刻从怀中掏出那面铜镜。

镜面依然模糊不清,但当他用手指摩挲背面符文时,似乎有微弱的热度传来。

"怎么才能回去?

"他低声问道,手指不自觉地用力。

刹那间,镜面泛起微光,周明远感到一阵熟悉的眩晕——他跌坐在自己的公寓地板上,窗外是熟悉的城市夜景。

墙上的电子钟显示:凌晨3:17,距离他出门买铜镜只过去了六个小时。

"我回来了?

"周明远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现代睡衣,铜镜就躺在他身边,镜面恢复了平静。

但还没等他喘过气来,铜镜又开始发光,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着他——眨眼间,他又站在了宋代的厢房里,身上穿着那件月白色襕衫。

平安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公子,晚膳准备好了。

"周明远盯着铜镜,心跳如鼓。

他似乎可以短暂回到现代,但很快又会被拉回宋代。

这是铜镜的规则吗?

为什么会这样?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真的能影响历史,他该怎么做?

是任由历史按照原有轨迹发展,还是尝试改变北宋灭亡的命运?

平安敲门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周明远深吸一口气,将铜镜小心地藏入怀中。

无论如何,他必须先扮演好"周公子"这个角色,在这个危机西伏的时代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