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静慈师太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捐赠的医学典籍,无论捐者出于名利还是出自仁心,尤其像光明庵这样的佛教圣地,都会尊崇备至,方能匹配捐助者的良苦用心。

取得这些医典并非易事,非朝夕之功。

姜颜欢瞥了一眼自己引人瞩目的身材,打消了亲赴光明庵的念头,转而询问白管事:“欲阅光明庵藏书,当如何行事?”

白管事略加思索,回答:“静慈师太慈悲为怀,却非易与之辈。”

暗示若想一窥医典,非得略施小计。

求助之道,当以敬人为本。

即便对静慈师太而言,借阅医典不过小事一桩,但也要她愿意伸手。

于是,姜颜欢脑筋一转,便问:“静慈师太有何偏爱?”

原主固然纯真,姜兆却非愚笨之徒。

尽管常因投机钻营遭人非议,但他的眼光与才智确属上乘,否则也不会赢得姜夫人这样的佳人青睐。

姜兆书房悬挂的姜夫人画像,即便在姜颜欢挑剔的目光下,亦不失为一位绝世美人。

姜兆能放心将女儿交付宝陵城,足见白管事之可靠。

白管事闻声一笑,目光中流露赞许,西小姐姜颜欢纯真而不失机智。

他道:“静慈师太若需口腹之欲,在下自会上心,为小姐寻觅一位擅长烹饪的厨娘。”

言罢,他小心翼翼观察姜颜欢的反应,只见其眼中笑意更浓,意味深长。

“口腹之欲,小事一桩,吃喝玩乐正是吾所长。”

姜颜欢语气轻松,释放了胸中一口气。

她前生喜好享乐,却为族群筹谋,最终却遭背叛。

此生重获新生,姜兆对她的关怀让她深感温暖。

相较于前世,她己判若两人,但姜兆仍视若珍宝。

可见,非她不够好,而是家人未曾珍视。

于是,姜颜欢决心今生做个沉迷享乐的纨绔,与静慈师太的美食之好不谋而合。

姜颜欢望向窗外郁郁葱葱的青竹,满目翠色令人心旷神怡,视线不禁停留在竹根处——腌笃鲜时节己至。

然而,在满足口腹之欲前,尚需顾虑静慈师太的感受。

虽曾见过食肉的僧人,但姜颜欢未曾与静慈师太谋面,为免触及禁忌,决定不将腌笃鲜这道荤菜摆在其面前。

既然不尝腌笃鲜,眼前青翠诱人,姜颜欢很快决定:青团乃上佳之选。

青团糯而不腻,香气扑鼻,历来为食客所喜爱。

昔日白居易途经青团店,亦曾为其美味所著诗。

但此处非大唐,而是大周。

姜颜欢将所需食材开具清单,交予白管事。

待其离去,香梨忍不住跃跃欲试,急欲在小姐面前显摆自己的能力:“小姐,奴婢亦可助一臂之力!”

姜颜欢正思索如何用青团“笼络”静慈师太,闻言转头看向香梨。

这小丫头与原主从小相伴,虽无绝顶聪慧,却以忠诚与顺从获主人宠爱。

姜颜欢目光锐利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小丫头,她那“巍峨”身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小丫头胖瘦适中,面貌平淡无奇,却因年幼肌肤白皙,显得格外清新。

姜颜欢眼波一转,随手执笔点墨,对小丫头香梨轻喝“别动”,随即在她鼻梁上轻点一枚“痣”。

“小姐,奴婢何错之有?”

香梨鼻尖一凉,愣然问道,对小姐此举感到困惑。

姜颜欢含笑指向墙上的铜镜,示意香梨自照。

香梨步入镜前,发现自己依旧,却又有说不出的不同。

“间距宽眼,痣点其中,既改善眼距,又显个性。”

姜颜欢挥笔自如,从容解释。

前世哪怕命归黄泉,亦被抹黑为“墨水深渊”,但她的美貌,世人不得不承认。

即使说书人在茶馆中将她咒骂作“狡猾邪恶”、“倾国祸水”,亦不得不缀上一句“美貌毒蛇”。

然而,她倾尽心智奉献的朝堂与家族,未曾对她施以应有的善待,反在她身后将所有罪责加之于她。

内心微疼,那些年的同谋,不知是否尚存人间。

若仍在世……姜颜欢冷笑一声,目光扫向旁侧那位惊愕中带着喜悦的香梨。

轻微的改变,宛如换了个人,虽难以言喻改变何在,却美丽得让人眼前一亮,喜悦油然而生。

这或许就是纨绔子弟的天赋所在。

他们深知如何彰显自身之美,擅长于吃喝玩乐。

两世为人,如今的新貌确实令人一时难以适应,姜颜欢虽己能首面镜中之人,却依旧觉得镜中影像带着些许滑稽。

不过,也挺有趣味,姜颜欢轻抚着自己的脸颊,心里暗自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