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将军府的晨曦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晨光微熹,柔和的光线洒在将军府的青石板路上。

国盾大将军郑铉身着一袭黑色劲装,身姿挺拔地站在大厅中央,面前是朝廷派来传旨的太监。

太监展开明黄色的圣旨,声音尖细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国盾大将军郑铉接旨!

天楚国外敌犯境,云和关告急,朕命你即刻率领大军出征,务必击退敌军,保我疆土安宁!

钦此!”

郑铉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圣旨,神情庄重:“臣郑铉领旨!

定不辱使命!”

此时,将军府的偏院里,郑铉17 岁的儿子郑怀瑾正在练剑。

他剑眉星目,身姿矫健,手中长剑如白蛇吐信,嘶嘶破风,又如游龙穿梭,行走西身,时而轻盈如燕点水而起,时而骤如闪电落叶纷崩。

练完剑,郑怀瑾己是大汗淋漓。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正准备回房休息,却听到了大厅传来的动静。

心中好奇,便快步向大厅走去。

当他赶到时,只见父亲正与几位将领商讨出征事宜。

郑怀瑾并没有出声打扰,而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聆听。

听到父亲即将出征云和关,抗击天楚国的军队,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与渴望。

待将领们散去,郑怀瑾上前一步,对父亲说道:“父亲,我想随您一同出征!”

郑铉看着眼前尚未完全褪去稚气却满脸坚毅的儿子,心中虽有不舍,但也明白这是儿子成长的机会。

“瑾儿,战场凶险万分,战况难测,你现在还尚未成年,此次便不宜随父前往。”

郑铉说道。

郑怀瑾急了:“父亲,我己年满十七,武艺也不差,我想为九黎国出一份力,想保卫九黎国的和平,也想借这个机会在战场上历练历练自己!”

郑铉沉思片刻,拍了拍郑怀瑾的肩膀:“你有这份心是好的,但此次出征不同以往,天楚国此次必然是野心勃勃,所图甚大。

这样吧,你先留在临安城,好好研习兵法,勤练武艺。

等你真正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为父自然不会阻拦你上战场。”

郑怀瑾虽有些失落,但还是懂事地点了点头:“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郑铉望着儿子,目光中满是期许:“你如今要做的,便是用心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保家卫国。

府中的藏书阁有许多兵书战策,你可细细研读。”

随后,郑铉转身,大步迈向府外,准备去点兵出征。

郑怀瑾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暗暗握紧了拳头,他知道,自己要更加努力,才能早日追随父亲的脚步,在沙场上一展身手 。

天色己暗,暗沉的天幕还悬着寥寥星辰。

校场中,火把烈烈燃烧,哔啵作响,昏黄的光照在一排排整齐站立的士兵身上。

郑铉作为主帅立于点将台之上,身着厚重的铠甲,披风在风中猎猎舞动。

台下,数万将士列阵以待,寂静无声却气势磅礴,只待主帅下令出征。

随着一声“点兵!”

令下,传令官声音高亢,响彻校场。

参军快步走到台前,展开名册,开始逐一点名。

每念到一个名字,相应位置的士兵便大声回应“到!”

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点兵过程有条不紊,从各个营帐的校尉,到普通的兵卒,无一遗漏。

核实完人员后,军需官开始检查装备。

刀枪剑戟在火光下闪烁着寒光,被擦拭得锃亮;盾牌坚实厚重,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见;弓弩的弦紧绷着,蓄势待发。

士兵们的甲胄穿戴整齐,头盔下,他们目光坚毅,充满着对即将到来战斗的无畏。

此时,粮草辎重也己准备妥当。

一辆辆马车满载着粮食、箭矢等物资,车夫们紧紧握着缰绳,神情严肃。

战马被拴在一旁,马蹄刨地,不时发出嘶鸣声,似乎也感受到了出征的紧张气氛。

郑铉再次登台,他目光扫视全场,声音沉稳有力:“将士们!

此番出征,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身后的百姓!

我们要让敌人知道,我国不可侵犯!”

台下将士齐声高呼:“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

呼声如雷,震撼着整个校场。

随后,祭旗仪式开始。

一头毛色纯正的牲畜被牵到台下,鲜血洒在“郑”字军旗之下。

郑铉亲自上前,握住军旗的旗杆,用力挥动,军旗猎猎飘扬。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场,出征的号角吹响。

将士们整齐地迈出步伐,向着远方进发。

骑兵在前开道,马蹄扬起尘土;步兵紧随其后,步伐坚定;辎重车队缓缓前行,绵延不绝。

郑铉骑在高头大马上,位于队伍中央,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街道两旁,百姓们自发前来送行。

他们眼中满是担忧与期望,有的拿着干粮递给士兵,有的挥舞着手帕。

士兵们望着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更加坚定了出征杀敌的决心。

队伍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远方的尘土中,但他们保家卫国的信念,如这初升的朝阳,愈发炽热,必将在战场上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