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阳光炙烤着她洗旧的白色T恤,左胸位置的微型警徽钥匙扣泛着哑光,警号尾数0526被磨得发亮。
舞台方向传来骚动,顾沉舟的白色衬衫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他正在给粉丝签售禁毒手册,钢笔尖在封面上流畅游走时,袖口的珍珠母贝袖扣闪过微光。
林小羽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根部有圈极淡的戒痕。
“同学,能帮忙递下宣传册吗?”
工作人员的呼喊让她转身,不慎撞翻折叠桌。
彩色宣传单页混着顾沉舟的签名手册散落一地,她弯腰捡拾时,指尖划过某本手册的封底——那里用银笔写着串数字,正是2017年“罂粟”案中失踪的毒品编号。
“我来帮你。”
顾沉舟的声音带着薄荷糖的清凉,指尖掠过她腕间的医用胶布。
她抬头撞上镜片后的目光,发现他手链链条上的编号,正是顾明海烈士的警号后西位。
“谢谢顾老师。”
林小羽攥紧手册,指腹按在“伪装成香水的芬太尼衍生物”配图上,“您在《毒战》里拆毒包的手法,和缉毒局2005年版培训教材里的‘三指剥离法’分毫不差。”
顾沉舟的动作顿住,那是父亲写在备忘录里的独家技巧。
眼前女孩的袖口露出半道淡粉色疤痕,呈不规则圆形——和他在缉毒局物证室见过的、2005年现场遗留的烧杯烫痕形状相同。
“你学化学?”
他接过她递来的手册,背面用铅笔写着“芬太尼检测:紫外光谱237nm吸收峰”,字迹与父亲实验室记录本上的字体惊人相似。
手机在裤兜震动,周小满发来消息:“顾沉舟经纪人问你要不要当纪录片化学顾问!”
林小羽望着远处的男人,他的手腕轻轻转动,手链在阳光下折射出“缉”字纹章——与她钥匙扣上的警徽正好拼成完整图案。
宣传会结束时,顾沉舟的保姆车停在广场角落。
陈姐递来的资料夹里,夹着张H大实验室的监控截图:凌晨两点,林小羽正在萃取罂粟样本,实验服口袋里露出半截《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封面贴着2005年现场照片——顾明海的尸体旁,躺着个碎掉的香水瓶,瓶身材质与她上午碰倒的宣传册压纹完全一致。
“陈姐,”顾沉舟指尖划过截图里女孩手腕的胶布,“查她近三个月的试剂购买记录,尤其是制作芬太尼衍生物所需的前体化学品。”
他翻开剧本修订页,发现“反派毒枭”的制毒流程里,多出了行用红笔标注的公式——C22H28N2O,正是父亲备忘录里未完成的合成路线。
暮色漫进实验室,林小羽摘下橡胶手套,望着培养皿里泛着荧光的液体。
手机屏幕亮起,顾沉舟的好友申请静静躺在列表里,验证信息写着:“关于三指剥离法,想听听你的专业意见。”
她勾着唇角通过申请,指尖在对话框输入:“顾老师知道吗?
2005年的现场报告里,碎掉的香水瓶上,有半枚珍珠母贝的划痕。”
发送前删掉后半句,换成:“教材里说,拆毒包时手腕要保持30度倾斜,和您在戏里的角度一模一样呢。”
窗外,禁毒宣传车的警笛声呼啸而过,照亮实验台上摊开的两份文件:左侧是顾明海的烈士证书,右侧是母亲的法医工作证,两页纸的签发日期,相隔正好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