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轮子在坑洼的土路上发出沉闷的***声,也碾过他初归的热情。
村道两旁低矮的院墙后,隐约有目光探出,带着审视和不易察觉的嘲弄。
空气里弥漫的板栗清香,此刻闻起来竟有些苦涩。
推开吱呀作响的院门,母亲张桂芳正坐在小马扎上剥着刚收回来的青苞板栗。
粗糙的手指被尖刺扎得通红,看到儿子,她慌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想接过行李,眼神却瞟向堂屋紧闭的房门——陈守山把自己关在了里面。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亲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安抚,塞给他一把刚剥出来的油亮栗子。
“饿了吧?
妈给你炒栗子去,你爸他……他就是一时转不过弯。”
陈漠摇摇头,把带着母亲体温和泥土气的栗子攥在手心。
这熟悉的香甜,本该是慰藉,此刻却更像无声的鞭策。
他不能再等了!
当晚,昏黄的灯泡下,陈漠翻开了行李箱里那些崭新的书籍——《农产品电商实战》、《从0到1打造爆款农品》、《视觉营销的力量》。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计划跃然纸上:注册平台账号、设计店铺风格、拍摄产品图、撰写情怀故事、策划首场首播……他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家乡的“金果子”推到网上去!
三天后,陈家峪村口老槐树下。
一张褪色的旧课桌,一台架在简易三脚架上的手机,一个充电宝,还有桌面上堆成小山用竹簸箕盛着的生板栗——这就是陈漠的“首播间”。
他深吸一口气,点开了“栗见蓟北”小店的首场首播。
镜头对准了他略显紧张的脸和身后那片在秋阳下泛着油光的栗树林。
“大家好!
我是陈漠,一个回到家乡蓟北市的大学生!
今天,我想带大家看看我们大山里的宝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蓟北板栗!”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努力保持着热情。
他拿起一颗硕大的栗子凑近镜头:“看,真正的燕山板栗!
砂质土壤,昼夜温差大,自然成熟,剥开生吃都清甜粉糯……我们坚持不打药,天然有机……”他讲述着从栗爷那里听来的历史,描绘着栗农的辛劳,语言质朴,带着对家乡深沉的爱。
首播观看人数缓慢攀升,几十,一百多……留言区开始滚动。
“哇,板栗看着不错,怎么卖?”
“大学生回乡助农?
支持!”
“蓟北?
没听说过,板栗不是迁奚的好吗?”
(一条刺眼的评论飘过)“主播挺帅,栗子包邮吗?”
陈漠精神一振,赶紧详细介绍规格和价格:“5斤家庭装,现摘现发,顺丰冷链,保证新鲜!
今天首播特惠,只要49.9元!
大家点击下方小黄车……”订单提示音零星响起,叮咚,叮咚……虽然不多,却像甘霖滴落旱地。
陈漠脸颊发烫,讲解得更卖力了。
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猝不及防。
就在他拿起另一簸箕栗子准备展示时,眼尖的网友发现了问题:“等等!
主播,你左手边那堆栗子上有几个黑点是什么?”
“右下角那个是不是虫眼?
快看看!”
“我去,真是虫眼!
刚准备下单,劝退了……”陈漠心里咯噔一下,急忙凑近查看。
果然!
在成色上佳的栗子堆里,夹杂着几颗表面有微小黑色凹陷或针尖大小孔洞的次果!
那是虫蛀或病害留下的痕迹!
他明明让帮忙采摘的母亲和王婶仔细挑拣过!
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他慌忙解释:“抱歉抱歉!
这是挑拣时不小心遗漏的!
我们保证发出的每一颗都是精心挑选过的精品!
大家放心……”他手忙脚乱地想把那几个“问题栗子”挑出来。
但信任的堤坝一旦出现裂痕,溃败只在顷刻。
“呵呵,说得比唱得好听,谁知道发出来的是啥?”
助农?
我看是助‘虫’吧!”
“刚下的单,能退吗?
不敢要了。”
“大学生就这水平?
连品控都做不好,回家种地算了!”
嘲讽、质疑、要求退单的留言像冰雹一样砸向屏幕,瞬间淹没了之前零星的支持。
观看人数开始下跌,订单提示音也彻底沉寂。
陈漠的脸颊***辣的,仿佛被无形的耳光抽打。
他僵在镜头前,解释的话语卡在喉咙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精心准备的台词、美好的愿景,在几个小小的虫眼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砰!”
一声闷响从身后传来。
陈漠猛地回头,只见父亲陈守山不知何时站在了院门口,脸色铁青,手里端着的半碗水掉在地上,洇湿了一片黄土。
他看着儿子狼狈的样子,看着那堆惹祸的板栗,看着那闪着冷光的手机屏幕,嘴角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冷笑,什么也没说,转身又回了屋。
那无声的嘲讽,比任何恶毒的流言都更刺骨。
首播是怎么结束的,陈漠己经记不清了。
他机械地关闭了手机,世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老槐树上聒噪的蝉鸣,和他自己擂鼓般的心跳。
他颓然坐在老槐树***的树根上,双手深深***头发里。
失败的苦涩像藤蔓一样缠绕住心脏,勒得他喘不过气。
他翻开手机后台,看着那寥寥几个己付款订单,后面紧跟着的几个醒目的“申请退款”,还有店铺评分栏里一个刺眼的“一星差评”:“垃圾!
说是助农精品,收到一箱烂栗子!
一半有虫眼,还有霉味!
大学生骗钱!
大家千万别买!”
配图是几颗发黑长毛的板栗。
霉味?
陈漠猛地抓起簸箕里的一颗栗子,凑到鼻子下仔细闻。
一股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带着潮湿气的异味钻入鼻腔。
他的心彻底沉入了谷底——采摘后堆放不当,加上这几天气温反复,竟然有栗子内部开始霉变了!
而他,在首播时完全没有察觉!
巨大的挫败感和自我怀疑汹涌而来。
他以为自己带回了知识和视野,就能轻易撬动这沉淀了太久的产业困境。
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连最基础的品控和仓储常识都如此匮乏,谈何助农?
谈何振兴?
书本上的理论,在复杂而粗糙的土地现实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夜色渐浓,山村的灯光次第熄灭,只有老槐树下,一个年轻的身影蜷缩在黑暗里,肩膀微微颤抖。
他紧握着一颗冰凉、带着霉味的板栗,指甲深深掐进坚硬的壳里,却感觉不到丝毫疼痛。
失败的苦水在口腔里蔓延,比生栗子的涩味要浓烈千百倍。
助农的第一颗“金果子”,还未送到远方,就己经在他手中,腐烂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