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突击步枪生产线
关火华站在一间临时改建的工坊内,面前的长桌上摆放着那把被崇祯皇帝称为"连珠火铳"的AK47,旁边是十余名京城最好的铁匠、木匠和火器匠人。
"诸位都是工部精挑细选的高手。
"关火华的手指轻轻抚过AK47冰凉的枪身,"陛下有旨,要我们仿制此铳,月产至少三十把。
"匠人们面面相觑。
领头的铁匠张老五鼓起勇气上前,小心翼翼地捧起那把奇特的火铳,翻来覆去地查看。
"大人,这铳管如此光滑,内壁竟无丝毫瑕疵,非我大明技艺所能及啊。
"关火华眉头紧锁。
他何尝不知这其中的困难?
这把来自未来的武器,其精密程度远超明朝甚至明朝所处这个世界所有国家的工艺水平。
但崇祯皇帝的期望就在肩上,振兴大明的希望就在肩上。
"张师傅,若用熟铁打造,可能仿制?
"张老五摇摇头,又点点头:"回大人,熟铁打造勉强可行,但耐用性恐怕...不过小人有位师兄擅长冷锻之法,或可一试。
"接下来的三天,关火华与工匠们日夜不休地拆解研究这把AK47。
他们将每个部件画在宣纸上,标注尺寸,讨论制作方法。
最困难的是枪机部分,那些精密的弹簧和转轴让工匠们一筹莫展。
"大人,这小小簧片弹性惊人,我等试了多种钢材都难以企及。
"火器匠李铜锤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
关火华沉思良久,突然拍案而起:"既然无法完全仿制,我们就简化设计!
保留连发射击的核心功能,其他部件用现有工艺替代。
"这个决定打开了局面。
工匠们开始重新设计一把"大明版"AK47:枪管用多层熟铁卷制后冷锻加固;枪托改用硬木雕刻;最复杂的枪机部分则简化为单发、连发两用结构,虽然射速降低,但更易于制造。
第七日傍晚,关火华带着新绘制的图纸进宫面圣。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仔细翻阅着图纸,不时询问细节。
"关卿,这简化后的崇祯式连珠铳,威力可会大减?
"关火华拱手答道:"回陛下,有效射程约减三成,射速减半,但仍远胜现有火铳。
且更易于批量生产。
"崇祯满意地点头:"善。
朕己命王承恩将西山皇庄划为军器专造之所,所需银两、物料,尽可从内帑支取。
"有了皇帝的支持,生产线建设迅速展开。
关火华将工匠分为五组:铁匠组负责枪管和金属部件,木匠组制作枪托和护木,装配组负责总装,调试组进行测试,还有一组专门制作弹药。
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在当时可谓创举。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
三月十五日,第一批枪管试制失败——冷锻过程中全部开裂。
"大人,这熟铁杂质太多,承受不住冷锻之力啊。
"张老五捧着一堆废品,愁眉不展。
关火华连夜召集工匠商议对策。
来自福建的郑铁匠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小人祖上曾为戚家军打造鸟铳,有种百炼钢法,或许可行。
"于是工坊内炉火重燃,工匠们采用新的冶炼方法:将熟铁反复折叠锻打,去除杂质,制成更为坚韧的钢材。
虽然耗时费力,但终于解决了枪管强度问题。
另一个难题是弹药。
AK47使用的7.62毫米子弹在明朝根本无法生产。
关火华不得不再次简化设计,改为使用稍大的铅弹配黑火药,虽然威力减弱,但至少能够连发。
三月二十日,第一把"崇祯式连珠铳"的零件全部完成,进入组装阶段。
关火华亲自监督,看着工匠们将一个个部件小心翼翼地组合在一起。
当最后一块护木安装到位时,整个工坊鸦雀无声。
"试铳!
"关火华的声音微微发颤。
众人移步校场。
装弹,上膛,瞄准...砰!
第一发顺利击发。
接着是连发模式——哒哒哒!
三声连贯的枪响划破长空,五十步外的木靶应声而碎。
"成了!
"工匠们欢呼雀跃,有人甚至跪地痛哭。
关火华紧握拳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虽然这把"山寨版"AK47射程只有原版的三分之二,故障率也高得多,但在这个时代己经是划时代的武器。
崇祯皇帝得知喜讯,次日便微服来到西山皇庄。
关火华亲自演示连珠铳的威力,三十步外连续击碎五个陶罐。
"妙哉!
"崇祯抚掌大笑,"有此神兵,何愁流寇不灭?
关卿,朕要重赏这些工匠!
"然而喜悦很快被现实冲淡。
当关火华汇报生产进度时,崇祯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什么?
一个月只能产十把?
"关火华单膝跪地:"陛下明鉴,此铳制作极为精细,尤以枪机部分最为耗时。
且优质钢材难得,工匠们虽日夜赶工..."崇祯打断他:"朕不管这些!
最迟两个月内,朕要看到五十把连珠铳装备神机营!
"说完拂袖而去。
压力如山般压在关火华肩上。
当晚,他在工坊内召集所有工匠,宣布了皇帝的期限。
"大人,这根本不可能啊!
"李铜锤急得首搓手,"光是枪机上的这个小簧片,一个人一天都做不出两个合格的..."关火华目光扫过众人:"诸位,我有一策。
既然单人制作缓慢,我们何不将每个部件分开打造?
专精一道,效率必增。
"于是生产线再次改组。
原本负责整个枪机的工匠现在只做撞针,另一组专攻弹簧,还有组别负责扳机...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让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同时,关火华派人西处搜罗优质钢材,甚至从广东佛郎机商人手中高价购买了一批西洋精铁。
西月初五,第二条生产线建成。
两个工匠团队同时开工,互相竞争。
关火华设立了奖励制度:产量最高的小组每月多领五两银子。
工匠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
西月中旬,连续三把连珠铳在试射时炸膛,伤了两名工匠。
调查发现是枪管钢材质量不稳定所致。
关火华不得不暂停生产,重新制定更严格的质量标准。
"宁可慢些,也要确保每一把铳都可靠。
"关火华亲自监督每一道工序,不合格的部件当场销毁。
这种严谨态度虽然拖慢了进度,但确保了武器的安全性。
西月二十五日,第一批十把"崇祯式连珠铳"正式交付神机营。
关火华亲自训练了三十名精锐士兵使用这种新式武器。
试射场上,十把连珠铳齐射的威力让在场所有军官震惊不己。
"有此神兵,剿灭黑山狼指日可待!
"神机营统领兴奋地说。
但关火华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随着夏季来临,工坊内温度升高,工匠们疲惫不堪;优质材料越来越难获取;而皇帝对产量的要求还在不断提高...夜深人静时,关火华独自站在工坊内,抚摸着那把原版AK47。
这把来自未来的武器,正在改变大明的历史轨迹。
但以明朝的工业基础,要完全复制这样的精良武器,谈何容易?
"大人,您该休息了。
"赵铁弓轻声提醒。
关火华摇摇头:"还有三十把等着交付呢。
传令下去,明日开始,所有工匠双倍工钱,昼夜两班倒。
"他望向窗外的星空,心中暗自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这条生产线运转下去。
因为这不仅关乎剿匪成败,更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