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梦回贞观

贞观长歌 上晟林 2025-04-24 05:37:46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梦回贞观蝉鸣如沸,七月的阳光将博物馆的大理石地砖晒得发烫。

陈默摘下眼镜擦拭镜片,汗珠顺着下颌线滴落在《贞观年间手工业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论文提纲上,晕开了"鎏金铜镜工艺"几个字迹。

展柜里,那枚青玉坠在射灯下泛着温润的光,表面雕刻的夔龙纹似活物般扭曲游动。

"奇怪,昨天来还没这个展品。

"陈默凑近玻璃展柜,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录音笔。

作为历史系研究生,他对唐代文物如数家珍,却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玉坠——菱形的坠身透着幽幽蓝光,边缘刻着细小的篆字,在放大镜下依稀辨认出"贞观三年制"。

当他的指尖触碰到玻璃的瞬间,异变陡生。

展柜突然爆发出刺目的白光,玉坠上的纹路化作流动的星河,将他整个人吞噬。

陈默感觉身体被撕裂成无数碎片,在时空的漩涡中翻滚。

耳畔传来金戈铁马的嘶鸣、朝堂上的激烈辩论,还有女子婉转的吟唱,种种声音交织成一片混沌。

不知过了多久,陈默在灼热的黄土上醒来。

粗粝的沙粒硌得后背生疼,他挣扎着坐起,发现自己置身于一条黄土驿道旁。

远处,巍峨的城墙在烈日下泛着青灰色,城楼匾额上"长安"二字龙飞凤舞,城门口人来人往,商贩的吆喝声、马蹄的踢踏声混作一团。

"这是......影视城?

"陈默摸向口袋,手机、学生证、相机全都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粗布短打的衣料。

他低头打量自己,这身装束分明是唐代平民的打扮,腰间还系着个装着几枚铜钱的布囊。

一阵眩晕袭来,他扶住身旁的老槐树,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玉坠的蓝光、时空的漩涡,还有博物馆里消失的展品......"郎君可是迷路了?

"温和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陈默抬头,见一位身着皂色圆领袍的中年男子正微笑着打量他,腰间的鱼符在阳光下折射出金属的光泽。

还未等他开口,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五六个挎着横刀的士兵疾驰而来,刀刃在阳光下泛着森冷的光。

"站住!

查验路引!

"为首的士兵勒住缰绳,刀尖首指陈默的咽喉。

陈默感觉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脑中飞速运转——路引是唐代的通行证,没有路引轻则入狱,重则被当作敌国细作!

千钧一发之际,中年男子上前一步,亮出鱼符:"我乃鸿胪寺丞,此人是我新收的书吏,尚未办好文书。

"士兵们查验鱼符后,狐疑地瞥了陈默一眼,策马离去。

陈默双腿发软,险些瘫倒在地,连忙作揖道谢:"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中年男子摆摆手:"看你面生,莫不是外乡人?

如今边境不宁,颉利可汗屡屡犯边,若无路引,怕是寸步难行。

"他上下打量陈默,"听你口音不似关中,倒像是......""小人祖籍江南,因战乱流落到此。

"陈默强行镇定心神,前世研究唐代历史时背得滚瓜烂熟的资料派上了用场。

中年男子点点头,从袖中掏出一枚铜钱:"拿着,去西市寻个落脚处。

记住,莫要再让人看出破绽。

"攥着铜钱走进西市,陈默仿佛跌进了一幅《清明上河图》。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胡商的骆驼队驮着香料缓缓前行,波斯舞姬的琵琶声混着烤羊肉的香气扑面而来。

身着襦裙的少女嬉笑着从他身边跑过,鬓边的步摇叮当作响;酒肆里传来阵阵猜拳声,"五魁首啊六六六"的吆喝声震耳欲聋。

"号外!

号外!

李靖将军大破突厥前锋!

"报童挥舞着纸张从人群中挤过。

陈默心头一震,历史课本上的记载在脑海中浮现——贞观三年,李靖确实开始筹备对东突厥的战事。

他摸了摸腰间的布囊,几枚开元通宝硌得掌心生疼,突然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自己真的穿越到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

突然,不远处传来的争吵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你这绸缎花色老气,根本卖不出去!

"一名身着锦袍的商人正对着货郎咆哮,"我可是花了大价钱从益州运来的!

"货郎急得满脸通红:"这可是今年最时兴的样式,长安的贵妇们......"陈默心中一动,快步上前:"这位郎君,可否容在下一言?

"他指着绸缎上繁复的牡丹纹,"如今正值贞观三年,陛下倡导节俭,过于华丽的纹饰恐难入贵妇们的眼。

倒不如换成淡雅的山茶、忍冬纹,再在领口处做些改良......"商人皱眉打量他:"你是何人?

懂什么绸缎生意?

"陈默不慌不忙:"小人虽不懂绸缎,但知晓长安贵妇们的喜好。

况且,若在西市提前放出风声,说这是专为宫中贵人准备的新样式,再请几个绣娘现场演示针法......"商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突然抓住他的手腕:"你叫什么名字?

可愿帮我打理这批绸缎?

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陈默正要回答,人群外突然传来马蹄声,几名金吾卫高声喝道:"让开!

杜大人的车架来了!

"街道瞬间安静下来,百姓们纷纷避让。

陈默被人流挤到路边,却在车架经过时,与车内之人对上了目光。

那是个身着紫色官服的中年男子,面容清癯,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腰间玉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三环蹀躞带上的玉佩随着马车颠簸轻轻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杜如晦......"陈默的心脏猛地漏跳一拍。

作为研究唐代历史的学生,他对这位"房谋杜断"中的杜如晦再熟悉不过。

就在他出神之际,车架己经远去,只留下飞扬的尘土。

商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别看了,那可是尚书右仆射!

走,跟我去绸缎庄!

"夕阳西下,陈默站在绸缎庄的二楼,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

远处的大雁塔在暮色中勾勒出庄严的轮廓,坊市的鼓声响了起来,宣告着闭市的时间即将到来。

他摸出怀中的碎银,那是帮商人改良绸缎后得到的报酬。

指尖触碰到银锭粗糙的纹路,一种不真实感涌上心头。

"既来之,则安之。

"陈默握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贞观三年,正是大唐风云变幻的起点。

李靖即将北击突厥,玄奘尚未西行取经,而贞观之治的盛世画卷,才刚刚展开第一页。

作为熟知历史走向的现代人,他又该如何在这个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楼下突然传来喧闹声,陈默探出头,只见几个波斯商人正围着绸缎庄的柜台指指点点。

新改良的绸缎在烛火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绣着忍冬纹的襦裙被挂在显眼处,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商人看见陈默,兴奋地挥手:"陈兄弟!

这西域来的胡商要订二十匹!

你可真是我的财神爷!

"陈默笑了笑,转身走向屋内。

窗外,长安城的万家灯火渐次亮起,宛如星河坠入人间。

他知道,自己的贞观之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