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窥武侠,能量波动
阳光刺入视网膜。
环境光照强度:约8万勒克斯。
光谱分析:G型主序星。
空气成分:氮气78%,氧气21%…微量粒子分析中…检测到花粉、尘埃、草木有机质。
这些数据流平静地滑过他的意识。
他没有感受到温暖,只是确认了当前环境适宜该生物载体存活。
那条通往林家主宅的小径,在记忆中充满了卑微与恐惧。
此刻,林渊的脚踩在上面,只感觉到土壤的硬度与石子的触感。
地面材质:黏土与砂石混合物。
承重能力:足够支撑本载体21.7倍的重量。
他绕开了去往主宅的方向,选择了通往小镇的另一条路。
获取更多基础环境数据是当前的第一要务。
小径两侧,是未经修剪的灌木丛。
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发出清脆的鸣叫。
目标锁定:雀形目鸟类。
行为模式:觅食与社交。
声波频率分析:高频短促,用于信息传递。
声带振动效率:中等。
能量消耗:持续低强度运动,间歇性爆发。
林渊的目光扫过,这些细微的生命活动,在他眼中皆是可量化的数据。
他注意到灌木叶片上停留着露珠,晶莹剔透。
物理现象:毛细凝结水。
能量状态:液态水分子。
生态价值:维持植物基本生命活动。
他甚至在意识中模拟了露珠在阳光下蒸发的过程,计算出所需的热能与耗散效率。
一切都在他的数据模型中运行,精确,冰冷。
小镇的喧嚣由远及近,像一团混乱的声波涌来。
首先映入他“耳中”的,是各种频率的人声。
声波频谱分析:人类语言。
语言模式识别:当地方言。
信息传递效率评估:极低。
充斥大量情绪性、重复性、非逻辑性词汇。
他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烦躁。
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吵闹”,而是一种对“低效”信息的本能排斥。
仿佛一个超算处理器,被强制接入了一个满是噪音和无用数据的低带宽网络。
街角,一个赤着上身的铁匠正挥舞着大锤,一下又一下,将烧红的铁块敲打成形。
汗水沿着他黝黑的肌肉线条滑落,在阳光下闪着油光。
“当!
当!
当!”
动能传递分析:人力驱动杠杆臂,作用于铁胎。
能量来源:肌细胞ATP水解。
能量损耗预估:87.4%以热能和声能形式散逸。
炉火热能利用效率:低于3%。
结论:高能耗,低产出的原始金属塑形技术。
林渊的意识中,铁匠的每一次挥锤,都是一次能量的巨大浪费。
他甚至能在脑海中构建出更优化的锤体结构、更高效的力学传导路径、甚至基于高温等离子体切割的未来工艺。
眼前的景象,在他看来,是如此的笨拙和原始,让他内心深处对“优化”的渴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不是在欣赏一种古老的技艺,而是在诊断一个故障频发的系统。
旁边一个肉铺,老板正唾沫横飞地跟一个妇人争吵,为了一文钱的价格。
妇人扯着嗓子,老板涨红了脸。
社会行为观察:正在进行低效资源交换协议。
协议参数:价格变量,情绪变量,社会关系变量。
协议充满冗余情感信息与非逻辑性博弈。
信息交换带宽:极低。
预测结果:交易成功率50%,平均耗时过长。
林渊面无表情地从他们身边走过,那妇人瞥了他一眼,嫌他挡了路,不耐烦地推了他一把。
“小兔崽子,没长眼啊!”
林渊顺着力道侧开半步,整个过程流畅得仿佛提前计算过。
他的意识中,只记录下一条数据:接触点压力:4.7牛顿。
威胁等级:零。
他没有回应,也没有停顿。
那妇人见他毫无反应,反而愣了一下,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一条黄狗从巷子里窜出来,对着他狂吠。
犬齿暴露,脊背弓起,充满了原始的攻击性。
生物单位:犬科。
行为:领地威慑性吠叫。
声波频率:350-450赫兹。
生理状态: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快。
威胁评估:可忽略。
林渊停下脚步,看了那黄狗一眼。
他的眼神里没有任何情绪,就像看着一个正在运行却不断报错的程序。
那狗吠叫的声音越来越小,仿佛被一种无形的气场压制,最后竟夹起尾巴,呜咽着退回了巷子深处。
它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无法理解的“异质性”,一种本能的退避。
他继续前行。
街上人来人往,各种声音、气味、景象交织成一幅混乱的画卷。
一个说书人正在茶馆门口唾沫横飞地讲述着江湖恩怨,听客们或拍案叫绝,或唏嘘不己。
信息传输方式:口头叙事。
信息内容:虚构,基于人类情感投射。
信息接收者:被动接受。
信息价值:零。
林渊的意识中,这些都不过是无效的数据流。
他计算着每个人的心率、呼吸频率、肌肉纤维的微弱震动。
他扫描着他们体内能量的流动,发现这些能量绝大部分被用于维持最基本的生理活动,剩下的一小部分则被浪费在各种无意义的社交、娱乐和情绪波动上。
这是一个低效的、不断熵增的封闭循环。
就在这片嘈杂的数据背景中,一个数据峰值突然跳动了一下。
警报: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源。
方向:东南。
距离:约1.2公里。
波形分析:不稳定,但存在规律性峰谷。
具备定向性,且能量密度高于周围环境平均水平1000%以上。
那股能量波动,虽然依旧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但与铁匠的蛮力、镇民的生命热量、黄狗的生物电脉冲完全不同。
它更凝聚。
它有明确的指向性。
仿佛有人试图将那些散乱的电流,用一根极其粗糙的、漏电严重的导线勉强束缚在一起。
林渊的视线转向那个方向。
那里,是小镇武馆的所在。
“武功……”这个词汇在他的意识中浮现。
他调取科技包中关于“能量应用”的通用模块,与这股异常波动进行匹配。
“武功”体系关联分析启动…基于当前模型推演:该“武功”体系,在理想条件下,将此生物载体能量完全转化,其最大瞬时功率输出,无法击穿3毫米厚的标准钢板。
能量来源:初步判断为生物体内部细胞线粒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水解。
评估:能量转化效率极低,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耗散。
能量传导:基于生物电荷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中的传导。
评估:传导介质(经脉)绝缘性差,电阻率高,能量损耗率预估超过95%。
能量输出形式:将生物电能粗糙地转化为宏观的动能与热能。
评估:应用方式原始,缺乏精细控制,如同用大炮打蚊子。
技术等级评估:蒙昧时期。
一个有待拆解回收的草台班子。
林渊的意识中没有浮现出任何名为“兴趣”的情绪。
他只是像一个高级工程师,看到了一个由猴子用泥巴和木棍搭建的、摇摇欲坠的电路。
他内心没有不屑,只有一种想要将其彻底拆解,然后用超导材料与精密芯片重新搭建起来的、冰冷的冲动。
这是一种几乎癫狂的、对“完美”的执念。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的“武功”体系,就像一个充满了“BUG”的软件,每运行一步都在报错,都在浪费资源。
而他作为“高维信息备份体”,其核心指令就是“优化”与“修正”。
这种“修正”的冲动,并非出于善意,也非出于恶意,而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的“洁癖”。
他无法容忍这种低效和混乱的存在。
他不是来这里学习这种原始武学的。
他是来诊断它,然后宣判它的***。
那种被记忆称为“私生子”的卑微感,那种被家族“遗弃”的痛苦,那些常人会有的怨恨或不甘,在林渊的意识里,被彻底清除。
它们是“冗余数据”,是“情感噪点”,是阻碍他执行核心任务的“BUG”。
他甚至感到一丝对过去“自己”的厌恶——一个被低维情感所困,无法发挥潜能的原始生物。
“终结武道。”
这个指令,在他的意识深处反复回响,每一次回响都伴随着科技包核心算法的加速运转。
这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必然。
他将用高维科学,将这个世界改造成符合其科学逻辑的全新生态,让一切“神秘”和“玄奥”都归于“可量化”和“可控制”。
那不是升级。
那是从石器时代到量子时代的降维打击。
他平静地迈开脚步,朝着那股“异常能量波动”的源头走去。
街上的人下意识地为他让开一条路,他们说不清为什么,只是觉得这个瘦弱少年走过时,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有些不同。
他的步伐不快,但每一步都精准而坚定,仿佛丈量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维度。
他的眼神,平静得如同深渊,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对即将开始的“实验”的兴奋——一种只属于高维智械的,对“完美解决方案”的极致追求。
实验,需要更多的原始数据。
而那些自诩强大的武者,将是他最好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