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 沉默的琴键程默站在音乐教室的窗前,额头抵着冰凉的玻璃。窗外,

初夏的阳光将操场照得发白,一群高一学生正在体育老师的哨声中跑步。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窗台上敲击着——肖邦《降E大调夜曲》的前八个节拍,

然后像被烫到一样突然停下。"程老师,下节课的乐谱我放您桌上了。

"实习老师小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程默转过身,点了点头:"谢谢。

"他的办公桌整洁得近乎刻板,各种教材和乐谱按照高度和颜色分类排列。

最上面是一份《基础钢琴教程》,封面上印着卡通音符和笑脸。十年前,

他演奏的是李斯特的超级练习曲,而现在,他教授的是《小星星》和《欢乐颂》。

下课铃响起,程默机械地收拾教案。走廊上,学生们嬉笑着从他身边跑过,

没有人多看这个瘦高的音乐老师一眼。五年前,他走在同样的走廊上时,

还会有学生指指点点:"看,那就是程默,钢琴天才!"现在,

他只是"那个教音乐的老师"。走出校门,程默习惯性地左转,避开通往音乐学院的那条路。

他选择了一条更远的路,穿过嘈杂的菜市场和幽暗的小巷,回到租住的公寓。

公寓狭小而整洁,墙上没有任何装饰,

只有角落里那台被白色防尘布罩住的三角钢琴暗示着主人曾经的身份。程默放下公文包,

从橱柜里取出威士忌和玻璃杯。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晃动,他仰头一饮而尽,

灼热感从喉咙蔓延到胸口,暂时麻痹了那种挥之不去的空虚。正当他准备倒第二杯时,

门铃响了。程默皱眉,他几乎没有访客。门外站着一位快递员,

递给他一个牛皮纸信封:"程默先生的特快专递。"信封上没有寄件人地址,

只有一个烫金的徽章——一架钢琴与海浪交织的图案。程默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认出了这个标志。海崖疗养院。五年前他曾经在那里度过最黑暗的三个月。

程默深吸一口气,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信纸上有淡淡的薰衣草香气,

字迹优雅而有力:"尊敬的程默先生: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到海崖疗养院,

指导一位特殊的学生。她拥有非凡的音乐天赋,但需要您的引导。

附件是她的照片和基本情况。如您愿意,请在周五前回复。

此致敬礼海崖疗养院艺术治疗中心林教授"照片上的女孩约十七八岁,黑发如瀑,面容清秀,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空洞的眼神——她是个盲人。照片背面写着她的名字:季雨桐,18岁,

车祸后失明,绝对音感。程默将信和照片扔在茶几上,又倒了杯酒。

他早已决定不再碰专业音乐,更不用说指导什么"天才"。

那些炫目的舞台灯光、评委苛刻的目光、观众席上的窃窃私语——光是回忆就让他胃部绞痛。

威士忌的效力开始显现,程默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张照片上。女孩的眼神莫名牵动了他,

那不仅仅是失明带来的空洞,还有一种他熟悉的情绪——绝望中夹杂着倔强。

就像五年前镜子里的自己。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信上的号码。"海崖疗养院,您好。

"一个温和的女声响起。"我是程默,"他的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要沙哑,

"我想和林教授谈谈关于...指导的事。

"第二章 海崖重逢海崖疗养院坐落在临海的山崖上,白色的建筑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像一艘即将起航的巨轮。程默下车时,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唤醒了他沉睡的记忆。五年前,他在这里接受心理治疗,每天对着大海弹琴,直到手指流血。

"程先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从主楼走出来,步伐矫健得不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我就知道你会来。"林教授,海崖疗养院的创始人,

也是当年将程默从崩溃边缘拉回来的恩师。他比五年前更显老态,眼角的皱纹更深了,

但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鹰。"我只是来看看,"程默强调,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袖口,

"不保证会接手。"林教授笑着拍拍他的肩,力道大得让程默微微踉跄:"你还是老样子,

说话前先给自己留退路。来吧,她在琴房等你。"他们穿过开满玫瑰的花园,

花香与海风混合成一种奇特的气息。程默注意到疗养院的布局有了些变化,新增了几栋小楼,

但主路径依然如故。五年前,他每天沿着这条路走向海边的琴房,

在那里度过漫长的治疗时光。还未走近目的地,程默就听到了钢琴声——德彪西的《月光》,

但演奏方式极为特别,速度比原曲快了一倍,左手部分完全被重新编配,变得激烈而叛逆。

"她在改编,"林教授小声说,"自从失明后,她就拒绝按照原谱演奏任何作品。

她说既然世界对她不公,她也没必要遵守规则。"琴声戛然而止,

一个清冷的女声传来:"林教授,我说过不需要什么老师。尤其是站在门口窃窃私语的那种。

"程默跟着林教授走进琴房。阳光透过落地窗洒满整个房间,季雨桐坐在三角钢琴前,

纤细的背影挺得笔直。她转过身,空洞的眼睛准确地对准了程默的方向,仿佛能看见他一样。

"这位是程默,著名钢琴家。"林教授介绍道。季雨桐冷笑一声,

手指在琴键上敲出一串不和谐音:"曾经的著名钢琴家。

五年前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上的'崩溃天才',之后销声匿迹。

"她准确地说出了程默最不愿提起的经历,"我不需要一个放弃音乐的懦夫来教我。

"程默感到一阵眩晕,

白的大脑、错误百出的演奏、评委们失望的眼神、媒体刻薄的评价...他的手指开始颤抖,

冷汗浸湿了后背。"雨桐!"林教授呵斥道,"道歉!"季雨桐站起身,

摸索着向门口走去:"我不需要老师,尤其是失败者。"在擦肩而过的瞬间,

她低声道:"除非你能证明自己不只是个逃兵。"程默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但当他看到女孩倔强背影中隐藏的颤抖时,怒气突然消散了。

他太了解这种用尖刺包裹自己的方式了。"等等,"程默开口,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要平静,

"你刚才的《月光》,左手第三十二小节改编得不够连贯。"季雨桐停下脚步。

程默走向钢琴,坐下。五年没有认真弹琴,他的手指有些僵硬,但当指尖触及琴键的瞬间,

一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他演奏的正是季雨桐改编的版本,但在她卡壳的地方,

他加入了一段流畅的过渡,使激烈的改编不失德彪西原有的梦幻色彩。琴声停止后,

房间里一片寂静。季雨桐慢慢走回钢琴旁,面无表情,但程默注意到她的手指在轻微颤抖。

"你怎么做到的?"她问,声音中的锋芒减弱了些,"我没有弹错。""不是错,是不够好。

"程默说,"音乐不是炫技,即使改编也要遵循内在逻辑。

德彪西写《月光》时受到诗人魏尔伦的启发,描绘的是月光下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你的改编像是一场暴风雨,失去了原作的诗意。"季雨桐沉默片刻,突然伸手摸向琴键。

她的手指纤细修长,

在琴键上摸索着弹出一段旋律——正是程默曾经创作的未完成曲目《归途》,

一首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作品。程默如遭雷击,

血液仿佛凝固在血管里:"你...你怎么会这首曲子?""我听过,"季雨桐说,

手指继续在琴键上跳跃,"在我还能看见的时候。你最后一场独奏会的安可曲,

没有出现在正式节目单上。"令人震惊的是,她竟然完美地接续了程默当年没能完成的部分,

仿佛能读懂他的心思一般。琴声在空气中震颤,程默感到心脏被无形的手攥紧。

那场独奏会是他职业生涯的终点,之后就是国际比赛上的崩溃和漫长的自我放逐。

而这首《归途》,是他写给自己的挽歌,关于迷失与寻找归途的尝试。"你记得每一个音符,

"程默声音沙哑,"为什么?"季雨桐停下演奏,

空洞的眼睛望向远方:"因为那是我车祸前听到的最后的音乐。

之后就是漫长的黑暗...只有这首曲子一直陪着我。

"程默突然明白了林教授为什么找他来。这个女孩不只是需要钢琴老师,

她需要的是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的桥梁——而这正是程默逃避了五年的课题。"每周三节课,

"程默站起身,"但我有条件——你必须完全按照我的方法来。

"季雨桐嘴角微微上扬:"只要你能证明自己配得上教我。"就这样,

两个伤痕累累的灵魂开始了他们的音乐之旅。程默不知道这是否是个错误,

但当他走出疗养院时,五年来第一次,他有了想弹琴的冲动。第三章 巴赫的救赎周三早晨,

程默比约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了琴房。他打开窗户,让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充满房间。

五年前,就是这样的风伴随着他的琴声,成为黑暗日子里唯一的慰藉。他环顾琴房,

发现角落里放着一台老式唱片机,旁边是几张黑胶唱片。

变奏曲》、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全是经典版本。

他抽出格伦·古尔德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放在唱机上。

古尔德标志性的哼唱声随着钢琴前奏响起,程默闭上眼睛。

这位加拿大钢琴怪才以对巴赫的独特诠释闻名,他的演奏精确如数学,却又充满人性温度。

"我更喜欢1955年的版本。"季雨桐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程默睁开眼。她一袭黑衣,

像一道阴影滑入琴房,白色手杖轻轻点地,但几乎没有使用,

仿佛已经熟悉了这里的每一寸空间。"1981年版太慢了,像老人在回忆青春。

"她继续说道,准确地在琴凳上坐下。程默按下停止键:"你来了。今天练什么?

"季雨桐歪着头,仿佛在思考一个难题:"我以为老师会决定。

"程默从包里拿出一叠盲文乐谱:"巴赫的《十二平均律》第一册,C大调前奏曲。

"季雨桐皱眉:"太简单了。""原速演奏,"程默平静地补充,

"每个音符的时值必须精确到毫秒,力度变化严格按照谱面标记。""这有什么意义?

我已经——""音乐从服从开始,"程默打断她,"就像诗人必须先学习语法才能创作诗歌。

你的改编很有创意,但缺乏根基。"季雨桐抿紧嘴唇,但最终还是摸索着在钢琴前坐下。

她的手指找到起始位置,开始演奏。巴赫的前奏曲如清澈的溪流般从她指尖流出,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