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陨星临凡北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夜,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
苍穹如墨,星子稀疏。突然,一道赤光划破夜幕,自东北向西南疾驰而过,其芒刺目,
霎时间照亮了整个村庄。田间农夫、家中妇孺纷纷奔出户外,指着天际惊异不已。
村东岳家宅院内,年近四十的岳和正焦急地在院中踱步。屋内传来妻子姚氏阵阵痛苦的***,
接生婆已经忙活了整整一天,孩儿仍未落地。“岳大爷,快看天上!
”帮工杨老汉指着那道划破夜空的赤光喊道。岳和抬头望去,只见那赤光越来越亮,
竟直直向着自家院落坠来。他惊得呆立当场,眼看那光团将至屋顶,却倏然消散,
化作无数光点没入瓦楞之间。与此同时,屋内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岳大爷!
恭喜恭喜!是个大胖小子!”接生婆推门而出,满脸喜色。岳和急忙进屋,
见妻子虽面色苍白却带着笑意,怀中婴孩不同寻常,不哭不闹,
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四下张望,额角宽阔,面容方正。“适才天现异象,赤光坠入我家宅院,
此子必非寻常。”岳和从妻子手中接过婴儿,只觉得沉甸甸的,心中又喜又忧。
姚氏虚弱地说:“方才恍惚间,见一金甲神人入怀,妾身惊悸而产。夫君,此子恐有来历。
”岳和沉吟片刻,道:“昔年我祖上居于山东东明,后迁至此地,世代务农,
从未有显达之人。若此子真能光耀门楣,也是岳家之幸。观其面相宽厚,目有精光,
就取名飞,字鹏举,愿其如大鹏展翅,翱翔九天。”正当此时,
帮工杨老汉急匆匆跑进来:“岳大爷,门外有一游方道人,说有要事相告。
”岳和将婴儿交还妻子,整衣出门。见一道人立于月光下,仙风道骨,非同凡俗。
“贫道夜观天象,见将星临凡,落于贵府,特来道贺。”道人拱手道。
岳和还礼:“道长言重了,寒舍刚得一子,不敢当将星之名。”道人微笑:“此子非凡,
他日必为国柱石。然星象显示,其命途多舛,终为奸佞所害。若愿让其随我入山修行,
或可避此劫难。”岳和闻言皱眉:“岳某年近四十方得此子,怎能让他自幼离家?
纵然命中有劫,也是天数使然。”道人叹道:“既然如此,
贫道有一言相赠:此子二十年内不可离母远行,切记切记。”言毕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中。
岳和回到屋内,将道人之言告知妻子。姚氏紧抱婴儿,泪眼婆娑:“我儿怎会命途多舛?
为娘便是拼了性命,也要护你周全。”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夜降生的男婴,
将在二十多年后成为威震天下的抗金名将,更以一曲忠魂悲歌,永载史册。
第一章 少年砺剑寒来暑往,岳飞已长成七岁孩童。岳家虽不富裕,但岳和勤劳持家,
姚氏贤惠淑德,日子倒也安稳。小岳飞聪颖过人,过目不忘,
乡塾先生教的《千字文》、《百家姓》,他不过数日便能倒背如流。然而好景不长,
那年黄河决口,滔滔洪水如猛兽般扑向汤阴县。岳和慌忙带着妻儿爬上家中准备的大木盆,
在汹涌的洪水中漂浮了整整一天一夜。最终木盆撞上一棵大树,岳和为保护妻儿,
被洪水卷走,再无音讯。洪水退去,姚氏带着岳飞回到已是断壁残垣的家园。
昔日肥沃的田地覆盖着厚厚的泥沙,村里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娘,爹爹还会回来吗?
”小岳飞仰着脸问,眼中含着泪却强忍着不落下。姚氏心如刀绞,
将儿子搂入怀中:“你爹爹他...去了很远的地方。从今往后,
就只剩我们母子相依为命了。”家道中落,姚氏只得带着岳飞投奔邻村的娘家。
姚家也不宽裕,添了两张口,日子更加艰难。但姚氏从不抱怨,白日帮人缝补浆洗,
夜晚便在油灯下教岳飞读书识字。“飞儿,岳家虽贫,却不可不读书明理。
你外公家中有不少藏书,娘虽不才,也能教你些圣贤道理。”岳飞天资聪颖,
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和《孙子兵法》,常常捧着书卷在院中梧桐树下一坐就是半天。
同村孩童邀他玩耍,他多摇头拒绝,唯爱读书习武。一日,村中富户子弟王贵欺负贫家孩童,
夺其手中饭团。年仅十岁的岳飞上前理论:“他家贫无食,你家中粮米满仓,何苦夺人口粮?
”王贵比岳飞高半头,不屑道:“关你何事?穷鬼饿死也是活该!”岳飞怒从心起,
竟三两下将王贵打翻在地,夺回饭团还给那孩童。王贵哭喊着回家告状,
其父王大富带着家丁前来问罪。姚氏闻讯赶来,不卑不亢道:“王员外,孩童争执本是常事。
令郎抢夺贫儿口粮在先,飞儿路见不平在后。若论是非,恐令郎理亏。”王大富理屈词穷,
又见村人指指点点,只得悻悻而去。当晚,姚氏却严厉训斥岳飞:“路见不平本是好事,
但以暴制暴岂是君子所为?你可知今日若王员外不讲理,我母子将陷于何地?
”岳飞垂首道:“孩儿知错了。但见那孩童饥饿模样,
想起当年洪水之后我们忍饥挨饿的日子,一时忍不住...”姚氏叹道:“娘知你心善。
但大丈夫处世,当有勇有谋。你既读兵书,可知‘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岳飞恍然大悟:“娘教训的是,孩儿记住了。”自此,岳飞更加刻苦读书,
且不再一味蛮干。村中孩童都愿听他号令,他常组织大家玩行军布阵的游戏,自己充当统帅,
排兵布阵竟有模有样。十二岁那年,岳飞听说邻近的韩家庄来了位枪棒教头,
便常跑去看他们练武。那教头见岳飞看得专注,笑问:“小孩,看得懂吗?
”岳飞恭敬回答:“略懂一二。先生刚才教的梨花枪,手腕应再下沉三分,方能发力充分。
”教头惊讶,试之果然如此,遂让岳飞下场比试。不料岳飞虽未正式习武,但身手敏捷,
不过十余回合竟夺下了教头手中的木棍。教头叹道:“此子天赋异禀,若得名师指点,
必成大器。”姚氏得知后,省吃俭用攒下些铜钱,为岳飞请了位启蒙武师。不出半年,
武师便道:“岳飞进步神速,我已教无可教,需另请高明。”转眼岳飞已十六岁,
长得魁梧健壮,臂力过人。他能挽三百斤硬弓,且箭无虚发,乡人无不称奇。这年,
汤阴县新来了一位县尉,名叫周同,曾是西北边军教头,因伤退役返乡。
周同到任后整顿民风,剿灭了几股土匪,名声大噪。岳飞闻之,心生向往,常到县衙外观望。
一日,周同外出剿匪归来,马后拴着几个匪徒。忽有一匪挣脱绳索,夺路而逃,
直冲向围观人群。众人惊呼四散,唯岳飞不动如山,待那匪徒冲至面前,
侧身闪避同时伸脚一绊,那匪徒便重重摔在地上。岳飞顺势将其按住,解下腰带捆了个结实。
周同惊讶地看着这个少年,问:“少年郎,好身手!姓甚名谁?”岳飞拱手道:“小人岳飞,
字鹏举。”周同点头:“可是那位十二岁便夺了韩家庄教头木棍的岳飞?
”岳飞惊讶:“大人如何得知?”周同大笑:“你那事早已传遍四乡。我早有耳闻,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可愿随我习武?”岳飞大喜,当即拜倒:“师父在上,
受徒儿一拜!”自此,岳飞每日清早便徒步十余里到县衙跟周同习武。周同倾囊相授,
教他枪法、刀法、骑射,更传授军阵之道。岳飞勤学苦练,不出半年,尽得周同真传。
一日操练完毕,周同对岳飞道:“你技艺已臻成熟,唯缺实战历练。
近日探得黑风寨土匪猖獗,你可愿随我剿匪?”岳飞毫不犹豫:“徒儿愿往!”次日,
周同点齐二十名衙役,带着岳飞直奔黑风寨。那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同设计,
让岳飞带五人从后山悬崖攀爬而上,自己则从前门佯攻。岳飞如灵猿般攀上悬崖,
悄无声息解决哨兵,突然杀入寨中。土匪大乱,周同乘势攻入,一举端了匪窝。此战中,
岳飞独战匪首黑旋风,三十回合便将其挑于马下。凯旋途中,周同对岳飞道:“你今日表现,
已不逊于边军悍将。他日若投军,必成大器。但切记,武功再高,不过百人敌;兵法韬略,
方是万人敌。”岳飞恭敬道:“徒儿谨记师父教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半年后周同旧伤复发,一病不起。岳飞日夜守候床前,端汤送药。
周同临终前拉着岳飞的手道:“鹏举,你乃将星转世,他日必为国家栋梁。然刚极易折,
需懂得韬光养晦...切记...切记...”言毕溘然长逝。岳飞悲痛欲绝,
为师守墓七日。回想恩师教诲,更坚定了投军报国之志。回家后,岳飞将心意告知母亲。
姚氏虽不舍,却深明大义:“周师父既说你是将星转世,为娘岂能因私废公?
只是如今朝廷奸佞当道,北方辽国虎视眈眈,你从军路上凶险万分。
”岳飞跪地道:“孩儿记得爹爹被洪水卷走那日,多少乡亲家破人亡。若国家不强,
百姓便永无宁日。孩儿愿效卫青、霍去病,驱逐胡虏,保卫山河!”姚氏泪眼婆娑,
点头道:“好孩子,为娘支持你。但在你走之前,娘要为你做一件事。”次日,
姚氏焚香沐浴,请来村里识字先生,郑重其事地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针刺入肉,鲜血淋漓,岳飞咬紧牙关,一声不吭。“飞儿,今日为你刺字,
是要你永记:忠在国家,孝在母亲。他日若敢违背此誓,天地不容!”姚氏一字一顿道,
手中针线不停。岳飞额头冷汗直流,却坚定回答:“孩儿立誓:此生必尽忠报国,孝敬母亲。
若有违背,天诛地灭!”刺字完毕,岳飞背上已血肉模糊。姚氏小心上药包扎,
泪如雨下:“儿啊,非是为娘心狠。只怕你年少气盛,忘了根本。
”岳飞叩首道:“娘的教诲,孩儿永世不忘。”数月后,岳飞年满二十,辞别母亲,
踏上从军之路。他不知这一去,将是何等波澜壮阔又坎坷曲折的人生。
第二章 初露锋芒北宋宣和四年,岳飞投奔真定府宣抚使刘韐麾下。
当时北宋与金朝缔结“海上之盟”,联合攻辽,欲收复燕云十六州。真定府作为北方重镇,
正积极备战。岳飞因武艺高强,被任命为骑兵小队长,统领五十骑。他治军严谨,
与士卒同甘共苦,很快赢得部下爱戴。一日,校场演武,岳飞小队表现突出,引起刘韐注意。
刘韐召见岳飞,问:“听闻你师从周同,尽得其真传?”岳飞恭敬回答:“周师父技艺精湛,
卑职只得其十之一二。”刘韐点头:“不必过谦。现有一艰巨任务:探听辽军动向。
据说有一支辽军精锐潜伏在太行山中,时常袭击我军粮道。你可敢前往侦察?
”岳飞毫不犹豫:“卑职愿往!”三日后,岳飞带着十名精干士兵潜入太行山。
他们昼伏夜出,翻山越岭,终于在第五日发现辽军踪迹。那是一支千余人的精锐骑兵,
藏身在一处隐秘山谷中。岳飞命部下记录敌军布防、粮草存放等情况,
自己则悄悄接近主帅大帐。恰逢帐中议事,他伏在帐外,
听得辽将言谈:原来这支军队意在切断宋军粮道,配合主力夺取真定府。获取重要情报后,
岳飞正准备撤离,不料被巡逻士兵发现。顿时警号大作,辽军四处搜捕。“队长,怎么办?
”部下紧张地问。岳飞冷静观察形势:“敌众我寡,不可力敌。张宪、王贵,
你二人轻功最好,速带情报回营!其余人随我引开追兵!”众人反对:“队长,太危险了!
”岳飞厉声道:“军情紧急,违令者斩!”说罢带领八人向西奔去,故意制造动静,
引辽军主力追击。岳飞等人且战且退,利用地形与辽军周旋。三天三夜,转战二百余里,
先后经历七场遭遇战。到最后,只剩岳飞一人,且战且退至一处悬崖边。前无去路,
后有追兵,岳飞望着深不见底的悬崖,毫不犹豫纵身跃下。幸好崖下是条河流,他落入水中,
顺流而下十余里,方才爬上岸边,已是精疲力尽。挣扎着回到真定府,
岳飞才发现自己离开已整整十日。刘韐见他归来,大喜过望:“岳队长,你回来了!
张宪王贵早已带回情报,我军已根据情报调整布防,就等你回来了!”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