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转机与第一桶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李昊、王旭、马哲三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辅导员刘老师的办公室。

刘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老师,平时对学生比较和蔼,但涉及到原则性问题,也会比较严格。

“刘老师,您找我们?”

李昊先开口,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

刘老师放下手中的文件,抬起头看着他们,脸上没什么表情:“是你们啊。

听说你们最近‘很忙’啊?”

她的语气虽然平淡,但李昊能听出里面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责备。

“我们……”李昊正想解释,刘老师却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张扬己经把情况跟我反映了。

你们在宿舍里搞代抢、秒杀,还发传单拉生意,影响很不好。”

刘老师看着他们,“你们都是大学生了,应该以学业为重。

这种看似‘勤工俭学’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商业活动,己经违反了学生守则的相关规定。”

果然,和预想的一样。

张扬显然己经把事情描述得很严重。

“刘老师,我们……”王旭忍不住想辩解。

“你们不用说了,”刘老师打断了他,“学校有明确的规定,我不能袒护你们。

这样吧,你们的行为,我会如实上报给学工处。

具体的处理结果,等通知吧。”

听到这话,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看来,这次是真的要被“严肃处理”了。

李昊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时候任何辩解可能都是苍白的。

他需要换一种方式。

“刘老师,”他站起身,语气诚恳地说道,“我们承认,我们之前的做法可能欠考虑,没有事先向学校报备,给您和学校带来了麻烦,我们对此表示歉意。”

看到李昊的态度软化,刘老师的眼神也缓和了一些。

“但是,刘老师,我们做这些,并不是像张扬同学说的那样,是为了‘非法牟利’或者‘沉迷游戏’。”

李昊继续说道,“我们三个都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我们来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给家里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同样表情凝重的王旭和马哲,继续说:“国家给了我们助学贷款,学校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但我们不想完全依靠这些。

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取一部分生活费,减轻家里的负担,也能更快地偿还贷款。”

“我们做代抢,是利用我们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帮人解决买票难的问题,收取的是合理的服务费。

我们做游戏代练,也是因为我们本身就热爱游戏,并且有一定的技术。

发传单,也是希望能找到有需要的同学,我们并不强买强卖。”

“我们知道,我们的行为可能在程序上不符合学校的规定,我们愿意接受批评和教育,也愿意停止在宿舍内进行任何可能影响他人的活动。”

李昊的语气越来越坚定,“但是,我们恳请学校能够给我们一个机会,不要简单地给予处分。

我们真的需要这份收入来维持学业。”

他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

王旭和马哲也跟着站起身,向刘老师鞠躬表示歉意和恳求。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片沉默。

刘老师看着眼前这三个虽然年轻,但眼神中充满倔强和诚恳的男生,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波澜。

她想起了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曾因为家境贫寒,偷偷做过一些小生意补贴家用。

她理解他们的处境,也欣赏他们的勇气和担当。

“你们能有这份心,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活,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刘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规章制度,不能因为你们有困难就可以随意违反。”

她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喂,学工处吗?

我是计算机系的辅导员刘敏。

关于计算机系X班李昊等三名同学的情况……是的,他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态度比较诚恳……他们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想勤工俭学……情况我大概了解了……这样吧,按照规定,确实需要处理,但能不能……”刘老师一边打电话,一边向李昊他们投来一个安抚的眼神。

几分钟后,刘老师挂了电话。

“学工处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情况,也表示理解。”

刘老师说道,“但是,规定就是规定。

考虑到你们是初犯,态度也比较端正,学工处的意思是,这次就不给予正式的处分了。”

听到这里,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

“但是,”刘老师话锋一转,“你们必须立刻停止所有在宿舍内进行的商业活动,包括线上和线下。

发传单、拉客这些行为,必须马上停止。

另外,你们需要提交一份书面检讨,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

“好的,好的,谢谢刘老师!

我们一定照办!”

李昊连忙点头答应。

“此外,”刘老师看着李昊,眼神变得有些意味深长,“你们既然有这么强的动手能力和网络技术,为什么不把心思用在正途上呢?

学校有很多勤工俭学的岗位,虽然薪水不高,但都是公开、正当的途径。”

“我们明白,刘老师,我们会去申请的。”

李昊回答道。

虽然他知道,那种统一的勤工俭学岗位,薪水低,工作内容也大多枯燥,远不如他们自己做的“业务”来钱快,但这是目前他们能获得的“正当”机会。

“还有,”刘老师似乎想到了什么,“你们既然能帮人抢票,说明你们对网络信息很敏感。

最近学校正在筹备一个新的项目,是关于校园内生活服务的。

或许,你们可以考虑一下,能不能把你们的技术和热情,用到这个项目上来?”

“校园生活服务项目?”

李昊愣了一下。

“是的,”刘老师解释道,“学校计划在下个学期初,在生活区开辟一条小吃街,引入一些学生创业团队,经营一些方便学生的小吃、饮品。

目的是为贫困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和创业实践的机会。

这个项目目前还在筹划阶段,具体的方案还在讨论中。”

小吃街?

贫困生创业?

勤工俭学岗位?

这几个词像一道闪电,划过李昊的脑海。

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虽然刘老师并没有明确表示要帮助他们,但这番话无疑是给他们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

相比于他们现在打游击战似的代抢秒杀,一个稳定、合法、并且能够长期经营下去的小吃街摊位,显然更加可靠,也更符合学校的期望。

“谢谢刘老师提醒!

我们知道了!”

李昊感激地说道。

离开辅导员办公室,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也感到无比的振奋。

“老天保佑!

居然没被处分!”

王旭兴奋地拍着大腿。

“这只是侥幸,”李昊虽然也高兴,但头脑很清醒,“刘老师说得对,我们必须立刻停止之前的那些‘业务’。”

“那……我们以后怎么办?”

马哲有些担忧地问,“总不能真的去食堂刷盘子吧?”

“不,”李昊的目光望向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憧憬,“刘老师提到的小吃街项目,也许就是我们新的方向。”

“小吃街?

我们能行吗?”

王旭有些不确定,“我们又不会做饭。”

“谁天生就会做饭?”

李昊反问道,“不会可以学!

关键是,我们有创业的经验,有团队合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有了一点启动资金。”

他指了指自己的口袋,“虽然不多,但足够我们交一些押金,或者买一些基础的设备和食材了。”

“而且,”李昊继续说道,“小吃街是学校支持的,有政策倾斜,客源也有保障。

最重要的是,这是正当的,是学校鼓励的方向。

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彻底摆脱之前的灰色地带。”

回想起之前被学生会打压的憋屈,再想想小吃街可能带来的光明前景,三人都感到热血沸腾。

“干了!”

王旭一拍胸脯,“就算不会做饭,我也可以去学!

大不了我们先从卖烤肠、煎饼果子开始!”

“我们需要先做市场调研,”李昊比较冷静,“看看学生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还要了解学校的具体政策,摊位费多少,水电怎么算,怎么申请……这些我们来分工!”

马哲也来了精神,“我去查学校的文件,找相关的负责部门了解情况。

李昊,你负责研究哪些小吃成本低、利润高、受欢迎。

王旭,你去外面考察一下,看看人家是怎么经营的。”

“好!”

李昊点头,“从现在开始,我们正式转向‘校园餐饮创业’项目!”

虽然前路依然充满未知,但他们仿佛己经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缕曙光。

那第一桶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更是他们模式转型、走向合法化和规模化的起点。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暂时放下了所有的“线上业务”,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计划中。

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一次次地往返于图书馆、食堂、宿舍和学校各个部门之间。

李昊发挥他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研究各种小吃的成本构成、制作流程和市场潜力。

马哲则积极地与学校后勤处、学生会等部门沟通,了解小吃街项目的具体规划和申请流程。

王旭发挥他“社会活动家”的潜质,跑遍了学校周边和市区各种人气火爆的小吃摊,偷师学艺,了解行情。

他们发现,学生对校园内缺乏价格实惠、种类丰富的快餐和小吃意见很大。

外卖虽然方便,但价格不菲,而且等待时间长。

学校食堂虽然便宜卫生,但口味和选择相对单一。

“机会就在这里!”

李昊指着一份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表,对王旭和马哲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填补这个空白!

提供物美价廉、种类丰富、方便快捷的校园小吃!”

他们初步拟定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包括经营种类(初期以奶茶、炸串、炸鸡、炒饼炒饭、面条饺子等为主)、定价策略、人员安排(优先雇佣其他贫困生)、卫生保障等多个方面。

与此同时,他们也通过之前代抢建立的一些人脉关系,联系上了一位在学校后勤部门工作的老师。

这位老师得知他们的想法和目前的困境后,表示理解,并透露学校对于这个小吃街项目确实比较重视,希望能扶持一批真正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团队。

在李昊准备好的详细计划书和那位老师的“美言”下,他们的小吃街摊位申请,意外地顺利通过了初审。

“太好了!

我们成功了!”

拿到初审通过的通知时,王旭激动地差点跳起来。

“这只是第一步,”李昊提醒道,“我们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他们利用申请下来的小额启动资金,采购了第一批基础的厨具、餐具和原材料。

李昊和王旭甚至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宿舍楼的水房后面,偷偷练习炸串、炒饭的基本功,闹了不少笑话,也吃了不少“苦头”。

就在他们紧锣密鼓地筹备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

之前他们帮助抢票的那位外语学院学姐,找到了李昊。

“李昊,”学姐的脸上带着歉意,“对不起啊,前几天我们学生会查寝,无意中看到了你们宿舍的情况,我那个室友张扬,就是学生会纪检部的部长,他可能……说话有点冲。”

原来那位学姐姓周,和张扬是同乡,关系比较好。

张扬之所以那么积极地去找李昊他们的麻烦,一部分原因确实是履行职责,但似乎也有替周学姐“出头”的意思,因为之前李昊他们答应给周学姐抢票,但后来因为准备小吃街的事情,暂时耽搁了,周学姐有些着急,张扬得知后,可能就借题发挥了。

“没关系,学姐,我们己经处理好了。”

李昊表示理解。

“是这样的,”周学姐话锋一转,“我们学生会最近也在参与学校小吃街的筹备工作。

我听说了你们申请摊位的事情,也知道你们之前的……一些情况。

我觉得你们挺不容易的。”

她顿了顿,继续说:“是这样的,我爸爸是学校董事会的成员,他对学校的发展也很关心。

他听说了你们想创业的事情,特别是想帮助贫困生这一点,挺赞成的。

他说,如果你们需要帮助,他可以提供一些支持。”

李昊愣住了。

校董的女儿?

还愿意提供帮助?

他立刻警惕起来。

他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校董的女儿,无端端地提供帮助,会是什么目的?

“学姐,谢谢你和周叔叔的好意,”李昊谨慎地回答,“我们目前申请到了学校的扶持政策,启动资金方面暂时还能应付。

如果后面有需要,我们再向您请教。”

他不想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一个可能被动的局面。

周学姐似乎看出了李昊的顾虑,笑了笑:“你别误会,我不是想干涉你们。

我只是觉得,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很难得。

而且,我爸爸也是做企业的,他一首想支持大学生创业。

如果你们不介意,我想介绍你们认识一下。”

“这样吧,”周学姐拿出手机,“这是我的微信,你加我。

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或者单纯想交流一下创业心得,都可以找我。”

李昊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加了周学姐的微信。

他隐隐感觉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橄榄枝”,可能会给他们的小吃街计划,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数,甚至可能是更大的机遇。

但同时,也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挑战。

小吃街的筹备工作还在继续,但李昊的心中,却己经提前感受到了来自这条“星光大道”上的一丝寒意。

他知道,未来的路,只会更加复杂和充满挑战。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