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2001年的夏天,蝉鸣裹着热气漫过村子,我刚攥着小学毕业证书跨出校门,妈妈就笑着递来一本崭新的英语课本——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英语,也是我十三岁暑假最特别的开始。

妈妈说英语以后肯定有用,特意给我报了村里唯一的英语补习班。

第一次跟着老师读“ABC”时,我总把“B”和“D”弄混,手指在课本上反复描摹那些弯弯曲曲的字母,倒也觉得新鲜。

那时候村里正忙着大改造,旧土坯房接二连三地被推倒,挖掘机的轰鸣声从早到晚响个不停,翻斗车、大铲车、压路机在尘土里穿梭,像一群忙碌的钢铁巨兽。

也是从这年起,村里人才真正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日子,连晚上出门都不用摸黑打手电了。

我们家是拆迁户,因为房子位置好,工地上好多外地来的打工者临时住在了我家。

其中有个小哥哥,皮肤黑得发亮,个子不算高,但看着特别壮实,胳膊上、胸口的肌肉鼓鼓的,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练出来的。

我家里有两个哥哥,我是最小的,爸妈向来疼我,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紧着我,可面对这个陌生的小哥哥,我还是有点怯生生的。

有天晚上,我正和小侄子玩——他只比我小一岁,喊我“姑姑”时总不服气,梗着脖子说“我比你高,该你喊我哥哥”,逗得我直笑。

这时那个黝黑的小哥哥突然推门进来,冲我们喊:“你俩在干啥?

咱们出去玩吧!”

我和小侄子眼睛一亮,齐声应着“好啊”,蹦蹦跳跳地跟着他出了门。

走在路上,小哥哥突然问:“这附近哪有理发店?”

我立刻指着不远处:“上去那个坡,就有好几家呢!”

他笑着点头:“行,一起去,待会儿请你们吃雪糕。”

那时候一块钱的雪糕对我们来说,可是天大的诱惑,我和小侄子一路上都盼着。

到了小卖部,小哥哥果然买了两根冰棍,递到我和小侄子手里。

可我刚接过来,肚子就隐隐作痛——那天刚好来例假,我红着脸把冰棍递回去:“小哥哥,你退了吧,我肚子不舒服,不能吃。”

他愣了一下,劝我:“吃了吧,没事,就一个而已。”

“真不行,我刚好来例假。”

我声音更小了。

小哥哥没再劝,转身进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