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1 重回京都天和元年,太子哥哥打败了二皇兄一派,顺利登基。

他坐稳皇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从安阳封地召回,册封我为平乐长公主。

我与太子是皇后所出。太子哥哥是嫡长子,我是父皇最小的孩子。皇后是郑国公府世家女,

世家将门,位高权重。在我出生前,父皇因此不喜母后与兄长,偏爱贵妃娘娘生的二皇子。

可我出生后,父皇却很喜欢我这个唯一的***,

连带着对母后和太子哥哥也不像之前那冷落厌恶。我长得像极了父皇年轻时的样子,

眉眼温柔,气质文弱,而太子哥哥肖母,长相凌厉威严,眉眼间英气十足,不怒自威。

六岁启蒙时,我被父皇破例允许和皇子们一同读书。到了学堂,

先生们都说我长得不像太子胞妹,倒却像是二皇子殿下的亲妹妹。也在那时,

我见到了纪不夷。他年长我四岁,是二皇兄的伴读。他家里书香世家,钟鸣鼎食,

他的父亲与贵妃娘娘的丞相父亲交好,因此把他送入宫中给二皇兄伴读,从小跟随培养,

好在将来为二皇兄效力。我外祖郑国公是世家之首,与文官素来有冲突。

只是父皇大权独揽又忌惮世家,外祖、母后与太子哥哥这些年为了不怵父皇霉头,

不让人抓了把柄,行事低调,处处小心。就连这学堂里,太子哥哥也没有伴读。本来,

太子哥哥中宫嫡出,名正言顺的嫡长子,读书开蒙也自有东宫许多属官负责,

可父皇却偏偏让他同二皇兄一同念书,请的先生还是贵妃娘娘的表兄,又不许太子选伴读。

这样明晃晃的偏心,甚至不顾祖宗礼制,分明是要让二皇兄上位。

如果说纪不夷是二皇兄上位后手下最好的臣子,那我就是母后与太子哥哥翻盘的契机。

父皇子嗣单薄,膝下只有两位皇子。我是他晚年得女,长相气质行为全都像他,

借此争得一点宠爱,不管是真心疼爱还是假意逢迎,用我作为二皇兄上位的挡箭牌,

这都是皇后一派得之不易的机会。长相不能改变,气质与行为却能教导。

太子哥哥与我都偏爱跑马习武,为了迎合父皇却天天读书。皇兄肖母,

做过了反倒惹父皇不喜,我却能凭借相貌赢得帝王寥寥无几的父爱,为母后与皇兄,

也为我自己挣得一点生机。母后说:”我是这天下的公主,现在是皇帝嫡女,

未来也要做皇帝嫡亲的胞妹,该是我的,永远都是我的。只是自古争权夺利凶险非常,

我与太子一定要小心隐忍,以待将来大业可成,潇潇你虽年幼却也要处处小心谨慎,

不可行差踏错一步。“因此,我在学堂七年,行事谨慎,处处为母后和皇兄谋划考虑。后来,

父皇病重欲要废太子传位于二皇兄,母后在殿前跪了一夜,我侍疾在殿中三天三夜未曾休息。

帝王无情,只有权势才能让人退步,上朝时郑国公携世家一派上奏,才逼得父皇收回成命。

彻底撕破脸后,父皇也不再与我演父慈子孝的戏码。那次长跪伤了母后的身体,

不过短短几日便引动旧疾,临终母后前顾念我多年为皇后一派冲锋陷阵,

还是想办法请了圣旨封我为安阳公主,把我送出了京都。才刚到封地,

就传来了皇后去世的消息。我回望京都方向,久久不语。我心中知道自己会回去,

世家蛰伏多年,太子哥哥隐忍至今,如今母后也死在了这一番争权夺势中,

我们都不会就此罢休。果然不到一年,太子哥哥就平定局势,顺利登基。

二皇子与贵妃娘娘自缢宫中,丞相锒铛入狱,年后问斩。大批文官倒戈,

太子哥哥算是彻底掌握了局势。而那倒戈的文臣却赫然有纪不夷在列。

2 请尚公主新帝登基,广开新科,充实朝廷,我回京时刚好赶上放榜的好时候。殿试时,

皇兄在众学子中点了纪不夷做探花。当初在学堂时,纪不夷的功课就好,人也长得俊俏非常,

小小年纪就有君子之风很是受人吹捧。如今他及冠已经有两年,面如冠玉,玉树兰芝。

皇兄点他做探花郎再合适不过了。皇兄能顺利登基,纪不夷家里出了很大力。

他家虽然书香世家,可到了他爹这里已经是三代单传,家族人丁不兴。

他爹没有兄弟姐妹帮衬,为人又清正迂腐,偌大的家业维护起来很是费力。

但纪不夷有个才华横溢,名满京都的姐姐,得了二皇兄的倾慕。他阿姐刚及笄,

二皇兄就求了父皇赐婚,满心欢喜的迎娶回家。纪家这就是站在了二皇子一派,

连带着纪不夷也送进宫给皇子做伴读了。送纪不夷进宫伴读是多方考虑,纪不夷此人,

骨骼清奇,心性纯良,是做武将是好苗子。贵妃娘娘当初同意与纪家的亲事,

一是要纪家女为二皇兄作贤内助;二是要纪不夷做二皇兄的武将,从小送入宫,培养跟随,

好在来未来与我外祖郑国公手中抢夺兵权。可二皇兄心性凉薄,喜新厌旧,

才娶了纪不夷的阿姐,转头又迎了好多美妾进门。二皇兄无能御下,

倒是白费了贵妃娘娘与丞相大人为他收拢人心,为将来争夺皇位铺路了。

但谁让他有皇帝偏心,大可这般有恃无恐。成亲两年,二皇兄嫌弃纪不夷的阿姐没有子嗣,

连带着纪不夷这个伴读也厌弃了。喜欢时爱屋及乌,不喜欢时便牵连责怪,

二皇兄虽然还没坐上太子宝座,可这般刻薄寡恩的性子与我父皇真是如出一辙,

但不知二皇兄有没有父皇那样善弄权术,踩弄人心的本事。二皇兄厌弃纪不夷的阿姐时,

我也已经在学堂念了四年书。在这学堂里,我最年幼,

又为了迎合父皇故意和二皇兄亲近讨他欢心。他厌弃了纪不夷,我与太子自然看在眼底。

纪不夷家虽然现在不如祖上辉煌,可家产颇丰,清名尚在。更别提他姐姐年轻时名气太盛,

京都里的世家子女追捧非常,二皇子把她娶回家却又这样冷落,

很多人私下里都为精彩绝艳的才女愤愤不平。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足,

一个派系的崩坏往往是从内部开始。我平日里就爱与二皇兄卖乖,往日他喜欢纪不夷时,

我连着纪不夷也一样亲近讨好,现在他厌弃纪不夷,我这个好妹妹自然是与他统一战线了。

就这样,在学堂里我顺着二皇兄的心意没少欺负纪不夷,

而太子哥哥暗地里却对纪不夷释放善意。这样明欺暗合,

纪家在太子哥哥最后夺权时骤然倒戈。

可惜贵妃娘娘与丞相大人还一直以为二皇兄和纪不夷君臣和睦,纪家是一大助力呢。

二皇兄竟然狂妄至此,他冷落纪不夷的姐姐,在学堂里又多番欺辱他,

却还以为纪不夷依然对他忠心耿耿,任他差遣。贵妃与丞相位高已久又自以为得了圣心,

太子哥哥又暗中控制流言,让他们对二皇子在私情上欺压纪家一双子女的事全然不知。

最后让纪不夷等到了机会反咬一口,帮助太子哥哥顺利夺权登基。

纪不夷小小年纪陷入这样的争斗里,当我顺着二皇兄的心意去陷害他时,

他看着之前跟着他身后甜甜的喊哥哥的小女孩,转头在夫子面前陷害他被罚跪抽手板时,

我心中也是有些不忍的,可这宫中的人都必定要陷入权势的漩涡。

纪不夷小时候是真正的端方君子,温和有礼,即使是被二皇子厌弃后,面对见风使舵,

骤然翻脸的我也是始终忍让。我在学堂里读了七年书,直到出宫前往封地,

他也还是那副端方君子的模样。我收回思绪,回京后第一次再见皇兄,

他给我带来了新科探花郎要请尚公主的消息,正在问我意下如何。

我露出了最常用的柔弱无辜的笑容答道:“安阳自然是愿意的。

”3 大婚再见皇兄看着我的笑容沉默良久。“纪不夷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你刚回京,

他就在朝堂上公然求尚公主,我想你幼时也算同他青梅竹马。来问问你的意愿,

兄长现在做了皇帝,你的婚事是不必委屈的。”我听后又回想起了过去在学堂中的日子,

到底是一母同胞,没想到皇兄看出了我对纪不夷有意。我收回笑容,直视皇兄的眼睛,

认真回答:“安阳确实心悦纪不夷纪公子,他来尚公主,安阳愿意,请皇兄成全。”“安阳,

那就把婚事和你的长公主册封典礼一起准备。到时候封了平乐长公主,

母后在天之灵看到你成亲也会欣慰吧。

”皇兄看着我现在即使不用刻意伪装也已经消散不去的文弱气质,有些怔愣出神。

我也看着皇兄和母后肖似的脸久久不语。是啊,我装得太久,幼时尚且眉宇间有些英气,

可现在却怎么看也是副娇柔文弱的样子。我的容貌肖似先帝,正是母后和兄长最讨厌的样子。

从前一心谋划大事,扮作敌人的模样与政敌亲近讨好,顾不得那么多,现在久别重逢,

已经不用再汲汲营营。乍然再见我这一身文弱矫糅的气质,我自己照镜子时都讨厌,

别说常年活在二皇子党阴影下的皇兄了。皇室凉薄,有难同当,有福却不一定能同享。

只是现在天家子嗣单薄,宗室子嗣不兴,我这个嫡出公主对皇室宗族还是有大用处的。

装了这么多年,要改是改不过来了。只能少照镜子,也少在皇兄面前晃悠,

以免惹了天子不快,伤害了我们兄妹情谊。婚事定下,我便在宫中待嫁。

其实皇兄答应让纪不夷尚公主,还是他嫡亲的胞妹,

当朝册封的平乐长公主也不全是因为知道我的心意想要成全。就像皇兄说得那样,

纪不夷不一样了。他新科中第,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纪家书香门第又有从龙之功,

他纪不夷俨然是朝堂新贵,现在尚公主,皇兄更是能牢牢笼络住他。皇兄身后有世家支持,

可文臣却不多,纪不夷正好做用来笼络文臣的牵线头。正好我心悦于纪不夷,

顺水推舟成全一段姻缘,两全其美。我喜欢纪不夷是刚见到他心下便知,

我一见他就怦然心动、念念不忘,可当时他是二皇兄的伴读,我与皇兄在宫中如履薄冰,

我又怎么能谈及儿女情长。所以虽然一见钟情,可我却从来没为这份情谊做过什么,

对纪不夷全是利用。可是纪不夷又为什么要尚公主,这件事于我成全多年心意,

于皇兄也好借此笼络文臣坐稳皇位,唯独对他来说没什么好处。

本朝虽然不禁止公主的丈夫出仕,但尚公主后,做官终究很难再得到实权。

现在我兄长是皇帝,纪家是臣子,他父亲也在前些年去世,纪家只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

纵使他再才华横溢,如果皇兄不用他,他也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尚公主后,我是君,

他是臣。只待到大婚后就知道纪不夷想干什么了。册封典礼与婚礼准备的很快,三月后,

我在长公主府的婚礼洞房里再次见到了纪不夷。他穿着大红的喜服更衬托得人俊俏白皙,

翩翩君子,纪不夷着实有一副好皮囊。我等他掀完盖头后,直直看向他,细细打量。

沉默良久,还是纪不夷先开口了。“长公主殿下,臣服侍您更衣。”我看着他好一会儿,

露出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一如初见他时。“好啊,纪哥哥。”刚开始这么叫他哥哥,

他就说不合礼法,公主怎么能叫一介伴读哥哥,现在我们都成亲了,这么叫他,

他还是那样一本正经的说。“殿下,如此叫臣不合礼法。”只是他的声音变了,

小时候的声音清脆悦耳像是一汪清泉,现在低沉浑厚像是一口深井。纪不夷从来像是个谪仙,

不管处境如何都宠辱不惊,他不但有好皮囊,好嗓子,还有一副君子骨。我没再看他,

低头望向自己的脚。“夫君,如此无趣,那你来为本宫更衣吧。”我伸出脚,

他就顺从的为我除去鞋袜。纪不夷到底想干什么,我不急于一时,但既然他请尚公主,

以后要日日与我朝夕相对,我们有的是时间。一夜无眠。第二天,我与纪不夷进宫面圣,

他果然得了个高位闲职。皇兄又给了我许多封赏,才放我回长公主府中。回府后,

我稍作休整,屏退众人,看向一旁的纪不夷。“说吧,你想要干什么?

“4 既见君子纪不夷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直接,沉默许久。“陛下刚刚登基,臣临阵倒戈,

看似光鲜有从龙之功,可文官团体内对我却十分鄙夷,

明面上要借纪家书香世家是名声来与陛下联络,暗地里却并不与我交心。

现下纪家只剩臣一人,请尚公主,做皇帝的孤臣,尚且可以在朝堂上有所作为,重振门楣。

如果什么都不做,臣注定会远离京都朝堂。”原来是想要重振家族,

纪不夷年少就卷入权力斗争,父亲姐姐都为此而枉死,现在对权力生出渴望,

不愿就这样远离政治中心也是人之常情。他本人才华横溢,陛下刚登基,手下正缺人手。

他直接请尚公主,做皇帝的孤臣,皇帝支持他,他就能扶摇直上,皇帝厌弃他,

他就会被豺狼虎豹分食而死。这步棋走得虽然险却很妙。但是纪不夷也变了啊,

从前他面对这样的权势斗争只能任人宰割,现在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从前在学堂第一次见到纪不夷,他跟在二皇兄身后,

听到夫子宣布我以后和他们一起学习的消息时,

望向我的视线并不向其他人一样觉得女孩不该和男子一起读书那样惊讶与排斥,

他漂亮的眼睛里是纯然的喜悦与欢迎,我在他眼里是一个新来的同学,

而不是什么因为帝王过分的宠爱而破例和皇子们一起读书的公主。

我一见到那样的漂亮干净的眼睛,先是喜欢,而后就生出了抑制不了的恶意。

这样干净的眼睛,他的主人也是那样美好。纪不夷那时的人生是看的见的一片坦途,

家学渊源,天资过人。他只需要顺其自然的长大,忠心与才华都会得到很好的任用,

继续传承家族的辉煌。

而我分明有尊贵的身份却因为险恶的人心与权术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天性,

做出一副别人想看到的柔弱女子的模样来讨得帝王欢心才能博得未来的前途与生路。

我是被宫人领来学堂的,我不能与嫡亲的兄长表现得太过亲近,

却要蓄意同二皇兄和他的党羽亲近,不过二皇兄的党羽纪不夷却好像并不吃我这一套。

我表现出贪玩的样子,二皇兄总是纵容着,我不完成作业,二皇兄干脆让夫子不要管。

可每每这种时候,纪不夷就会投来那种担忧又不忿的眼神。太明显了,他这样看我,

已经是同二皇兄作对了。他家里,他姐姐也读书,读得很好,他的功课也常常是姐姐来教的,

大概他觉得世界上每个人都能读书,也能珍惜读书的机会吧。其实不是那样的,

他姐姐读了很多书,学识不输朝堂上的官员,可最后在政治场上还是只能用婚姻来做筹码,

她读了那么多书也只是给二皇兄的声望做嫁衣。我有和皇子一起读书的机会,

可是为了迎合帝王的喜好,也为了表现的柔弱无害,我应该读书,却不能读很多书,

也不能读的太好。我天资并不算很好,不能明面上装作耽于玩乐,

暗地里还能悄悄的奋发图强,认真学习。所以明知道有机会在学堂读书是很重要的事,

我还是只能放弃了。在学堂里读书,也只是一知半解,

而每次纪不夷投来那样担忧的目光我就愈发愤怒。我一面喜欢他的天真美好,

一面心里又想看他这样的美好被毁灭的样子。二皇兄其人刻薄寡恩,伪善至极,

纪不夷这样的真君子在他身边,他心下早就不满许久。

我心里知道纪不夷的未来已经不再是一片坦途,未来等待他的必然是残酷的疾风骤雨。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