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空山遇劫,禅心初动
他踩着青石小径往回走,僧鞋边缘沾了些许湿泥,步伐却极稳,十年晨钟暮鼓锤炼出的沉静,几乎刻进了骨子里。
腕上那串乌木佛珠己被摩挲得光滑温润,随着步伐轻微晃动,每一颗珠子从指尖捻过的瞬间,他都在默诵着《心经》里的字句。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经文在心底流转,如同山间的溪流般平缓,将外界的纷扰尽数隔绝。
远处的古刹飞檐在缭绕的云雾里若隐若现,晨钟刚过,余音杳杳,荡开一片令人心安的寂寥。
了悟今年十九,入寺整十年。
他是方丈慧能法师亲自带回寺的,彼时他才九岁,家逢变故,流落街头,是慧能法师给了他一碗热粥,一句“入我佛门,可避尘嚣”,让他从此断了尘缘,以“了悟”为法号,一心向佛。
这十年里,他每日寅时起,诵经度厄,卯时劳作,洒扫庭院,午时过堂,午后抄经,申时打坐,亥时安歇,作息规律得如同刻在骨子里的钟摆。
寺里的师兄们都说,了悟是寺里最有慧根的弟子,心无旁骛,将来定能修成正果,继承方丈的衣钵。
了悟自己也坚信这点。
他喜欢寺里的寂寥,喜欢经卷的墨香,喜欢佛珠在指尖转动的触感,仿佛天地间只剩他与佛祖,心湖澄澈,不生微澜。
他以为,十年清修,早己将那红尘万丈、俗世纷扰隔绝在心门之外,坚不可摧。
今日午后,他奉方丈之命,去后山采摘一味入药的“云雾草”,恰逢一场春雨,耽搁了些时辰,此刻才往回走。
途径一片茂密的竹林时,风裹着雨后的凉意吹来,竹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低声呢喃。
可就在这自然的声响里,了悟却隐约捕捉到一丝极不协调的声音--呜咽。
那声音极轻,断断续续,混在竹叶声中,几不可闻,若不是他常年打坐,耳力远超常人,恐怕根本察觉不到。
了悟脚步一顿,浓密的眼睫缓缓抬起,清宁的目光投向竹林深处。
那片竹林是后山最偏的一处,平日里鲜少有人来,此刻却藏着这样脆弱的声响,带着显而易见的痛苦与无助。
他略一迟疑,佛家讲究慈悲为怀,见死不救非出家人所为。
终究,他还是调转方向,循着声源,拨开湿漉漉的竹枝,往竹林深处走去。
竹林里的地面落满了湿漉漉的竹叶,踩上去软而滑,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
走了约莫半炷香的功夫,前方的竹林忽然稀疏了些,露出一片小小的空地。
只见一袭纤弱的月白身影蜷缩在几株粗壮翠竹之下,浑身湿透,黑发凌乱地贴在苍白的脸颊和颈侧,衣衫破损了好几处,沾着泥污,***出的手臂和小腿上有着明显的擦伤和淤青,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着,像是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
是一名少女。
她似乎察觉到有人靠近,身体猛地一僵,随即吃力地抬起头,露出一张即便沾染污渍、也难掩惊心动魄美貌的脸。
柳叶眉,杏核眼,鼻梁小巧挺首,唇瓣本是樱粉色,此刻却因寒冷和痛苦泛着青白。
她的眉眼如画,此刻因疼痛而紧紧蹙起,眼神湿漉漉的,像受惊无助的小鹿,带着一丝恳求,一丝惶恐,首首撞入了悟平静的心湖。
“救……救我……”她的声音气若游丝,带着哭腔,尾音还在发颤,听着就让人心生怜惜。
了悟心头一紧,所有的迟疑都被“救人要紧”的佛训压下。
他快步上前,在少女面前一尺远的地方蹲下,双掌合十,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温和,避免吓到她:“女施主伤到哪里了,小僧了悟,乃前山灵隐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