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顾府来了位表姑娘沈知意,清丽脱俗,惹得三少爷顾明远倾心相待。然而,
她却被府中戏子柳云生的才情所惑,私奔未果,险遭山匪侮辱,幸得少年将军萧景珩相救。
命运弄人,萧家遭诬陷发配边疆,沈知意毅然入宫为妃,在权力漩涡中周旋,终成太后,
暗中守护将军一家。多年后,萧景珩封大将军王归来,而顾明远始终默默守候。
一段爱恨纠葛,半生权谋相护,谁才是她命定的归宿?
第一章表姑娘入府京城顾府的朱漆大门前,一辆青布马车缓缓停下。车帘掀起,
露出一张如出水芙蓉般的清丽面容。沈知意扶着丫鬟的手下了马车,
抬头望着这座气势恢宏的府邸,不由得攥紧了手中的帕子。"表姑娘可算到了,
老太太念叨好几天了。"一个穿着靛蓝比甲的婆子迎上来,脸上堆着笑,
眼睛却上下打量着这位从江南来的表小姐。沈知意微微一笑,福了福身:"有劳妈妈了。
"她穿着一身素雅的藕荷色襦裙,发间只簪了一支银钗,却衬得肌肤如雪,眉目如画。
虽是从小地方来的,举止却落落大方,丝毫不显局促。穿过几重院落,
沈知意被引到了老太太居住的荣禧堂。堂上坐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
正是她的姑祖母顾老夫人。两侧站着几位衣着华贵的妇人,想来是府里的太太奶奶们。
"意儿给姑祖母请安。"沈知意跪下磕头,声音清甜如黄莺出谷。
顾老夫人连忙招手:"快起来,让姑祖母好好看看。自你母亲去世,已有五年未见了。
"沈知意起身,眼圈微红。她父亲原是江南有名的才子,却因一场风寒早早离世,
母亲悲痛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家中产业被族人侵占,只剩一个老仆照顾她。
顾老夫人得知后,便派人将她接来京城。"这孩子生得真标致,
倒有几分像她母亲年轻时的模样。"一位穿着绛紫色褙子的妇人笑道,这是顾家大太太,
顾明远的母亲。众人寒暄间,沈知意敏锐地察觉到一道目光。她微微侧首,
看见厅外回廊下站着一个年轻男子,约莫二十出头,一袭月白色长衫,面容俊朗,
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见沈知意看过来,那男子也不躲避,反而微微一笑,拱手作揖。
沈知意连忙低头,耳尖却悄悄红了。"那是你三表哥明远。"顾老夫人注意到两人的互动,
笑着介绍,"他听说你要来,特意告假从书院回来。"顾明远这才走进厅内,
向长辈们行礼后,对沈知意道:"表妹远道而来,路上辛苦了。
"沈知意再次行礼:"多谢三表哥挂念。"两人四目相对,顾明远眼中闪过一丝惊艳。
他自幼在京城长大,见过不少名门闺秀,却从未见过如沈知意这般气质出尘的女子。
她不像京城小姐们那般浓妆艳抹,却自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天然风韵。安顿下来后,
沈知意被安排在顾府西侧的听雪轩。这里虽不如正院华丽,却清幽雅致,
推开窗就能看到一片梅林,正合她的心意。转眼到了三月三上巳节,顾府设宴赏花,
请了京城有名的"锦云班"来唱堂会。这是沈知意入府后第一次参加大型宴会,
她穿了一件淡绿色的纱裙,发间簪了几朵新鲜的桃花,清新脱俗。宴席设在花园的流芳榭,
沈知意被安排在女眷一桌。她安静地坐着,偶尔应和几句,大部分时间都在欣赏台上的戏文。
"下面请锦云班的台柱柳云生为大家表演《牡丹亭》选段。"管家高声宣布。
一阵悠扬的笛声响起,一个身着戏服的男子缓步上台。他面如冠玉,眉目如画,一开口,
声音清越动人,仿佛能穿透人心。"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沈知意听得入神,手中的帕子不知不觉攥紧了。
这唱腔、这身段,竟让她想起了父亲生前最爱的昆曲。父亲常说,真正的艺术能触动灵魂,
今日她终于体会到了。戏罢,众人喝彩。柳云生谢幕时,目光不经意间与沈知意相遇,
两人皆是一怔。沈知意慌忙低头,却见那戏子嘴角微扬,向她微微颔首。宴会结束后,
沈知意独自在梅林散步消食。月光如水,洒在含苞待放的梅枝上,别有一番意境。
"表妹好雅兴。"沈知意回头,见顾明远手持一盏琉璃灯走来。灯光映在他俊朗的脸上,
显得格外温柔。"三表哥。"她福了福身,"今日宴会上多谢你为我解围。"方才席间,
有位小姐故意刁难她这个"乡下丫头",问她对京城时兴的诗文有何见解。正当她为难之际,
顾明远巧妙地转移了话题。顾明远笑道:"表妹客气了。我听姑祖母说,你自幼随舅父读书,
才学不输男儿,只是不愿与人争锋罢了。"两人并肩漫步,谈论诗词歌赋。
顾明远惊讶地发现,这位表妹不仅熟读经典,对时政也有独到见解,完全不似深闺女子。
"表妹若生在男儿身,定能金榜题名。"他由衷赞叹。沈知意抿嘴一笑:"三表哥过奖了。
我不过是爱读书罢了。"月光下,她笑靥如花,顾明远一时看得痴了。他忽然觉得,
若能娶得这样的女子为妻,此生无憾。就在两人相谈甚欢时,梅林深处传来一阵笛声,
正是《牡丹亭》的曲调。沈知意循声望去,隐约看见一个白色身影站在远处的亭子里。
"是那个戏子。"顾明远皱眉,"他怎么跑到内院来了?"沈知意却不由自主地向笛声走去。
顾明远想阻拦,又怕唐突佳人,只好跟上。亭中,柳云生放下笛子,
向两人行礼:"打扰公子小姐雅兴了。""你为何在此?"顾明远语气不善。
柳云生不卑不亢:"班主命我在此等候,说是顾大人想再听一曲。既然遇到二位,
不如让我献丑一曲?"不等回答,他已吹奏起来。这一次,他吹的是《凤求凰》,
曲调缠绵悱恻,直入人心。沈知意听得入迷,浑然不觉顾明远已面色阴沉。曲终,
柳云生深深看了沈知意一眼:"小姐懂音律?"沈知意点头:"略知一二。
家父生前爱听昆曲。""难怪。"柳云生微笑,"小姐听曲时的神情,与寻常闺秀不同。
"顾明远打断道:"时候不早,表妹该回去了。"说着,伸手欲扶沈知意。
柳云生却抢先一步,递上一支白梅:"鲜花赠佳人。"沈知意迟疑片刻,还是接过了梅花。
顾明远脸色更加难看,拉着她快步离开。回到听雪轩,沈知意将白梅插入瓶中,心绪难平。
她知道自己不该对一个戏子动心,可柳云生的才情和气质,却让她想起了早逝的父亲。
那种对艺术的执着,那种超脱世俗的清高,都是她在京城贵族子弟中未曾见过的。此后数日,
沈知意总能在各种场合"偶遇"柳云生。有时是在花园,有时是在她去书房的路上。
顾府规矩森严,不知他是如何做到的。每次相遇,两人都会交谈几句,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竟有许多共鸣。而顾明远也加紧了追求的步伐,每日送书送画,
还特意从宫中讨来稀有的江南点心。沈知意对他心存感激,却始终无法产生男女之情。
一个月后的深夜,沈知意收到柳云生托丫鬟送来的一封信,约她在后花园的假山后相见。
她知道此举不妥,却按捺不住好奇,还是去了。月光下,柳云生一袭白衣,
比舞台上更加俊美非凡。他握住沈知意的手,深情道:"知意,跟我走吧。
顾家不会允许我们在一起的,但我发誓会用一生呵护你。
"沈知意心跳如鼓:"你...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知道。"柳云生坚定地说,
"我虽是个戏子,但这些年也攒了些积蓄。我们可以去江南,开个小戏班。你懂诗词,
可以帮我改编剧本..."他描述的蓝图太美好,沈知意几乎要沉溺其中。但理智告诉她,
私奔是条不归路。"给我三天时间考虑。"她最终说道。柳云生欣喜若狂,
紧紧抱住她:"我等你答复。"这一幕,恰好被起夜的小厮看见,很快传到了顾明远耳中。
第二天,顾明远找到沈知意,直截了当地问:"表妹可是对那戏子动了心?
"沈知意脸色煞白,无言以对。顾明远痛心道:"你可知那柳云生是什么人?
他仗着有几分姿色,专勾引大户人家的小姐。去年李尚书家的千金就因他上吊自尽!
"沈知意摇头:"不可能,他不是那种人...""表妹!"顾明远抓住她的肩膀,
"我查过了,他真名叫柳三,是个江湖骗子!你若不信,三日后看他会不会如约而至。
"沈知意心乱如麻。当晚,她辗转难眠,决定亲自验证顾明远的话。第三日深夜,
她按约定来到假山后,却不见柳云生踪影。等了半个时辰,才有一个陌生男子跑来,
递给她一封信。信中,柳云生说自己突然接到班主命令,要连夜赶往天津演出,约定取消。
字迹潦草,与之前工整的笔迹大相径庭。沈知意心中生疑,悄悄跟着送信人,
发现他竟进了顾明远的院子。她躲在窗下,听见顾明远冷笑道:"那戏子收了银子,
自然识相。明日我就让人把他赶出京城。"沈知意如坠冰窟。原来一切都是顾明远设计的!
她回到房中,写了一封短信,让贴身丫鬟务必交给柳云生。翌日清晨,
顾府炸开了锅——表姑娘沈知意不见了!与她一同消失的,还有锦云班的柳云生。
顾老夫人气得晕了过去,顾老爷勃然大怒,派家丁四处搜寻。顾明远面色铁青,
亲自带人追出城门。而此时,沈知意和柳云生已乘马车离开京城二十里。她靠在柳云生肩头,
既紧张又兴奋。"我们真的能成功吗?"她小声问。柳云生吻了吻她的额头:"放心,
我都安排好了。到了天津,我们就乘船南下。"然而好景不长,傍晚时分,
他们的马车被一队人马拦下。为首的正是顾明远!"表妹,你太让我失望了。
"顾明远脸色阴沉得可怕,"为了一个戏子,竟做出这等丑事!
"柳云生护在沈知意身前:"顾公子,我们是真心相爱的,求你成全。""成全?
"顾明远冷笑,"你也配?"他一挥手,几个壮汉上前将柳云生拖下马车暴打。
沈知意哭喊着阻拦,却被顾明远强行抱上另一辆马车。透过车窗,她看见柳云生满脸是血,
挣扎着爬起来,却被顾府家丁再次打倒。"云生!"她撕心裂肺地喊道。柳云生抬头看她,
嘴唇动了动,似乎在说"等我",然后趁乱逃入了路边的树林。顾府家丁追了一阵,
没能抓住他。回府后,沈知意被关在祠堂罚跪。顾老夫人痛心疾首:"我待你如亲孙女,
你竟做出这等辱没门楣之事!"沈知意不发一言,只是默默流泪。她知道辩解无用,
只盼柳云生平安无事。三日后,顾家决定将沈知意送回江南老家看管。顾明远虽心有不舍,
却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至少能断绝她和那戏子的联系。出发那日,天空阴沉,
似要下雨。沈知意被两个婆子押着上了马车,顾明远骑马护送。车队刚出城门,
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行至一处山路时,突然从林中窜出十几个蒙面大汉,手持刀斧,
将车队团团围住。"山匪!"车夫惊恐大叫。顾明远拔剑应对,却被一棍打***下。
婆子们尖叫着逃窜,沈知意想跑,却被一个满脸横肉的匪首抓住。"好标致的小娘子!
"匪首淫笑着摸她的脸,"今日有福了!"沈知意拼命挣扎,却被一巴掌打晕过去。醒来时,
她发现自己被绑在山洞里的草堆上,衣衫不整,那匪首正在解裤带。"救命!
"她绝望地呼喊。就在匪首即将得逞之际,洞外突然传来喊杀声。匪首骂了一声,
提刀冲出去。沈知意听见刀剑相击的声音,还有人的惨叫声。片刻后,
一个身着铠甲的年轻将军走进山洞。他约莫二十五六岁,剑眉星目,面容刚毅,
铠甲上沾满了血迹。看到沈知意的惨状,将军眼中闪过一丝怜惜,
解下披风盖在她身上:"姑娘别怕,山匪已伏诛。
"沈知意颤抖着问:"将军是...""在下萧景珩,奉旨剿匪。"他声音低沉有力,
"姑娘是顾府的人?"沈知意点头,泪水夺眶而出。萧景珩轻轻为她解开绳索,扶她坐起,
然后背过身去:"姑娘整理一下衣衫,我送你回去。"沈知意这才注意到,
洞外横七竖八躺着山匪的尸体,而顾府的人马早已不见踪影。她勉强整理好衣衫,
虚弱地说:"多谢将军救命之恩。"萧景珩转身,见她脸色苍白,
二话不说将她打横抱起:"得罪了。"沈知意惊呼一声,却无力挣扎。萧景珩大步走出山洞,
将她放在自己的战马上,然后翻身上马,一手揽住她的腰,一手执缰。"抱紧我,别掉下去。
"他在她耳边低语,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脸颊。沈知意心跳加速,
不由自主地靠在他坚实的胸膛上。雨水打湿了两人的衣衫,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将军为何会及时出现?"她小声问。萧景珩淡淡道:"我追踪这群山匪已有半月,
今日得到线报,说他们盯上了一队官家车马。"沈知意沉默片刻,
又问:"我表哥他们...""逃回城了。"萧景珩语气中带着不屑,"堂堂男子汉,
竟丢下女眷独自逃命。"沈知意心中五味杂陈。顾明远口口声声说爱她,
危急关头却弃她而去。而眼前这个陌生将军,却为她浴血奋战。雨越下越大,
萧景珩决定先带她去附近的军营安置。到了营地,他命女眷为沈知意准备干净衣物和热汤,
自己则去处理军务。当晚,沈知意发起了高烧。萧景珩得知后,亲自来看望,还带来了军医。
"姑娘受了惊吓,又淋了雨,需要好好调养。"军医诊断后说。萧景珩点头:"用最好的药。
"沈知意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用温热的毛巾为她擦脸,动作轻柔得不像个武将。
她勉强睁开眼,看见萧景珩坐在床边,冷峻的眉眼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温柔。
"将军..."她虚弱地唤道。萧景珩握住她的手:"别怕,有我在。"简单五个字,
却让沈知意泪如雨下。这一夜,萧景珩一直守在她身边,直到她退烧入睡。三日后,
沈知意身体好转,萧景珩派人送信给顾府,却得知顾家已对外宣称她"病逝",
连灵堂都设好了。"他们不要我了..."沈知意苦笑,"我如今是真正的无家可归了。
"萧景珩沉思片刻,道:"姑娘若信得过我,可暂时随我回京。我母亲早逝,
家中只有父亲和妹妹,他们会善待你的。"沈知意抬头看他,眼中满是感激:"将军大恩,
小女子无以为报。""不必言谢。"萧景珩微微一笑,"我萧景珩行事,但求问心无愧。
"就这样,沈知意跟随萧景珩回到了京城。她不知道的是,这一决定将彻底改变她的命运,
也将掀起一场波及朝堂的风暴...第五章:萧府风波萧府位于京城西侧的将军巷,
虽不如顾府奢华,却处处透着武将世家的肃穆与威严。黑漆大门上的铜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门前两尊石狮怒目圆睁,仿佛随时会跃起扑向来犯之敌。沈知意跟在萧景珩身后,
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衣角。她如今已无家可归,这位少年将军是她唯一的依靠。"别怕。
"萧景珩似有所感,回头看她,冷峻的眉眼柔和了几分,"我父亲虽严厉,但最是明理。
"刚跨过门槛,一个穿着鹅黄色襦裙的少女便从影壁后飞奔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