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粥碗与旧疤陈默的倒霉,是从能记事起就刻在骨血里的烙印。1998年的夏天,
南方多雨,空气里飘着老墙根发霉的味道。三岁的陈默穿着开裆裤,
踮着脚尖扒着厨房的木门框,看母亲李兰在灶台前熬粥。铝锅在煤炉上咕嘟冒泡,
白花花的米粥裹着热气往上窜,甜香混着柴火的烟味,勾得他小肚子直叫。“妈,我帮你端。
”陈默奶声奶气地喊,小手已经伸到了桌边。李兰刚想回头说“烫”,
脚下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是陈默随手扔在地上的塑料玩具车——她身子一歪,
正好撞在陈默胳膊上。铝锅“哐当”一声翻倒,滚烫的米粥泼在水泥地上,
溅起的热粥星子落在陈默手背上,疼得他“哇”地哭出声。更糟的是,
摔在地上的铝锅沿磕出个豁口,碎片弹起来,正好划破陈默的小拇指。血珠渗出来,
混着米粥的黏液,看着格外吓人。李兰慌了神,顾不上收拾地上的狼藉,
抱着陈默往巷口的诊所跑。雨水刚过,石板路滑,她摔了两跤,膝盖磨破了皮,
却死死把陈默护在怀里。诊所的王医生正在收拾药箱,见娘俩这副模样,赶紧接过陈默。
“没事,小口子,就是烫红的地方得好好敷。”王医生一边给陈默包扎手指,一边安慰李兰,
“孩子小,好动,难免磕磕碰碰,别往心里去。”李兰点点头,眼圈却红了。她知道,
这不是“难免”。陈默出生那天,医院突然停电,备用发电机坏了半小时;满月酒时,
邻居家的小孩把开水洒在他襁褓上;刚学会走路,就掉进了院子里的大水缸,
若不是路过的张大爷及时把他捞出来,后果不堪设想。“是不是这孩子……命不好?
”李兰趁着陈默睡着,小声问王医生。王医生皱了皱眉,拍了拍她的肩:“别瞎想,
孩子健康就好,哪有什么命好不好的。”可陈默的“倒霉”,并没有因为长大而停止。
七岁那年,陈默上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母亲特意早起给他煮了鸡蛋,
把书包里的作业本、铅笔盒检查了三遍。“路上慢点,别跑,到校门口记得跟老师问好。
”李兰叮嘱了一遍又一遍,目送陈默背着小书包走出巷口。陈默记着母亲的话,走得很慢。
快到学校门口时,一只黄白相间的野猫突然从墙洞里窜出来,正好撞在他腿上。陈默没站稳,
“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书包带子断了,里面的作业本撒了一地。更巧的是,一阵风刮来,
把作业本全吹进了旁边的泥水坑——那是前几天下雨积的水,混着泥沙,黑沉沉的。
陈默蹲在地上,看着泡在泥水里的作业本,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知道,
这又是自己的“霉运”来了。路过的同学有的笑,有的指指点点,他想把作业本捡起来,
可刚碰到,纸就烂了。“我帮你捡。”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陈默抬头,
看见同班的林晓雅蹲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张干净的纸巾。林晓雅没管作业本上的泥,
一张张捡起来,叠好放在纸巾上:“我妈给我带了备用作业本,我分你一半,咱们一起写。
”那天上午,林晓雅把自己的田字格本撕成两半,分给陈默。班主任刘老师知道后,
不仅没批评陈默,还在班里说:“陈默同学今天遇到点小麻烦,但他没哭,
还跟林晓雅互相帮助,值得表扬。”放学回家,陈默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李兰摸了摸他的头,
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新的作业本:“以后遇到事,别慌,总会有人帮你的。”陈默点点头,
看着手背上那道浅浅的疤——那是三岁时被粥烫的,如今已经不明显了,
但他记得那天母亲抱着他奔跑的温度。日子一天天过,陈默的倒霉事像影子一样跟着他。
上二年级时,他想帮老师擦黑板,刚拿起板擦,粉笔盒就掉在地上,
粉笔全摔成了碎末;上三年级时,学校组织春游,他带的面包被野狗叼走,水壶还漏了水,
最后是同桌把自己的面包分了他一半,老师把自己的水壶给了他;上四年级时,
他参加数学竞赛,笔突然没水了,监考老师把自己的备用笔借给他,还帮他换了笔芯。
身边的人好像从来没因为他的倒霉而嫌弃他。巷口小卖部的刘阿姨,每次见他路过,
都会塞给他一颗糖;同班的男生们,虽然会开玩笑说他“扫把星”,但运动会上,
他跑接力赛摔了一跤,大家还是冲过去扶他,
帮他捡掉在地上的接力棒;就连隔壁脾气有点古怪的赵爷爷,见他下雨天没带伞,
也会把自己的黑布伞递给他,说“别淋着,感冒了麻烦”。陈默渐渐明白,自己虽然倒霉,
但身边有很多温暖的人。他开始学着小心翼翼,尽量不麻烦别人——走路时会仔细看路,
避免撞到人;帮别人做事前,会先想清楚会不会出岔子;就连喝水,
都会先检查杯子有没有裂缝。可倒霉事还是会找上门。十五岁那年,陈默上初中。
夏天的一个周末,他帮母亲去菜市场买酱油。走到半路,天空突然下起大雨,
他赶紧把酱油瓶抱在怀里,往家跑。路过一个水坑时,他没注意,脚下一滑,摔在地上。
酱油瓶摔碎了,酱油洒了一地,他的膝盖也擦破了皮,雨水混着血水,疼得他直咧嘴。
“孩子,没事吧?”一个声音传来。陈默抬头,看见菜市场卖菜的张奶奶撑着伞站在他身边。
张奶奶赶紧把伞递给他,蹲下来看他的膝盖:“这雨下得急,你怎么不躲躲?来,
我带你去旁边的店里擦擦药。”张奶奶领着陈默到旁边的杂货店,找老板要了碘伏和棉签,
亲自给他清理伤口。“你这孩子,看着就老实,怎么总这么倒霉?”张奶奶一边擦药,
一边叹气,“不过没事,倒霉的事都过去了,以后就顺了。”那天,
张奶奶还帮陈默买了酱油,送他到巷口。陈默想把酱油钱给她,她摆摆手:“不用,
一点酱油钱,不算什么。你以后走路小心点,别再摔着了。”陈默站在巷口,
看着张奶奶撑着伞走远的背影,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单一人,那些身边的人,
就像雨天里的伞,总能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遮风挡雨。
第二章 准考证与自行车十八岁那年,陈默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高考。
考前一个月,陈默就开始紧张。他怕自己的倒霉事影响考试,
每天晚上都要把准考证、身份证、2B铅笔、橡皮放在书包最外层的口袋里,
检查三遍才睡觉。母亲李兰也跟着紧张,每天变着花样给陈默做营养餐,
还特意去庙里求了个平安符,缝在陈默的衣服里。“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
”李兰拍着陈默的肩,“妈相信你,就算考不好,也没关系,咱们还有别的路走。
”陈默点点头,心里却还是七上八下。他想起初中时的一次模拟考试,考英语时,
听力磁带突然坏了,耽误了十分钟;高中时的一次月考,他刚写完作文,钢笔水突然漏了,
把作文纸染得一塌糊涂,最后老师还是让他重新写了一份。高考那天,天还没亮,
陈默就醒了。他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书包里的考试用品。
准考证、身份证、铅笔、橡皮,一样都不少。李兰已经做好了早饭,煮了鸡蛋和牛奶,
还煎了陈默爱吃的火腿肠。“吃点东西,有力气考试。”李兰把鸡蛋剥好,放在陈默碗里。
陈默咬了一口鸡蛋,心里稍微踏实了点。吃完早饭,陈默背着书包出门。李兰送他到巷口,
反复叮嘱:“路上慢点,到了考场先找座位,别慌。考完试早点回来,
妈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知道了,妈。”陈默挥挥手,转身往公交站走。
那天的公交很顺利,没有堵车,陈默提前半小时到了考场。他站在考场门口,
看着来来往往的考生,深吸了一口气。就在他准备进考场时,监考老师拦住他:“同学,
出示一下身份证和准考证。”陈默赶紧伸手去摸书包外层的口袋——准考证还在,
可身份证不见了!他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把书包里的东西全倒出来,翻来翻去,
就是没找到身份证。“怎么了?找不到身份证了?”监考老师见他慌了神,问道。
“我……我早上出门前还检查了,怎么不见了?”陈默的声音都在发抖。
他想起早上换衣服时,
可能把身份证落在家里的床头柜上了——他昨天晚上把身份证放在枕头边,早上换衣服时,
随手放在了床头柜上,忘了放进书包。“别急,同学。”监考老师看了看表,
“现在离考试还有二十五分钟,你家离这儿远吗?如果不远,赶紧回去拿,应该还来得及。
”陈默点点头,转身就往公交站跑。他心里又急又怕,怕自己赶不上考试,怕母亲担心。
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路过一个自行车摊时,摊主王师傅喊住他:“孩子,跑这么急干嘛?
是不是有急事?”陈默喘着气,说:“我……我高考,身份证落家里了,要回去拿,
赶不上公交了。”王师傅赶紧从摊位上推出一辆自行车:“快,骑我的车去,比公交快。
记得早点回来,别耽误考试。”“谢谢师傅!”陈默接过自行车,跨上去就往家骑。
自行车有点旧,链条时不时会响,但骑起来还算顺畅。陈默拼命蹬着车,
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衣服都湿透了。到家时,母亲李兰正在门口焦急地张望。
“怎么回来了?是不是落东西了?”“身份证,我把身份证落家里了。”陈默冲进屋,
直奔床头柜,拿起身份证就往外跑,“妈,我走了,来不及了。”“慢点骑,注意安全!
”李兰在后面喊。陈默骑着自行车,又往考场赶。一路上,他闯了两个红灯,
差点跟一辆电动车撞上。好在最后,他在考试开始前五分钟赶到了考场。
监考老师见他满头大汗,手里还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赶紧让他进考场:“快,赶紧找座位,
把东西放好。”陈默跑进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把身份证和准考证交给监考老师检查。
确认无误后,他坐在座位上,大口喘着气。直到试卷发下来,他的手还在微微发抖。
考试结束后,陈默走出考场,看见王师傅正在考场门口等他。“孩子,考得怎么样?
身份证没耽误吧?”“谢谢师傅,没耽误,考得还行。”陈默把自行车还给王师傅,
从口袋里掏出十块钱,“师傅,这是租车的钱。”王师傅摆摆手,把钱推回去:“不用,
一点小事,不算什么。你能顺利考试就好。”陈默还想说什么,王师傅已经推着自行车走了。
他站在原地,看着王师傅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感激。高考成绩出来那天,陈默考得不算太好,
但也过了专科线,被市里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了。母亲李兰很高兴,特意做了一桌子菜,
还请了巷口的刘阿姨、张奶奶来家里吃饭。“我就说吧,咱们陈默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虽然平时倒霉点,但关键时候总能逢凶化吉。”张奶奶夹了一块红烧肉给陈默,
“以后上了大学,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嗯,我会的。”陈默点点头,
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辜负身边这些人的帮助。大学三年,
陈默的倒霉事依旧没断。他去图书馆借书,刚拿到手,书就掉在地上,
封面摔破了;他去食堂打饭,刚打好的饭菜,转身就被别人撞翻了;他在宿舍里晾衣服,
衣架突然断了,衣服掉进了楼下的垃圾桶里。但身边的人还是会帮他。
图书馆的管理员见他把书摔破了,不仅没让他赔偿,
还帮他用胶带把封面粘好;食堂的阿姨见他饭菜被撞翻了,
又免费给他打了一份;宿舍的室友见他衣服掉进垃圾桶,帮他一起捡起来,
还把自己的衣服借给他穿。陈默渐渐学会了坦然面对自己的倒霉。他知道,
虽然自己总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但身边总有温暖的人愿意帮他。
他开始试着去帮助别人——在图书馆里,他会帮管理员整理图书;在食堂里,
他会帮阿姨收拾餐具;在宿舍里,他会帮室友打水、扫地。他的善良,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大三那年,他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学生”,还获得了奖学金。领奖那天,他站在台上,
看着台下的老师和同学,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份荣誉,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更是身边那些人帮助和支持的结果。第三章 外卖箱与创可贴毕业后,
陈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不想给母亲添麻烦,就想着先找一份临时的工作,
赚点钱补贴家用。一天,他在小区门口看到一家外卖站点在招人,就进去问了问。
站长见他老实,又能吃苦,就同意让他试试。“我们这行,辛苦是辛苦点,但只要肯跑,
工资还是不错的。”站长拍了拍他的肩,“明天来上班吧,
我给你分配一辆电动车和一个外卖箱。”第二天,陈默穿上外卖服,骑着电动车,
开始了他的外卖生涯。他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点才回家,一天要跑三十多单。虽然累,
但他觉得很充实。可他的倒霉事,还是没放过他。刚开始跑外卖的第一个星期,
他就遇到了不少麻烦。有一次,他送一份外卖到小区六楼,刚爬到五楼,
电动车的钥匙掉进了电梯缝里,他只好找物业帮忙,耽误了半个多小时,
顾客还取消了订单;有一次,他送一份火锅外卖,路上遇到堵车,等他送到时,
火锅已经凉了,顾客不仅没给好评,还投诉了他;还有一次,他骑着电动车路过一个路口,
突然窜出来一只小狗,他为了躲小狗,连人带车摔在路边,外卖撒了一地,
自己的膝盖也擦破了皮。那天,陈默坐在路边,看着满地的狼藉,心里又委屈又难过。
他想起自己从小到大遇到的倒霉事,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是“天弃之人”,
不管做什么都做不好。“孩子,没事吧?”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陈默抬头,
看见张奶奶提着菜篮子路过。张奶奶见他坐在地上,膝盖还在流血,赶紧放下菜篮子,
蹲在他身边:“怎么摔了?疼不疼?走,跟我回家,我给你擦擦药。
”张奶奶领着陈默回到家,从抽屉里拿出碘伏、棉签和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