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背后的光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电脑屏幕的蓝光在黑暗中格外刺眼。

我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把林悦借我的U盘又往里推了推。

凌晨两点的宿舍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室友均匀的呼吸声。

"省队历年比赛视频"文件夹里全是枯燥的训练录像,我快进着看了三小时,眼皮己经开始打架。

正当我准备放弃时,一个命名为《爆冷!

民间选手逆袭省队种子》的子文件夹吸引了我的注意。

点开后,我的呼吸停滞了一秒。

画面中的少年穿着蓝白相间的省队队服,左臂上的队长袖标随着他的动作上下翻飞。

他移动时像一阵风,每一个回球都带着摧枯拉朽的气势。

比分14-14的关键时刻,他使出了一记让我从椅子上弹起来的扣杀——球在过网的瞬间突然加速,以几乎垂首的角度砸在对方台面上,弹起时擦到了对手的下巴。

"暴风扣杀!

周予安选手的招牌动作!

"解说员激动得破音,"这是本场比赛第七次出现,依然无人能解!

"我猛地按下暂停键。

画面定格在少年跃起的瞬间,他伸展的身体像张拉满的弓,眼神锐利得能刺穿钢板。

这是周予安?

那个在康复中心被赵宇称作"瘸子"的周予安?

手指不受控制地点击重播。

这一次我注意到更多细节:他每次发球前会用球拍轻点三下台面;回球失分时会咬一下左腮;赢得赛点后没有庆祝,而是第一时间看向看台某个固定位置...我翻出手机里昨天***的周予安——佝偻着背走进康复中心的身影,与视频里这个锋芒毕露的少年判若两人。

"找到了!

"林悦的短信突然弹出,后面跟着一串链接,"省青少年乒乓球论坛的精华帖,全是关于你家周予安的。

"我点开链接,页面加载的几秒钟里,手腕内侧的疤痕突然隐隐作痛。

帖子标题是《陨落的天才:解析周予安腰伤前后的技术变化》。

发帖人"数据狂魔"用大量图表对比了他受伤前后的比赛数据:反手得分率下降37%,移动速度降低42%,最触目惊心的是——旋转球处理能力暴跌50%。

"他现在最怕下旋球。

"林悦又发来消息,"赵宇他们就是专攻这点。

"我放下手机,从床底抽出球拍。

胶皮上还沾着昨天比赛的灰尘,我用拇指轻轻摩挲,感受着颗粒的摩擦。

凌晨三点十五分,我蹑手蹑脚溜出宿舍,向空无一人的训练馆跑去。

馆内月光透过天窗洒在球台上,划出一道银色的分界线。

我把手机支在对面,播放周予安比赛中最经典的七个球,尝试一一复现。

第一个是"暴风扣杀"。

我抛起球,模仿视频里他转腰发力的姿势——球飞出台外三米远。

第二个是极限救球。

我扑出去时差点扭伤脚踝。

第三个...第七次尝试时,我终于打出了一个勉强像样的回球,却在收拍时感到手腕一阵刺痛。

旧伤处的皮肤发烫,我不得不停下来,用另一只手按住跳动的血管。

疼痛让我想起两年前的手术。

医生说我尺神经受损,可能永远无法做出精细的手腕动作——也就是说,再也打不了乒乓球。

那时候我躺在病床上,看着电视里周予安拿下全国冠军,他对着镜头说:"真正的选手,骨头断了就用骨头继续打。

"现在这句话在我脑海中轰鸣。

我重新点开那个精华帖,仔细阅读每一条评论。

在三百多楼的地方,一个匿名用户留言:"周予安现在在城东康复中心做水疗,我表姐是那里的护士,说他每天凌晨五点就去加练。

"窗外,东方的天空开始泛白。

我截屏了这条评论,然后点开康复中心的官网。

预约参观的页面上,明天上午九点有个空档。

鼠标悬停在"提交"按钮上时,手腕又传来一阵刺痛。

这次我没有按住它。

"姜小满,晨光高中校报记者。

"我对着空气练习自我介绍,"想做个关于运动康复的专题报道..."晨光刺破云层时,我己经记下了康复中心的详细地址和所有公交路线。

回宿舍的路上,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林悦发来的消息:"别忘了今天下午和赵宇的练习赛。

"我停下脚步。

完全把这茬忘了——昨天赛后赵宇通过教练约战,说是要"指点"我这个市赛新人。

现在知道了周予安的事,这场练习赛突然有了新的意义。

"记得带摄像机。

"我回复林悦,"多角度拍清楚他的发球动作。

"如果周予安真的害怕旋转球,那么赵宇对付他的招数,一定会在这场"指导赛"中显露端倪。

我握紧球拍,手腕的疼痛奇妙地变成了某种动力。

训练馆的灯次第亮起,早训的同学陆续到来。

我藏好球拍,最后看了一眼手机上周予安比赛视频的截图——那个飞身救球的瞬间,他的眼睛即使在像素模糊的画面里也亮得惊人。

康复中心的地址己经深深刻在脑海里。

我需要亲眼确认,那个眼神是否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