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句惹祸的话
说起来,导火线就是十几天前,在新调来的县长到棉纺厂视察工作时,李厂长说了一句不应该发火的话。
李厂长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场合发火?
简单说,是让工人工资逼的。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进入市场经济。
棉纺产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不仅国营棉纺厂不断扩大规模,一些地方也新建棉纺厂。
到1990年,棉纺产品逐步趋于饱和。
为争夺市场,产品由款到付货,变成货到付款。
然后,又出现了货到也不能及时付款了,企业之间拖欠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县棉纺厂的产品销售也经历着这样的变化,陷入拖欠款旋涡中。
1992年8月。
李厂长计算着到工人发工资时,有一笔货款会要回来,不会耽误工人发工资。
那个年代,对工人按时发工资要求得很严格,拖发一天都是大事。
可临近货款到账时,那家客户来电话,说因为他们的货款不能按约定好的时间到账,付给棉纺厂的货款也就不能按时付款了。
李厂长一听,愣了,赶快说尽好话,讲明利害。
但对方说,确实不是故意违约,是他的客户产品销不动了,货积压在仓库里,没卖出去,没钱付款造成的。
这个时候到哪里去借款呢?
李厂长一下子陷入困境,搜肠刮肚,也没想出个办法。
突然他想起,明天是新调来的县长到棉纺厂视察工作,借这个机会,向领导汇报一下眼前遇到的特殊情况,请领导帮助解决一下。
想到这里,李厂长心里似乎有了点希望。
又仔细地想了几个方案,做好了准备。
第二天上午九点多,新来的县长一行人来了,李厂长把他们迎进厂接待室。
认真汇报完厂子的基本情况后,李厂长说:“县长来棉纺厂视察,我非常高兴。
但我厂突然遇到个特殊情况,我本不应该说,但确实没有办法了,我只好向领导汇报。
请领导帮助解决。”
然后,李厂长就把货款突然收不回来,要影响工人发工资了的事,做了汇报。
谁知李厂长的话刚说完,新县长还没表态,陪同县长来的、分管县工业的姚付县长,接着就是一句:“解决不了。”
李厂长一听,赶快说:“能不能让银行给贷部分款?”
姚付县长随口一句:“贷不出来!”
李厂长一听,又不行,突然想起前几天传说的:“上面要补发一块棉花加价款。”
就对姚付县长说:“我们去要那块棉花加价款,行不行?”
姚付县长又说了一句:“那块加价款要不回来了。”
李厂长说了三个办法,姚付县长二话没说,连续拒绝了三次。
李厂长心里抱有的那点希望,彻底破灭了。
李厂长怎么也想不到,姚付县长竟然会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首接堵路封门。
心里那个着急啊!
这怎么办?
这怎么办?
李厂长心里突然对姚付县长产生了恼怒,你姚付县长今天拒绝得也太快了吧?
新县长啥也没说,你就一一封门。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李厂长心里有股火蹿上来,突然声音挺大地说了一句:“我就不信,那个加价款要不回来了!”
这句话很明显,是带着***辣的味道说出来的。
李厂长说完后,现场一片寂静,没有人再说话。
李厂长猛然觉得,在这样的场合,用这样的声调,说这样的话,是不合适的。
但话己经说出去了,李厂长一时想不起该如何挽回。
大约过了二三分钟,跟随县长来的县经委姜主任打破了僵局。
他很理解李厂长的心情和企业面临的处境,他知道李厂长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是不会在这样的场合,提这样的要求,说这样的话的。
他就打了个圆圈,给李厂长找了个台阶,说:“县长,咱到车间去看看吧?”
县长说:“好。”
姜主任说:“李厂长,陪县长到車间看看。”
李厂长说:“好。”
然后,李厂长对着县长说:“县长,请到车间视察。”
在县长一路视察中。
李厂长热情介绍着各种情况,想以此减去县长刚才可能产生的不满。
视察结束,县长在上車前,对李厂长说:“当个厂长很不容易,挺辛苦的。”
李厂长一听这话,心里一暖,赶快说:“谢谢县长理解!
谢谢县长!”
县长一行人上車走了。
李厂长站在那里,回味县长的话,感觉县长还挺关心人的,以为县长不会为这件事生气了,事情过去了。
谁知县长在往回走时,对同車的人说:“这个厂长素质太差了。”
回到县政府,县长竟建议派人去查查这个厂长。
李厂长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说出来的那句话,会引起新调来的县长这么大的不满,竟然还会建议派人调查他。
那句话成了他被调查、被免职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