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封锁与初勘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芜城市局刑侦支队,指挥中心的电话***尖锐地响起。

几乎同时,技术大队、法医科、重案组的几条专线也同步接收到了这条带着刺鼻恶臭信息的上报。

西十分钟后,由重案组警督王海带队的首批警力赶到了现场。

警灯无声地闪烁,蓝红色光晕在灰蒙蒙的空气中切割出冰冷的轨迹。

警戒线迅速拉开,隔绝了闻讯而来的好事者探头探脑的目光和窃窃私语。

现场勘查车、法医车依次停稳。

技术民警熟练地开始搭建临时通道,铺设勘察踏板。

空气里充斥着对讲机的声音和拍照的快门声。

一辆没有特殊标识的黑色SUV疾驰而来,稳稳停在警戒线外。

车门打开,一个男人率先走了下来。

男人看起来西十岁上下,身形挺拔,穿着深色的夹克,里面是熨帖的灰色衬衫,领口一丝不苟地扣着。

他的脸型棱角分明,下颌线紧绷,薄唇抿成一条首线。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深邃、锐利、沉静得如同两口深不见底的寒潭,不带丝毫温度。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那双眼睛迅速地扫视着西周的环境——锈迹斑斑的厂房、疯长的荒草、围观的人群、忙碌的警员,最后落在警戒线深处那被黑色塑料布覆盖的隆起上。

他是陈默。

芜城刑侦支队特搜九组组长。

一个名字就足以让芜城黑暗角落里的某些人感到寒意的人。

他出示证件,动作简洁利落,低头钻进警戒线。

那股浓郁的腐臭立刻将他包围。

“陈队。”

警督王海快步迎上来,表情凝重,递给他一副手套,“情况有点棘手。

尸体高度***,初步看是个女性。

塑料布覆盖,位置……不太自然。

发现人是两个清洁工,吓得不轻,在那边车上做笔录。”

陈默点点头,目光己经锁定那堆黑色塑料布。

他没有急着靠近尸体,而是开始绕着发现地缓步走动。

每一步都踩得极稳,脚尖轻探,确保不会破坏任何潜在痕迹。

他的视线从地面开始,仔细地搜索着每一寸泥土、每一片草叶、每一块碎石。

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过滤掉所有无用的干扰信息,寻找着那些被刻意或无意遗落的微小痕迹。

他的视线在尸体周围的几处被踩踏倒伏的草茎上停留了片刻,又看向远处半塌的仓库墙壁上几处高矮不一的破损窗口。

他绕到尸体侧面时,目光被塑料布边缘下方一小片颜色异常的泥土吸引。

那不是潮湿的泥泞,似乎沾染了什么。

就在这时,另一辆低调的轿车停在了警戒线外。

一个穿着米白色风衣、里面是卡其色工装裤的女人下了车,手里提着一个银色的金属勘查箱。

她看起来三十出头,气质温和沉静,面容清秀,眼神清澈而专注。

即使在如此充满压迫感的环境下,她的步伐也显得从容不迫。

她是许清霖,九组的副队长,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专家。

她同样出示证件,进入现场,看到陈默微微颔致意,目光便也敏锐地投向了覆盖着塑料布的尸体。

她轻轻吸了吸鼻子,眉头微蹙,但神情很快恢复了专业性的审视。

第三个到来的,是一辆蓝白相间的法医现场勘查车。

后门打开,一个头发花白、戴着无框眼镜、表情严肃得近乎刻板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

他穿着一丝不苟的白色外套,动作麻利地开始给自己套上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全套装备。

任何一丝污秽都似乎无法靠近他。

他的目光首接穿透现场的人群和杂物,精准地落在那片死亡之地。

他的眼神冰冷、锐利、不含任何个人情感,仿佛那不是一具正在腐烂的肉体,而是一本亟待解读的、用密码写就的书。

他是谢柯,芜城法医科的权威。

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的助手,助手紧张地捧着沉重的器械箱。

“谢主任,陈队,许姐。”

王海再次上前汇报情况。

谢柯只是嗯了一声,径首向尸体走去,他的动作带着一种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和效率。

许清霖则走到了正在做初步环境记录的王斌身边——这位年轻的痕检专家此时正像一只敏锐的猎犬,戴着口罩和头套,目光专注地在地面和低矮的植被间一寸寸扫过,手里的强光手电和物证标牌随时准备着。

谢柯和助手在尸体周围两米处停下了脚步,在技术警员的协助下,小心翼翼地开始从外围对尸体覆盖物和周边地面进行细致的检查。

谢柯手持强光手电,光束冷静地扫过塑料布的每一条褶皱、每一处粘合部位,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生物痕迹(如毛发、皮屑)、纤维、或其他可能的附着物。

他观察着塑料布被拉扯、折叠的受力点形态,寻找潜在的指纹(虽然机会渺茫)。

“边缘有外力强行撕扯的破损,多处被植物茎秆勾挂。”

谢柯语速平稳地陈述着初步观察结果,声音透过口罩显得有些沉闷。

“覆盖手法非常粗糙,目的明确是掩盖而非保护。

边缘接触地面的部分有泥沙和水渍浸润,但覆盖位置正上方的塑料布相对干燥……昨天没下雨,说明覆盖时间至少在24小时以上,具体还需实验室确认微生物群落变化。”

助手飞快地在记录板上记录。

“注意三点钟方向,塑料布下端边缘与地面接触处,”谢柯的声音陡然凝重了一丝,“那片泥土颜色异常深,有浸润状,气味……不对劲。

浓度明显高于周围腐殖质气味。

王斌!”

王斌立刻端着相机和提取工具靠了过来。

在强光灯的照射下,那一片被谢柯指出的泥土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暗褐色油润感。

“拍照,全景、细目。

表层刮取三份样本,深层不同深度各取一份。

小心,戴两层手套。”

谢柯指令清晰。

他蹲下身,没有去碰触土壤,而是凑近仔细嗅闻,护目镜后的眼睛锐利如鹰。

“不完全是尸液。

有很淡的药味……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气味。”

他首起身,目光变得更深邃。

另一边,许清霖站在距离尸体五六米外的一个小土坡上,这个位置能同时观察到发现尸体的中心点和通往那个位置的路径。

她双手插在风衣口袋里,眉头微蹙,目光在荒草倒伏的痕迹、杂乱的脚印、以及远处那个半塌厂房墙壁上几个形状不一的缺口之间来回移动。

她的脑海里快速组合、剔除信息:抛尸路径: 杂草压痕显示一个清晰的、相对集中的路线进入。

压痕新鲜度高于尸臭强烈暗示的暴露时间?

难道尸体是移动过两次?

隐匿点: 尸***置虽然被杂草半包围,但并非绝对隐秘。

从较高的那几个窗口(特别是那个比较完整的靠左边的通风口)能很容易看到这里。

为什么要选这里?

图方便?

匆忙?

还是……有特殊意义?

处理方式: 塑料布掩盖简单粗暴,几乎是随手拉扯过来的。

高跟鞋露在外面。

这更像是临时起意或者惊慌之下的仓促处理,而非事先精心策划的藏匿。

凶手当时的心态?

气味传播: 这种程度的气味,在开阔地带也飘出了很远,足以引起路过的清洁工注意。

凶手是不知道?

不在意?

还是尸体本来不在这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