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岁月长卷 情暖如初
就在抬眼的瞬间,玻璃窗前一道熟悉身影,首首撞进她的眼眸。
是苏然。
记忆里,他是校园中与她并肩奔跑、在老槐树下畅聊梦想的少年。
此刻,西装笔挺的他对着电脑专注忙碌,褪去青涩,多了成熟沉稳。
林晓的心猛地一颤,脚步像被定住一般。
“林晓?
真的是你!”
苏然抬眼,眼中闪过惊喜,快步走来。
两人站在街边,往昔回忆如潮水汹涌。
校园中的他们,一个痴迷文学、满是奇思妙想,一个数理超强、立志科研报国,在老槐树下谈天说地,畅想未来。
“这些年,过得好吗?”
苏然先开口。
林晓微笑点头,眼中却隐有落寞:“挺好,做编辑和文字打交道。
你呢?”
“进科研单位搞项目,还算顺利。”
言语间满是岁月沉淀的从容。
这次重逢,像石子投入心湖,泛起涟漪。
此后,两人频繁相聚,吃饭、散步,重拾默契,爱情悄然重燃。
婚前,两人各有烦恼。
林晓热爱编辑工作,却在日复一日审校、排版中迷失创作***,常深夜对着电脑发呆,年少未完成的故事构思在脑海翻涌,却深感被现实束缚。
苏然科研之路也荆棘丛生,实验屡遭失败,他甚至质疑自身能力,动过转行念头。
重逢之初,相处并不轻松。
一次散步,苏然谈及项目数据偏差,林晓欲提建议又犹豫,怕说错。
苏然察觉,握住她手:“晓,别见外,你的想法说不定有启发。”
隔阂自此慢慢消融。
婚后压力骤增,林晓的编辑部面临收购危机,新管理层理念新、要求高,同事纷纷另谋出路,她却不舍离开奋斗多年之地,向领导提出结合热点文学专题、挖掘小众潜力作者等创新选题策划。
起初领导不看好,认为风险大,她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制作市场调研报告,用数据说话,终获领导认可。
期间,忙碌的苏然每晚都会发来简短鼓励短信,给她力量。
孩子出生后的首个春节,本是团圆时,却成手忙脚乱的日子。
孩子被鞭炮声受惊,哭闹不止,年夜饭泡汤。
两人轮流抱孩子踱步、哼唱摇篮曲,孩子仍难入睡。
望着窗外烟火,林晓落泪,觉得自己这个妈妈很失败。
苏然察觉后,拉她到窗前:“晓,看这烟火,像咱们生活,虽乱糟糟,但总会出彩。”
林晓阴霾渐散。
孩子上学后,问题不断。
被同学欺负外,数学学习困难,考试成绩差就藏试卷。
林晓和苏然没责备,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苏然用专业知识趣味讲解数学题,林晓讲自己克服学习困难的故事鼓励孩子。
慢慢地,孩子对数学兴趣提升,成绩上升。
苏然科研遇瓶颈,资金短缺、技术难破,团队士气低落,他整日闭门钻研。
林晓联系专家学者,起初不少人因研究方向冷门、无商业价值不愿帮忙,她一家家拜访,用真诚打动关键人物,一位老教授不仅参与研讨会,还带来多年研究资料,助苏然项目突破。
林晓获大城市知名出版社工作机会,意味着异地打拼。
苏然得知后坚定支持:“放心去,家里有我,追逐梦想是你的权利,你和孩子是你后盾。”
林晓落泪启程。
异地时,他们每日视频通话,分享日常与工作,虽远心相依。
多年后,孩子考上理想大学,两人站在老槐树下,感慨万千。
从校服到婚纱,从青春懵懂到为人父母,一路携手,未松开过手。
生活有波折,但爱如坚韧丝线,串起美好片段,让校园爱情在岁月长河闪耀如初。
他们深知,生活如漫长旅程,有高峰低谷、阳光风雨。
过往困境中的迷茫、挣扎,让爱情更坚韧,人生更丰富。
就像老槐树,无论岁月如何,扎根大地、枝繁叶茂。
未来路虽崎岖,但只要携手、心中有爱,没什么能阻挡步伐。
然而,命运的阴霾却悄然笼罩。
孩子在大学参加科研项目时,因实验事故受重伤,陷入昏迷。
消息传来,如晴天霹雳,林晓当场昏厥过去,苏然也瞬间脸色惨白,双手颤抖。
等林晓悠悠转醒,看到苏然憔悴的面容,泪如泉涌。
两人来不及悲痛,匆忙奔赴孩子所在城市。
医院长廊里,消毒水味刺鼻,每一秒的等待都似油煎。
苏然紧紧握着林晓的手,试图给彼此力量,可那手心里全是冷汗。
医生沉重地告知,孩子脑部受损严重,醒来的几率渺茫,就算醒来,也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
林晓听完,瘫倒在苏然怀里,哭声撕心裂肺:“怎么会这样?
我们的孩子啊……”苏然眼眶通红,喉咙像被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只是紧紧抱住她,仿佛这样就能挡住这汹涌而来的厄运。
巨额的医疗费用如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苏然西处奔波借钱,多年的老友、同事,能求的都求了个遍,可还是杯水车薪。
科研项目停滞,资金断流,他在单位也备受压力,领导的指责、同事的质疑,让他心力交瘁。
林晓守在孩子病床前,日夜祈祷,眼睛布满血丝,头发凌乱不堪。
她想起孩子小时候第一次喊爸妈,第一次学会走路,那些温馨画面此刻如刀般割着她的心。
为了多筹钱,她放下多年的骄傲,联系以前的作者、同行,希望能接点私活,哪怕是最琐碎的文字校对。
可祸不单行,苏然在去借钱的路上,因心急闯红灯,被车撞倒,腿部骨折。
躺在病床上,他满心绝望,看着打着石膏的腿,想着昏迷的孩子和疲惫不堪的林晓,觉得自己拖累了整个家。
林晓赶到医院,看到受伤的苏然,泪水决堤:“你怎么这么傻啊,咱们这个家可怎么办?”
两人抱头痛哭,生活的苦难似乎看不到尽头。
孩子的病情毫无起色,每天高额的费用让他们的积蓄迅速见底。
林晓所在的工作室也因她长时间无暇顾及,运营出现问题,合伙人有了怨言,开始商议散伙。
苏然的科研之路彻底被堵死,单位给他放了长假,让他“安心处理家事”,实则是委婉的辞退。
在最黑暗的时刻,两人相互扶持,却也矛盾渐生。
林晓看着昏迷的孩子和受伤的苏然,精神几近崩溃,她开始埋怨苏然当初支持孩子参与那么危险的项目,言语间满是绝望与愤怒:“要是你当初拦下他,怎么会变成这样!”
苏然满心愧疚,沉默不语,他知道林晓只是在宣泄痛苦,可那一句句指责,像针一样扎在心上。
苏然想卖房救孩子,可那是他们多年奋斗的家,承载着无数回忆。
林晓舍不得,两人为此大吵一架。
夜里,苏然独自坐在病房外,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泪水无声滑落,他不知道这个家还能不能撑下去。
转机出现在一个偶然。
林晓在医院照顾孩子时,结识了一位公益组织的志愿者。
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志愿者帮忙联系了一些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
很快,一笔笔捐款陆续打来,虽然距离全部费用还有差距,但总算看到了一丝希望。
孩子也似乎感受到了父母的呼唤,在昏迷数月后,手指微微颤动。
林晓第一时间发现,激动地叫来医生。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惊喜地说,孩子有苏醒的迹象,只要后续治疗跟上,康复的可能性很大。
那一刻,林晓和苏然相拥而泣,这是数月来第一次,泪水里有了希望的味道。
可生活的考验并未结束。
孩子苏醒后,果然面临着漫长的康复训练,语言功能、肢体行动都要从零开始。
苏然拖着尚未痊愈的腿,陪着孩子一步步练习走路,每一次跌倒,都像是砸在他们心上。
林晓则在一旁,拿着识字卡片,耐心教孩子说话,一个简单的发音,往往要重复上百遍。
孩子看着父母为自己辛苦付出,心中满是愧疚。
一次康复训练中,孩子因太过吃力,情绪崩溃大哭:“爸妈,我不治了,我拖累你们了!”
林晓和苏然心如刀绞,林晓抱住孩子,哭着说:“傻孩子,你是我们的全部,只要你能好起来,什么都值得。”
随着孩子慢慢康复,生活逐渐回到正轨。
但曾经的伤痛,像一道道疤痕,刻在他们心里。
林晓关闭了摇摇欲坠的工作室,重新找了份编辑的工作,只为能有稳定收入。
苏然也在朋友介绍下,去了一家小型科技公司,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
又是一年春天,老槐树下,一家三口静静地站着。
孩子己基本康复,脸上有了笑容,虽然行动还有些迟缓,但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林晓和苏然手牵着手,望着枝头新绿,眼中泪光闪烁。
这一路的苦难,他们相互扶持走过,爱与勇气,在黑暗中熠熠生辉。
他们知道,未来或许还有风雨,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那棵老槐树依旧见证着他们的故事,枝繁叶茂,向着天空,诉说着生活的坚韧与希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努力学习,想要追回失去的时光,成绩越来越好。
林晓和苏然工作之余,常带着孩子回老槐树旁,回忆往昔,那些曾经的痛苦,如今都化作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他们的故事,在邻里间流传,成了人们口中那份在困境中永不放弃的坚守,激励着每一个听闻的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波涛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