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俺家老头子说,人家拿姜片沾点盐,就把病治好了,你说神不神。”
五六十年代的夏天,唯一的娱乐就是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唠唠家常,听听趣事。
对此戴大娘也是从不缺席。
村子不大,没过多长时间乡里乡外的就把陆离传的神乎其神的。
而陆离却对此却毫不知情,暑假己经过去一半。
他要赶回镇上回去复习,再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了。
陆离的母亲叫宋晴,是镇上有名的知识分子,在医院担任护士长,学校也在镇上,他便和母亲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父亲便于给乡亲们看病,住在祖宅。
这一年是一九六五年....时光飞逝,没过多久便迎来了寒冬腊月的风。
临近年关,母亲因为是护士长,要以身作则,所以在医院值班,因此陆离早早的收拾好了衣物回了老宅。
父亲知道他要回来,己经在门口等候多时。
毕竟好长时间没见,也没到饭点于是父子俩唠起了闲话。
陆漓成绩很好,从没掉过年级前十。
父亲掐灭了手中的烟,“娃,想报考什么专业,有想法了吗。”
“我想去学西医。”
陆离有点犹豫,但是还是说了出来。
父亲眼神闪过一丝失落,叹了口气,起身在后屋翻找了一通,掏出了一个信封。
“那就去山中医药大学吧,我倒是和那边的教授有点交情,应该会给我几分薄面,能教你点真本事。”
陆离没说话,默默的接住信封。
距离过年还有十多天,陆离便跟着父亲到处行医。
用父亲的话来说,那就是,为的是多学多看,别去到,给中医丢脸。
年过的很热闹。
父亲是医生,有不少人过来拜年。
其实更多的是为了看看自己身上的小毛病。
但大多数都是是让我指出问题,他在边上做补充。
美其名曰,巩固知识。
初五早上母亲也回来了。
可把父亲开心坏了。
因为工作原因两个人也好久没见面了,一见面两个人是你侬我侬的,看的陆离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随后就被赶了出去,理由是早上药铺没人。
刚到铺子,开了门,打扫了一番。
还没喝口热乎粥。
一个妇女就抱着孩子跑了过来。
大夫看看我家孩子吧,一开始是便秘,后来一首咳嗽,痰上还带血。
陆离接过孩子,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面色暗红,呼吸急促乏力,嘴唇干裂。
陆漓拿出舌压板,看了看舌苔。
脉相为细数。
手心还发热。
这是典型的阴虚肺热症,《伤寒论》中有记载治疗的古方子。
他赶忙去抓了一剂麻杏石甘汤递给了妇女。
并且嘱咐道,“大娘,这方子要分两样,上面袋子的黄麻,杏仁,甘草,石膏是用七升水去煮的,下面袋子麻黄要单独用二升水去煮,把渣子过掉,温服一升。
剩下的两样要一起喝下去。”
送别了母女,剩下的虽都是小病小痛但也是给陆离累够呛。
疲惫了一天的陆师傅,回到家中,“妈!
爸!
我回来了!”
见没有人回应,准备倒了一杯茶水下肚,刚把杯子拿起来,看见底下放了个纸条。
他拿起来看,字迹如下。
“我和你妈去镇上吃饭,锅里的饭菜热热就行,不用给我们留哈。”
陆漓无奈的去灶台转了一圈,菜还有点温热,随便吃了点,回到房间倒头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