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街风波起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李大爷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瞧见老街坊孙二正和隔壁街的王麻子争得面红耳赤。

孙二脖子涨得通红,手指着王麻子的鼻子,大声嚷嚷:“你今儿个必须把话说清楚,凭啥说我家狗把你家鸡给咬死了?”

王麻子也不甘示弱,双手叉腰,扯着嗓子回应:“不是你家狗还有谁?

昨儿个就瞧见你家那畜生在我家鸡窝附近晃悠,早上起来我家老母鸡就没气了,脖子上那牙印儿可假不了!”

周围的老街坊们纷纷议论起来,有人劝着“别吵别吵,有话好好说”,也有人小声猜测到底是不是孙二家的狗闯的祸。

李大爷眉头微皱,走上前,先把孙二拉到一旁,轻声说道:“二娃子,先别着急上火,咱把事儿弄清楚再说。”

又转向王麻子,语气平和:“麻子啊,虽说看着像狗牙印儿,可也不能就这么断定是孙二家的狗干的,说不定有啥误会呢。”

正说着,张婶也赶了过来,她瞅了瞅两人,快人快语:“都别吵吵了,为这点事儿伤了邻里和气多不值当。

要我说,咱先去看看那鸡,再找找其他证据,要是真冤枉了谁,可得赔不是。”

众人一听,都觉得有理,便跟着王麻子去他家后院看那只死鸡。

到了地方,李大爷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鸡脖子上的伤口,又瞧了瞧周围的痕迹,沉思片刻后说:“这伤口看着是像狗牙印儿,可孙二家那狗向来温顺,我平日里常见它,不像是会下狠口咬鸡的。

而且这附近还有其他流浪猫狗,说不定是它们干的好事。”

张婶也在一旁点头:“李大爷说得在理,不能光凭这点就咬定是孙二家的狗。”

王麻子听了,脸色有些难看,可又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心里不禁有些动摇。

这时,孙二气呼呼地说:“王麻子,你要是还不信,咱就把这事儿交给居委会评评理,不能平白无故冤枉我家狗!”

王麻子犹豫了一下,最终叹了口气:“行吧,看来是我太急了,兴许真是误会了。”

说完,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向孙二道了歉,这场风波这才算是平息了。

解决完这场小冲突,老街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可没过多久,一个消息在老街传开了——听说政府有计划要对这片老城区进行改造,而老街正处在规划范围内。

这个消息一传出,老街坊们瞬间炸开了锅,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这改造是好事儿,可别把咱老街的老样子给改没了。”

赵姨满脸担忧地说,“这些老房子、青石板路,可都是咱的回忆啊。”

“就是就是,”一旁的刘大爷也附和道,“我在这儿住了大半辈子,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真要大变样了,还怪舍不得的。”

李大爷坐在一旁,默默抽着旱烟,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他想着自己的早点摊,要是老街改造,这摊位还能不能继续摆下去?

以后的日子又该咋过?

这些问题像一团迷雾,笼罩在他心头。

晚上,李大爷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映出他满脸的愁容。

他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这条老街上的点点滴滴,那时日子虽然清苦,可邻里之间的情谊却无比深厚。

如今要面临改造,未来的一切都变得不确定起来。

与此同时,张婶家的杂货铺里也热闹非凡。

几个老街坊聚在那儿,一边挑选着生活用品,一边讨论着老街改造的事儿。

张婶一边给大家拿东西,一边说:“我听说这改造是为了让咱生活更方便,可我就怕改造后物价上涨,咱这些老街坊可咋承受得起。”

大家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有人提议一起去找居委会,问问改造的具体规划,也好心里有个底。

众人一拍即合,决定第二天就去。

第二天一大早,老街坊们便来到了居委会。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耐心地给大家解释了改造的计划,原来这次改造不仅会改善居住环境,还会保留老街的历史风貌,同时也会为像李大爷早点摊、张婶杂货铺这样的小生意提供合适的安置方案。

听了工作人员的解释,大家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从居委会出来后,李大爷的心情格外舒畅。

他想着,不管未来怎么变,只要老街的人情味还在,大家还能像现在这样聚在一起,那日子就有盼头。

回到早点摊,他像往常一样生起炉火,炸起油条,熟悉的香气再次弥漫在老街的街角 。

午后的老街,阳光暖暖地洒在青石板路上。

几个孩子在巷子里嬉笑玩耍,追逐着一只蝴蝶。

李大爷坐在摊前,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老街即将迎来一场变革,而他也将和老街坊们一起,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街角,原来是许久未见的老街坊陈大叔,他的出现,又会给老街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