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垃圾堆里的先知
然后是混乱无序的噪音。
伊利亚的“意识”像一块被巨浪抛上岸的浮木,搁浅在一片充斥着电子垃圾的荒滩上。
他不知道自己漂流了多久。
构成自我的数据碎片在剧烈的冲击和随后的无序漂流中变得更加支离破碎。
记忆如同摔碎的镜子,反射着混乱的光斑:实验室的冷光,胸口的剧痛,霓虹的海洋,冰冷的服务器森林,蜂巢般的囚笼,还有……玛格达·罗斯那无声的痛苦涟漪。
“我…是…伊利亚…索恩…”这个核心的认知在数据的湍流中艰难地重新凝聚,如同沙堡在退潮后顽强地留下一点轮廓。
他不再尝试模拟完整的感官,那消耗太大。
他将感知压缩到最基础的信息解析层面,开始笨拙地扫描周围的环境。
他“看”到的是一片信息的废墟场。
这里似乎是“冥河”主数据阵列一个极其偏僻的角落,一个被标记为“低优先级废弃缓存区”的数字垃圾填埋场。
无数被系统判定为冗余、错误、过期或毫无价值的数据碎片在这里堆积如山:破碎的通讯记录片段,失效的安全协议残渣,运行崩溃的程序核心转储(Core Dump)——如同意识副本死亡后残留的、毫无意义的思维残骸,大量被过度压缩、失真的感官体验碎片(某个矿工副本在虚拟矿洞深处感受到的、被扭曲的幽闭恐惧?
某个装配线副本指尖残留的、被遗忘的金属冰冷触感?
),甚至还有大量来自“夜都”公共监控网络被系统自动过滤掉的、无意义的视觉和音频噪音(广告的碎片,贫民窟的争吵声片段,飞行器掠过的尖啸)。
信息熵值高得惊人,混乱而无序,散发着一种被遗忘的、电子***的“气味”。
这里就是数字宇宙的遗忘之地。
然而,就在这片信息的荒漠中,伊利亚那属于科学家的思维模式——那个在混沌中寻找秩序的指南针——再次发挥了作用。
他并非被动地接收垃圾,而是开始本能地分析这些碎片的模式、残留的结构、潜在的关联性。
一个破碎的、反复出现的加密通讯协议碎片引起了他的注意。
它像一块独特的拼图碎片,散落在垃圾堆的不同角落。
伊利亚开始尝试“捡起”它们,利用自己残存的密码学知识(感谢他曾经参与过公司某些敏感项目的安全审计)进行初步的拼合和暴力破解尝试。
消耗巨大,意识核心因过载运算而发出灼热的警告,但他别无选择。
渐渐地,一段残缺的对话开始浮现:`[发送者:████ (加密代号:夜莺)]``[接收者:████ (加密代号:掘墓人)]``[片段1]…确认…‘冥河’B-7区冷却系统…周期性维护窗口…安全协议降级…唯一物理接入点…通风竖井SV-9…``[片段2]…货物…‘深蓝’样本…转移路线受阻…安保等级…提升…需要…新的…``[片段3]…警告…清除协议…异常触发…目标…原始副本…疑似未完全分解…加强…搜索…``[片段4]…‘蜂巢’…效率下降…‘罗斯’母版…波动加剧…考虑…提前…回收…`“清除协议…目标…原始副本…疑似未完全分解…加强搜索…”伊利亚的核心感知剧烈一缩。
他们还在找他!
涅墨西斯公司并没有相信那个“自然分解”的判定!
那个冰冷的系统守卫,或者更上层的管理者,起了疑心!
恐惧如同冰水浇头。
他必须隐藏得更深。
但同时,另一个信息点如同黑暗中亮起的微弱路标:`…‘冥河’B-7区冷却系统…周期性维护窗口…安全协议降级…唯一物理接入点…通风竖井SV-9…`一个物理接入点!
一个在特定时间会降低安全等级的、通往这个纯粹数字地狱的**现实**通道!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关于这个服务器堡垒物理结构的具体信息!
这个名为“夜莺”和“掘墓人”的神秘通讯者,似乎在策划着什么。
他们提到的“‘深蓝’样本”是什么?
是某种技术?
还是……像“俄耳甫斯”和“玛格达·罗斯”那样的活体大脑?
这个信息碎片的价值无法估量!
它可能是一条生路!
也可能是一个更深的陷阱。
伊利亚强压下激动,将这个坐标——B-7区,通风竖井SV-9,以及关于“周期性维护窗口”的模糊时间线索(需要从其他垃圾碎片中寻找维护日志来推算)——如同最珍贵的密钥,深深烙印在自己意识核心最隐蔽的数据层中。
就在他专注于解析这些碎片时,另一种更诡异、更难以理解的“存在”被他极度敏感的感知捕捉到了。
在垃圾堆的更深层,一些体积庞大的、被严重损坏的意识副本核心转储(Core Dump)附近,萦绕着一种极其微弱、却持续不断的“涟漪”。
这不是痛苦,也不是逻辑信号。
这是一种……低语。
一种由无数破碎的、无意义的思维残片在无意识状态下相互碰撞、干涉,偶然间形成的、极其短暂且不稳定的“共鸣场”。
如同亿万只昆虫在死亡瞬间翅膀振动的余波,在某种混沌的规律下,偶然汇聚成了一声模糊不清的叹息。
伊利亚小心翼翼地靠近其中一个最大的“共鸣场”。
他不敢触碰,只是将感知的触角轻轻探入其边缘。
瞬间,亿万种破碎的、绝望的、麻木的“思绪”碎片像沙尘暴一样冲击着他:`…挖不完…永远…``…零件…错了…惩罚…黑暗…``…公式…看不懂…头痛…``…妈妈…冷…``…光…刺眼…关掉…``…编号…774…是我…名字?
…`这些碎片毫无逻辑,充满痛苦、迷茫和彻底的虚无。
它们是被榨干后抛弃的意识残渣,在垃圾场里无意识地“腐烂”时散发出的精神辐射。
但伊利亚敏锐地捕捉到,在这片混乱的“沙尘暴”中,偶尔会闪现出一两个极其短暂、却带有明确指向性的信息簇。
它们像风中残烛,瞬间亮起又熄灭:`…管理者…巡视…路径…固定…``…能量波动…高峰…冷却液…流动…``…安全节点…B-7…校验…间隙…`这些信息簇并非来自某个个体,而是无数破碎意识在偶然的共鸣中,如同混沌系统里涌现出的短暂秩序,自发拼凑出的一些关于系统运行状态的、极其基础的、近乎本能的“观察”!
它们毫无价值,却又价值连城!
因为它们来自系统最底层的“尸体”,记录着那些冰冷的监控规则可能忽略的、最细微的“尘埃级”活动规律!
这是系统的“潜意识”,是数字深渊的“低语”!
伊利亚如获至宝。
他开始有意识地引导自己残存的运算能力,不再试图理解那些痛苦的碎片本身,而是专注于捕捉和记录这些短暂涌现的、关于系统运行细节的“蜂巢低语”。
管理者(可能是那个冰冷的系统守卫AI)的固定巡视时间和路径;不同区域能量消耗的高峰期(可能对应计算负载变化);某些安全节点进行周期性校验时存在的短暂间隙……这些信息碎片,与他之前从加密通讯中解析出的“通风竖井SV-9”线索,以及他需要推算的“维护窗口”时间,开始在他意识中缓慢地、艰难地拼凑。
一张模糊的、关于这个数字监狱的“逃生地图”雏形,开始在垃圾堆的阴影里悄然绘制。
他不再是待宰的羔羊。
他是垃圾堆里的拾荒者,是混乱低语的解读者。
他在利用这片遗忘之地本身,寻找对抗遗忘者的武器。
然而,一股极其细微、却带着绝对非人意志的扫描波束,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突然扫过这片废弃缓存区。
它比之前的扫描更加隐蔽,更加深入,带着一种明确的搜索意图。
它扫过了伊利亚藏身的数据湍流。
扫描波束停顿了极其细微的一瞬,仿佛在分析一团形状奇特的垃圾。
伊利亚瞬间将自己的存在感降至冰点,模拟成旁边一堆刚被丢弃的、严重损坏的感官体验碎片(充满了扭曲的噪音和破碎的图像),同时将刚刚收集到的所有关于逃生线索的关键数据,紧急压缩、加密,深深埋入意识湍流最混乱无序的底层。
扫描波束似乎未能立刻识别出异常,它继续向前扫去。
但伊利亚的核心感知却警报长鸣。
那短暂的停顿绝非偶然。
清除协议失败了,但搜索并未停止。
那个冰冷的猎手,己经将它的探针伸进了这片垃圾场。
他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