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里瓷气工艺品

瓷里瓷气工艺品

作者: 小糖星星

悬疑惊悚连载

悬疑惊悚《瓷里瓷气工艺品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晚青作者“小糖星星”创作的一部优秀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第一宅与风铃苏晚接手母亲留下的城郊旧宅正是梅雨季的尾老宅墙根爬满绿木质门窗朽得发推开主卧门的瞬一阵细碎的“叮铃”声飘进耳朵——房梁上挂着串骨瓷风奶白色的瓷片拼成玉兰形沾着薄却没半点裂母亲去世前从未提过这串风苏晚翻遍了老宅的旧只在梳妆台抽屉最底找到一本泛黄的笔记第一页写着“青岚”两个字迹娟却不是母亲的笔体;最后一页夹着张黑白照照片...

2025-10-14 12:52:02

第一章 旧宅与风铃苏晚接手母亲留下的城郊旧宅时,正是梅雨季的尾声。

老宅墙根爬满绿苔,木质门窗朽得发脆,推开主卧门的瞬间,

一阵细碎的“叮铃”声飘进耳朵——房梁上挂着串骨瓷风铃,奶白色的瓷片拼成玉兰形状,

沾着薄灰,却没半点裂痕。母亲去世前从未提过这串风铃,苏晚翻遍了老宅的旧物,

只在梳妆台抽屉最底层,找到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第一页写着“青岚”两个字,字迹娟秀,

却不是母亲的笔体;最后一页夹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女人穿旗袍站在玉兰树下,

手里攥着的风铃,和房梁上那串一模一样。“这宅子以前住过个叫沈青岚的女人,

三十年前走的,没留下啥消息。”隔壁的张婆婆提着一篮青菜来敲门,

眼神扫过房梁上的风铃,脸色忽然沉了,“姑娘,这风铃别挂了,不吉利。”苏晚追问缘由,

张婆婆却支支吾吾不肯多说,只反复叮嘱:“晚上别开主卧的窗,听见风铃响,也别抬头看。

”当天夜里,苏晚被冻醒了——主卧的窗不知何时开了道缝,风裹着湿气灌进来,

风铃又“叮铃”响起来。她起身去关窗,抬头时忽然瞥见,风铃的瓷片上,

竟映出个模糊的女人身影,穿的正是照片里那件旗袍。她猛地揉了揉眼睛,身影却消失了,

只剩风铃在风里轻轻晃。苏晚心里发毛,伸手想去摘风铃,指尖刚碰到瓷片,

就传来一阵刺骨的凉,仿佛摸到了冰。第二天一早,苏晚去镇上的派出所打听沈青岚的消息。

老民警翻了半天档案,才找出一张泛黄的登记表:“沈青岚,1968年生,

1993年在老宅附近的玉兰河失踪,至今没找到遗体。当年她丈夫是做骨瓷生意的,

失踪前,有人说见过她抱着一串骨瓷风铃,往河边走。”“她丈夫是谁?”苏晚追问。

“叫陆明远,”老民警皱了皱眉,“不过沈青岚失踪后,他就搬离了青岚镇,

听说后来做骨瓷发了财,几年前因病去世了,留下个儿子,叫陆屿,

现在好像在城里开了家骨瓷店。”苏晚把笔记本和照片收好,决定去城里找陆屿。

她刚走出派出所,口袋里的手机就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接通后,

电话那头传来个低沉的男声:“你是苏晚?别找陆屿,也别再查沈青岚的事,那串风铃,

尽快扔了。”没等苏晚追问,对方就挂了电话。她看着手机屏幕上的陌生号码,

又想起房梁上的风铃,忽然觉得,母亲留下的这栋老宅,藏着比失踪案更复杂的秘密。

第二章 骨瓷店与陌生人苏晚按老民警给的地址,找到城里的“屿瓷轩”时,

店里正播放着轻柔的钢琴曲。柜台后,一个穿浅灰色衬衫的男人正低头擦拭骨瓷茶具,

侧脸线条利落,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他就是陆屿。“请问,你认识沈青岚吗?

”苏晚走过去,把那张黑白照片放在柜台上。陆屿擦茶具的手顿了一下,抬头看她,

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平静:“那是我母亲。你是谁?为什么会有她的照片?

”“我叫苏晚,”苏晚指着照片里的风铃,“我母亲留下一栋旧宅,就在青岚镇,

房梁上挂着和照片里一样的骨瓷风铃,我还找到了一本写着‘青岚’名字的笔记本,

所以想来问问你,当年你母亲失踪的事,你知道多少?”陆屿的脸色沉了下来,

把茶具放回柜台,语气冷淡:“我母亲的事,三十年前警方就调查过,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风铃,可能只是巧合,我劝你别再打听了,赶紧回青岚镇,把那串风铃扔了。

”这话和之前陌生电话里的内容一模一样。苏晚心里的疑惑更重了:“刚才给我打电话的人,

是不是你?你为什么不让我查?是不是当年你母亲的失踪,不是意外?”“不是我打的电话,

”陆屿避开她的目光,转身从货架上拿出一个骨瓷玉兰瓶,

“我只是不想有人再提起过去的事,那对我父亲,对我,都不公平。你要是想要骨瓷制品,

我可以给你打折,要是来查我母亲的事,就请你离开。”苏晚没走,

她盯着陆屿手里的玉兰瓶——瓶身上的纹路,和风铃瓷片上的纹路,分毫不差。

“你父亲当年是做骨瓷生意的,这串风铃,是不是他做的?笔记本里写着‘玉兰开时,

瓷里藏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陆屿的手猛地一颤,玉兰瓶差点摔在地上。他稳住情绪,

抬头看向苏晚,眼神里带着一丝警告:“我不知道什么笔记本,也不懂你说的话。再不走,

我就报警了。”苏晚知道再问不出什么,只好拿起照片离开。走出骨瓷店,她刚要过马路,

就看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车窗降下,里面的男人戴着墨镜,

正是刚才在店里见过的、给陆屿送货的司机。“苏小姐,”司机递过来一个信封,

“陆老板让我把这个给你,他说,拿着钱,别再回青岚镇,也别再找他。

”信封里装着一沓现金,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陆屿的字迹:“风铃里的秘密,会害了你的。

”苏晚把现金塞回信封,还给司机:“告诉陆屿,我不要钱,我只要真相。”司机叹了口气,

没再坚持,只是说:“苏小姐,听我一句劝,别再查了。三十年前,沈女士失踪后,

有个记者来查过,后来也失踪了,到现在都没找到。青岚镇的玉兰河,还有那些骨瓷,

都藏着邪性。”司机说完,开车离开了。苏晚站在路边,看着手里的笔记本,翻开第二页,

上面写着:“明远说,这骨瓷里加了特殊的东西,能留住人的念想,可我总觉得,

里面藏着别的东西,晚上能听见瓷片里有声音。”“特殊的东西”是什么?瓷片里的声音,

又是什么?苏晚决定先回青岚镇,从那串风铃和玉兰河查起。

第三章 玉兰河与旧档案回到青岚镇时,天已经黑了。老宅里没通电,苏晚点燃蜡烛,

主卧的风铃在烛光下泛着淡淡的光,瓷片上的玉兰纹路,显得格外清晰。她搬来梯子,

小心翼翼地把风铃摘下来,放在桌上。风铃的挂杆是铜制的,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陆”字,

和陆屿店里的骨瓷制品上的落款一样。苏晚仔细查看每一片瓷片,忽然发现,

最下面一片瓷片的内侧,刻着一行小字:“1993.5.20,玉兰河,等你。

”1993年5月20日,正是沈青岚失踪的前一天。苏晚心里一动,拿出笔记本,

翻到对应的日期,上面却只有一句话:“他要我去玉兰河,说有惊喜,可我怕,

他是不是要对我做什么?”“他”是谁?是陆明远吗?

苏晚想起笔记本里提到的“特殊的东西”,决定第二天去玉兰河看看,顺便再去派出所,

找找当年沈青岚失踪案的详细档案。第二天一早,苏晚来到玉兰河。

河边的玉兰树已经长得很高了,枝叶垂到水面上,风一吹,花瓣落在河里,顺着水流漂走。

她沿着河边走,在一棵老玉兰树下,发现了一块松动的石头,石头下面,压着一个铁皮盒子。

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一个破旧的录音笔,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是沈青岚的字迹:“要是我没回来,就把录音笔交给警察,这里面有真相。

”苏晚按下录音笔的播放键,里面传来沈青岚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明远,

你为什么要在骨瓷里加人的骨灰?那是隔壁李婶的骨灰,

我昨天看见你把李婶的骨灰罐带回了作坊!你说,你是不是还想对我下手?

你说做骨瓷能留住念想,其实是想把我们都变成骨瓷,永远留在你身边,对不对?”接下来,

是陆明远的声音,带着一丝疯狂:“青岚,我只是想留住你,留住我们的家。你看,

那些加了骨灰的骨瓷,多好看,多有灵气,能永远陪着我。你别害怕,

等我把最后一件骨瓷做好,我们就能永远在一起了。”“疯子!你就是个疯子!

”沈青岚的声音越来越大,“我要去报警,我要揭穿你!”录音到这里就断了,

后面是一阵嘈杂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拉扯,还有骨瓷破碎的声音。苏晚拿着录音笔,

手脚冰凉。原来,陆明远所谓的“特殊的东西”,竟然是人的骨灰!那串风铃,

是不是也加了人的骨灰?还有陆屿店里的骨瓷制品,难道都是……她立刻去派出所,

找到老民警,把录音笔和笔记本、照片都交了上去。老民警听完录音,

脸色变得凝重:“难怪当年查沈青岚的失踪案,总觉得不对劲,

陆明远说那天一直在作坊里做骨瓷,没人能证明,可我们没找到证据,只能按失踪案处理。

还有隔壁李婶,当年也是突然失踪,大家都以为她去外地投奔亲戚了,

没想到……”老民警立刻联系上级,调取了当年李婶失踪案的档案,

又派人去陆明远当年的骨瓷作坊遗址搜查。作坊就在玉兰河附近,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荒地,

民警在地里挖出了几个破碎的骨瓷片,还有一个骨灰罐的碎片,上面刻着李婶的名字。

“苏小姐,谢谢你提供的证据,”老民警对苏晚说,“现在基本可以确定,

陆明远杀害了李婶和沈青岚,把她们的骨灰加进了骨瓷里。可陆明远已经去世了,

我们只能尽量找回那些加了骨灰的骨瓷,还给受害者家属。”“那陆屿呢?”苏晚问,

“他是不是知道这件事?他店里的骨瓷,会不会也有问题?”“我们会去调查陆屿,

”老民警说,“如果他知道真相,还帮着陆明远隐瞒,或者继续售卖那些骨瓷,

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苏晚回到老宅,看着桌上的风铃,心里五味杂陈。她没想到,

这串看似精致的风铃,竟然藏着这么残忍的秘密。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陆屿打来的。

第四章 地窖与救赎“苏晚,我知道你已经知道真相了,”陆屿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我父亲去世前,把一切都告诉了我。他说,他当年太爱我母亲了,害怕失去她,

所以才走了极端。他还说,那串风铃里,加的是我母亲的骨灰,他想让我母亲永远陪着他。

”“你为什么不早说?”苏晚问,“你知道那些骨瓷里藏着人的骨灰,为什么还要继续售卖?

”“我没办法,”陆屿说,“我父亲留下的骨瓷店,是我唯一的生计。而且,我总觉得,

那些骨瓷里,有我母亲的念想,我舍不得毁掉。可现在,我知道错了,

我已经把店里所有的骨瓷都封存起来了,等着警察来处理。我还知道,

我父亲当年还把我母亲的一部分骨灰,藏在了老宅的地窖里,我现在就去青岚镇,

和你一起把它找出来,还给我母亲一个清白。”陆屿赶到青岚镇时,已经是下午了。

他跟着苏晚来到老宅,找到地窖的入口——就在主卧的衣柜后面,被一块木板挡住了,

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打开地窖的门,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苏晚拿着手电筒,

和陆屿一起走下去。地窖里堆满了旧物,在最里面,放着一个骨瓷坛子,

坛身上刻着沈青岚的名字,还有一串小小的玉兰花纹路,和风铃上的一模一样。

“这就是我母亲的骨灰,”陆屿蹲下来,轻轻抚摸着坛身,眼眶泛红,“我父亲说,

他当年没舍得把我母亲的骨灰都加进骨瓷里,留了一部分在这里,想等他去世后,

和我母亲合葬。可他到死,都没敢告诉别人这件事。”苏晚看着骨瓷坛子,

想起录音笔里沈青岚的声音,心里一阵发酸。“我们把阿姨的骨灰埋在玉兰树下吧,

那里是她当年经常去的地方,也是她留下录音笔的地方。”陆屿点了点头,和苏晚一起,

把骨瓷坛子搬到玉兰树下。他们挖了一个坑,把坛子放进去,又在上面种了一株玉兰苗,

希望玉兰花开的时候,沈青岚能在这里安息。埋好坛子后,陆屿对苏晚说:“其实,

之前给你打电话的人,是我店里的老员工,他知道我父亲的事,怕你查下去,

会影响店里的生意,所以私自给你打了电话,还想让我给你钱,让你别再查。

我知道这件事后,把他辞退了。”“那你父亲当年,为什么要杀害李婶?”苏晚问。

“我父亲说,李婶当年发现了他在骨瓷里加骨灰的秘密,还威胁要去报警,他没办法,

只能杀了李婶,把她的骨灰也加进骨瓷里,”陆屿叹了口气,“我父亲这一辈子,

都被‘留住念想’这四个字困住了,最后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害了我母亲。

”没过多久,警方就对陆屿的骨瓷店进行了搜查,在店里的仓库里,

找到了十几件加了骨灰的骨瓷制品,经过鉴定,里面的骨灰,分别属于当年失踪的李婶,

还有另外两个陌生人——后来警方查明,那两个陌生人,也是当年发现了陆明远的秘密,

被陆明远杀害的。陆屿因为不知情,没有参与陆明远的犯罪行为,

也主动配合警方找回了所有加了骨灰的骨瓷,所以没有承担法律责任,

但他还是关闭了骨瓷店,决定离开这座城市,去别的地方重新开始。离开青岚镇前,

陆屿来到玉兰树下,给沈青岚的墓碑献了一束花。“妈,对不起,这么多年,

没能给你一个清白。以后,我会好好生活,不会再被过去的秘密困住,也不会再让你失望。

”苏晚看着陆屿的背影,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她回到老宅,

把那串风铃放在了玉兰树下的墓碑旁,“沈阿姨,风铃还给你,以后,

你再也不用被藏在骨瓷里了,这里有玉兰树,有河水,你可以安心了。”后来,

苏晚卖掉了老宅,回到了城里。她把笔记本和录音笔交给了警方,作为当年案件的存档。

偶尔,她会想起青岚镇的玉兰河,想起那串骨瓷风铃,想起沈青岚和陆屿的故事。

第五章 母亲的旧行李箱几个月后,苏晚收到了一封来自陆屿的信。信里说,

他在一个小镇开了一家花店,店里种满了玉兰,每次玉兰花开的时候,他都会想起母亲,

想起青岚镇的故事。他还说,他希望以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当年父亲犯下的过错,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苏晚看完信,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天空,

心里想着,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可当她收拾母亲留在城里的旧行李箱时,

这份平静被彻底打破了。行李箱是母亲结婚时买的,棕色的皮革已经褪色,

边角也磨出了毛边。苏晚原本想把箱子里的旧衣服捐出去,

却在夹层里摸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一本褪色的记者证,

封皮上“记者证”三个字已经模糊,里面的照片却还清晰:男人穿着藏青色中山装,

眉眼锐利,嘴角抿成一条直线,眼神里满是探究的光。证件上的名字一栏,

写着“陈砚”两个字。苏晚心里猛地一震,这个名字,她在派出所听过——老民警说,

三十年前,有个叫陈砚的记者来青岚镇查沈青岚的失踪案,最后也失联了。

记者证的内页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母亲的字迹,

娟秀却带着一丝郑重:“1993.6,陈记者来青岚镇查案,住老宅东屋,后失联,

留此证待寻其家人。”苏晚拿着纸条,手指微微颤抖。母亲从未提过认识陈砚,

更没说过这位失踪记者曾住过青岚镇的老宅。母亲1995年才搬去老宅,

比陈砚失联晚了两年,她是怎么找到这张记者证的?又为什么要特意藏在行李箱夹层里,

一藏就是三十年?无数个疑问在苏晚心里冒出来。她忽然意识到,

母亲和青岚镇、和沈青岚的故事,或许比她想象中更紧密。

她把记者证和纸条小心翼翼地收好,决定再次返回青岚镇,找到陈砚失踪的真相,

也弄清母亲当年的心思。第六章 老民警的回忆苏晚再次来到青岚镇派出所时,

老民警正在整理当年的旧档案。看到苏晚手里的记者证,老民警放下手里的活,

叹了口气:“没想到还能再见到这张证。陈砚当年是市里《民生报》的记者,笔锋特别锐,

专查民间的疑难案子。”“您对陈砚记者的事,还记得多少?”苏晚问,

把母亲写的纸条也递了过去。老民警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

眉头皱了起来:“你母亲当年搬来老宅后,确实来派出所问过陈砚的事,

说在东屋找到了一些旧东西,问我们有没有他家人的联系方式。可那时候通讯不发达,

我们查了很久,也没找到陈砚的家人,这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他顿了顿,

又补充道:“陈砚当年查沈青岚的案子,特别较真。他刚到镇里,就挨家挨户地问,

尤其是陆明远的邻居和作坊的工人。有一次,他还跟陆明远在作坊门口吵了起来,

声音特别大,镇上不少人都看见了。”“他们吵什么?”苏晚追问。“具体吵什么没人听清,

”老民警摇了摇头,“只看见陈砚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指着陆明远的鼻子,

陆明远脸色特别难看,最后把陈砚推走了。那之后没几天,陈砚就失联了。

我们当时搜了玉兰河、陆明远的作坊,还有周边的山林,都没找到他的踪迹。

有人说看见他半夜去了玉兰河下游的废弃码头,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苏晚心里一沉,

废弃码头?这个地方,她之前从未听过。她拿出笔记本,把这个地名记下来,

又问:“当年给陆明远作坊送原料的商贩,您还有联系方式吗?我想再问问他,

有没有见过陈砚。”老民警翻了翻档案,找出一张旧纸条:“这是当年商贩的地址,

他现在还在邻镇做建材生意,你可以去找找他。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不一定还记得细节。

”苏晚接过纸条,心里有了方向。她谢过老民警,决定先去邻镇找那位商贩,

再去废弃码头看看。她总觉得,陈砚的失踪,和陆明远的秘密,就藏在那个废弃的码头里。

第七章 商贩的证词邻镇离青岚镇不远,苏晚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按照老民警给的地址,

她找到了那家建材店,店里的老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是当年给陆明远送原料的商贩。

听说苏晚是来查三十年前陆明远骨瓷作坊的事,老人沉默了很久,

才缓缓开口:“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没想到还有人记得这事。当年陆明远的作坊,

生意特别好,尤其是他做的玉兰纹骨瓷,特别受欢迎。可我总觉得他这人不对劲,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山庄凶杀案事件
  • 柳软桃花浅什么意思
  • 活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
  • 重生神探追凶录短剧
  • 香软桃花
  • 中国最后一位道士
  • 软陶花手链编织教程
  • 嘘请按规则行事听到声音别回头小说
  • 怎么做一个道士
  • 嘘别回头她在你身后
  • 活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活在阳光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