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婷婷如月”的其他,《大明第一才子从科举舞弊案开始无敌》作品已完结,主人公:唐伯虎大明,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主角分别是唐伯虎的其他,古代小说《大明第一才子:从科举舞弊案开始无敌》,由知名作家“婷婷如月”倾力创作,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本站TXT全本,期待您的阅读!本书共计16907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5 12:44:09。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大明第一才子:从科举舞弊案开始无敌
1 科场风云起,伯虎现锋芒江南贡院,正德元年秋。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木窗,
洒在青石板铺就的庭院里,映照着两侧高耸的号房。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纸张的气息,
夹杂着考生们紧张的汗水味道。今天是江南乡试放榜的日子,
数百名身着儒衫的考生聚集在榜文前,翘首以盼,脸上写满了期待与忐忑。人群中,
一个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头戴方巾,身着青色儒衫,
腰间随意地挂着一块玉佩,虽衣着朴素,却难掩一身潇洒不羁的气质。
此人正是苏州府秀才唐寅,字伯虎。然而,此刻的唐伯虎心中却并非只有期待,
更多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三天前,他还是 21 世纪一名历史系研究生,
一场意外的触电事故,竟让他魂穿到了明朝正德年间,成为了年少时的唐伯虎!"唐兄,
别来无恙啊?" 一个略带讥讽的声音打断了唐伯虎的思绪。唐伯虎转头,
只见一个锦衣华服的青年正带着几个随从,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此人是苏州知府张大人的独子张士诚,平日仗着父亲权势,在苏州府内横行霸道,
对才华横溢的唐伯虎更是嫉妒不已。唐伯虎淡淡一笑:"原来是张公子,不知有何指教?
"张士诚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指教谈不上,只是有些好奇,唐兄这次乡试,
感觉如何啊?""马马虎虎,尚可应对。" 唐伯虎不卑不亢地回应。就在这时,
一阵锣声响起,公告栏前顿时安静下来。两名衙役抬着一张巨大的黄纸榜单,
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张贴在墙上。"放榜了!放榜了!"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
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向前挤去,希望能在榜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唐伯虎也踮起脚尖,
目光快速扫过榜单。"找到了!我中了!我中了第五十三名!" 一个考生兴奋地大叫起来。
此起彼伏的惊呼和叹息声在庭院中回荡。唐伯虎的目光在榜单上仔细搜索,
终于在第二十名的位置看到了 "唐寅" 二字。"还好,总算没辜负这身才华。
" 唐伯虎心中暗喜,无论是前世的历史知识,还是这具身体原主的才华,都没有让他失望。
然而,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开时,张士诚突然高声喊道:"且慢!此人有作弊嫌疑!
"众人闻声,纷纷转头看来。张士诚指着唐伯虎,
对着刚刚走出来的主考官李大人说道:"李大人,学生有一事禀报!此人唐寅,
在考场上形迹可疑,我怀疑他夹带作弊!"李大人眉头一皱,走上前来:"张公子,
不可妄言。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岂可随意污蔑考生?""学生所言句句属实!
" 张士诚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条,"这是学生在考场上捡到的,上面写满了考题答案!
而这字迹,分明就是唐寅的!"众人哗然,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唐伯虎,有怀疑,有鄙夷,
也有幸灾乐祸。唐伯虎心中一凛,暗道不好,这分明是栽赃陷害!李大人接过纸条,
仔细看了看,又看了看唐伯虎,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唐寅,这纸条你作何解释?
"唐伯虎镇定自若,向前一步:"大人明鉴,此乃栽赃陷害!学生绝无作弊之举!""哼,
事到如今还敢狡辩?" 张士诚冷笑道,"李大人,
不如请唐兄当众默写一遍本次考题和自己的答卷,便知真假!"这个提议看似公平,
实则阴险。乡试考题繁多,且唐伯虎若真作弊,此刻定会心虚,难以完整默写。
众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唐伯虎的回应。唐伯虎微微一笑,
从容不迫地说道:"既然张公子如此说,学生自当证明清白。请大人赐笔墨!"很快,
笔墨纸砚被端了上来。唐伯虎走到桌前,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在众人注视下,
他行云流水般写下了本次乡试的三道考题。"第一场,《论语》题:'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第二场,策论题:' 论治国之道 ';第三场,
诗赋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不知学生默写的可对?" 唐伯虎写完,
抬头问道。李大人和几位考官对视一眼,都露出惊讶之色。要知道,能完整记住所有考题,
已非易事。"考题无误。" 李大人点头道,"那你的答卷呢?"唐伯虎微微一笑,
再次提笔。这一次,他没有丝毫犹豫,笔走龙蛇,文思泉涌。
不仅将自己的策论完整默写出来,更是在诗赋题下,
挥毫写下一首七言律诗:"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诗成,满场皆惊。此诗意境苍凉,
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堪称佳作!"好诗!好一个 '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
唐寅之才,果然名不虚传!" 李大人细细品读,忍不住击节赞叹。唐伯虎放下毛笔,
从容说道:"大人,学生所写之诗,与张公子手中纸条上的答案可有相同之处?再者,
学生答卷上的墨迹,与这纸条上的字迹,虽同为学生笔迹,却有明显不同。
学生答卷用的是考场统一发放的墨锭,而这纸条上的墨迹,色泽明显更深,
显然是张公子早已准备好的!"众人闻言,纷纷看向那张纸条,果然如唐伯虎所说。
张士诚脸色一变,眼神慌乱起来。李大人何等精明,见状便知其中必有蹊跷。
他冷冷地看向张士诚:"张公子,你还有何话可说?"张士诚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一个威严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好一出科场舞弊案!本官倒要看看,
是谁敢在江南贡院里兴风作浪!"众人纷纷让开一条通路,
只见一位身着绯袍的官员走了进来,面容严肃,不怒自威。"巡按御史大人!
" 有人认出了来者,惊呼道。巡按御史王德化,奉旨巡查江南吏治,今日恰好路过贡院。
他看了看现场情形,又看了看李大人手中的纸条和唐伯虎默写的诗文,脸色越来越沉。
"李大人,此事你打算如何处置?" 王御史沉声问道。李大人连忙躬身道:"回御史大人,
此事分明是张士诚栽赃陷害,学生正准备彻查。"王御史点点头,
目光如炬地看向张士诚:"张公子,你可知罪?"张士诚吓得双腿一软,
跪倒在地:"大人饶命!学生一时糊涂,只是... 只是嫉妒唐寅才华,
才出此下策...""哼,嫉妒?" 王御史冷哼一声,"你这不仅是嫉妒,更是藐视国法!
来人,将张士诚带回衙门,严加审讯!"两名衙役立刻上前,
将吓得面无人色的张士诚带了下去。王御史转头看向唐伯虎,脸色缓和了许多:"唐寅,
你才华横溢,临危不乱,实属难得。今日之事,委屈你了。
"唐伯虎躬身道:"多谢御史大人明察秋毫。学生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好一个 ' 做了该做的事情 '!" 王御史赞赏地点点头,"以你的才华,
将来必成大器。本官记住你了。"说完,王御史便带着人离开了。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唐伯虎松了一口气,转身准备离开,却被李大人叫住:"唐寅留步。
""不知大人还有何吩咐?" 唐伯虎问道。李大人笑道:"唐公子才华出众,胆识过人,
老夫佩服。只是,苏州官场水深,你这次得罪了张知府,恐怕日后会有麻烦。
"唐伯虎心中一凛:"还请大人指点。"李大人沉吟片刻:"眼下正好有个机会。三日后,
苏州府将举办一场诗会,届时不仅有本地名士,还有京城来的贵人。
如果你能在诗会上崭露头角,或许能改变局面。"唐伯虎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机会。
在明朝,文人的声望往往比什么都重要。"多谢大人提醒,学生明白了。"告别李大人,
唐伯虎走出贡院,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他知道,
这只是开始,属于他的大明风云,才刚刚拉开序幕。而那苏州诗会,
又会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呢?2 诗会扬美名,贵人暗相助离开贡院,
唐伯虎漫步在苏州的街头。夕阳西下,给这座江南古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街边的小贩叫卖声、茶馆里的说书声、河面上的摇橹声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然而,唐伯虎的心思却不在这美景上。
李大人的话言犹在耳,张知府的报复他并不担心,但那个即将到来的诗会,
却让他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必须在诗会上一鸣惊人!" 唐伯虎暗下决心。
回到自己那间简陋的 "桃花庵",唐伯虎立刻开始准备。他不仅要写诗,
还要准备一幅画作,这样才能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毕竟,
江南四大才子的名声可不是浪得虚名。接下来的三天,唐伯虎闭门谢客,潜心创作。
他时而挥毫泼墨,时而抚琴长吟,时而又对着棋盘苦思冥想。
前世的记忆与今生的才华在他身上完美融合,催生出令人惊叹的作品。诗会当天,
苏州城西的拙政园内人头攒动,名流云集。这座明代园林此刻成了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亭台楼阁间挂满了书画作品,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茶香。唐伯虎身着一件素雅的青色长衫,
缓步走进园中。他一出现,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毕竟,科场舞弊案的风波刚刚过去,
人们对这位才华横溢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年轻人充满了好奇。"那就是唐伯虎?果然一表人才!
""听说他在科场上被人陷害,却能从容自证清白,真是不简单。
""不知道今天他会带来什么作品?"议论声中,唐伯虎微笑颔首,从容走过。
他的目光很快被三个站在一起的文士吸引。这三人气质不凡,显然也是才华出众之辈。
正当唐伯虎准备上前结识时,
其中一个身材微胖、留着山羊胡的文士已经笑着走了过来:"这位想必就是唐伯虎唐兄吧?
久仰大名!在下祝枝山。""原来是祝兄,幸会幸会!" 唐伯虎连忙拱手行礼。祝枝山,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以书法和诙谐著称,果然名不虚传。"唐兄不必多礼,
" 祝枝山爽朗地笑道,"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文征明,这位是徐祯卿。
"唐伯虎看向另外两人。文征明眉目清秀,气质沉稳,
一看就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徐祯卿则显得有些内向,但眼神中透着一股灵气。"文兄,徐兄,
久仰大名!" 唐伯虎再次拱手行礼。江南四大才子,今日终于齐聚一堂。
文征明微微一笑:"唐兄才名,近日传遍苏州,我等也是慕名已久。
"徐祯卿也点头附和:"唐兄在科场上的表现,真是令人敬佩。"四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唐伯虎发现,这三位才子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品行端正,绝非那些趋炎附势之辈。就在这时,
园中突然安静下来。唐伯虎抬头一看,
只见一位身着锦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王大人来了!
" 有人低声惊呼。唐伯虎心中一动,此人想必就是李大人所说的京城贵人。他不动声色,
继续与三大才子交谈,暗中却观察着这位王大人的一举一动。诗会很快正式开始。
文士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互相品评,气氛热烈。唐伯虎并没有急于展示自己的作品,
而是先在园中漫步,欣赏着其他人的书画。"唐兄,何不展示一下你的大作?
" 祝枝山笑着催促道。唐伯虎微微一笑:"不急,好作品要留在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
诗会逐渐进入高潮。不少佳作涌现,赢得了众人的赞叹。
张知府的几个门生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虽然也算不错,但与真正的佳作相比,
还是差了一截。终于,轮到了唐伯虎。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展台前,
将自己准备好的诗卷和画作缓缓展开。诗卷上是一首七言古诗,
题为《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
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诗作刚一展开,全场顿时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首诗深深地吸引了。此诗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
既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又暗含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堪称千古佳作!"好诗!
真是好诗!" 祝枝山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声赞叹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文征明低声吟诵着,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此等境界,我辈望尘莫及啊!" 徐祯卿也感叹道。就连那位一直不动声色的王大人,
此刻也忍不住点头称赞:"好一个 '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唐伯虎果然名不虚传!"就在众人还沉浸在《桃花庵歌》的意境中时,
唐伯虎展开了他的画作。这是一幅《猛虎下山图》,画中猛虎气势磅礴,栩栩如生,
仿佛要从纸上跳出来一般。"妙哉!唐兄不仅诗才出众,画技更是出神入化!""如此佳作,
堪称双绝!""今日诗会,唐兄必拔头筹!"赞叹声此起彼伏,
唐伯虎的才华彻底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张知府的几个门生脸色难看,却又无力反驳,
只能悻悻地站在一旁。诗会结束,王大人亲自走到唐伯虎面前,
眼中满是赞赏:"唐公子才华横溢,老夫佩服。不知公子可有兴趣到京城发展?
"唐伯虎心中一动,这正是他等待的机会。然而,他也知道,京城虽然机会多,
但也危机四伏。尤其是在这个宦官专权、朝政混乱的年代。"多谢大人厚爱,
" 唐伯虎恭敬地回答,"只是学生才疏学浅,恐怕难当大任。
"王大人微微一笑:"公子过谦了。老夫相信,以公子的才华,定能在京城闯出一番天地。
这是我的名帖,公子若有兴趣,随时可以来找我。"接过名帖,唐伯虎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轨迹,可能就要因此改变了。离开拙政园时,天色已晚。
唐伯虎谢绝了祝枝山等人的挽留,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下,
他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不知道的是,在不远处的街角,
一个黑影正默默地注视着他,眼中闪烁着阴狠的光芒。回到桃花庵,唐伯虎刚刚坐下,
就听到一阵轻微的敲门声。这么晚了,会是谁?唐伯虎警惕地走到门边:"谁?
""唐公子不必惊慌,小人是王大人派来的。" 门外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唐伯虎打开门,
只见一个黑衣人影站在门外,手中拿着一封信。"王大人有封信要交给公子。
" 黑衣人将信递给唐伯虎,转身消失在夜色中。唐伯虎关上门,打开信封。借着烛光,
他快速浏览着信的内容。越看,他的眉头皱得越紧。信中,王大人果然不是普通人,
而是当今圣上的皇叔,宁王朱宸濠!他邀请唐伯虎前往南昌,加入他的幕府。
"宁王..." 唐伯虎喃喃自语,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可是记得,
历史上这位宁王后来可是谋反了的!去,还是不去?唐伯虎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这不仅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更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夜色渐深,
桃花庵里的烛光却依然亮着。唐伯虎站在窗前,望着天边的明月,久久沉思。他知道,
自己的选择,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更可能影响整个大明的命运。而此刻,
在苏州知府衙门里,张知府正对着一个黑衣人低声吩咐着什么。月光下,
他的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唐伯虎的命运,似乎正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切,
都只是刚刚开始...3 智斗张知府,才子显神通夜色深沉,桃花庵内烛光摇曳。
唐伯虎手持宁王的密信,陷入了沉思。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关乎命运的抉择。去南昌,
加入宁王幕府,无疑会获得更高的起点和更多的资源。但唐伯虎清楚地记得,
历史上宁王朱宸濠后来举兵谋反,最终兵败身死。自己若卷入其中,
恐怕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不行,绝不能去!" 唐伯虎打定主意,
"但也不能直接拒绝,以免引来杀身之祸。"他提笔写下一封措辞委婉的回信,
以 "身体不适,需静养调理" 为由,暂时婉拒了宁王的邀请。写完信,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然而,他知道,麻烦并没有结束。
张知府的报复,随时可能到来。果然,第二天一早,唐伯虎就接到了苏州府衙的传票,
说他 "私藏禁书,意图不轨",要他立刻到府衙受审。"终于来了!" 唐伯虎冷笑一声,
他早就料到张知府会有这么一招。临走前,唐伯虎悄悄留下一封信,托邻居交给祝枝山。
他知道,这次去府衙,恐怕不会轻易脱身。苏州府衙内,气氛庄严肃穆。张知府高坐堂上,
脸色阴沉如水。两旁的衙役手持棍棒,气势汹汹。"堂下所跪何人?" 张知府一拍惊堂木,
厉声喝道。"草民唐寅,拜见大人。" 唐伯虎不卑不亢地回答。"唐寅!
" 张知府怒喝道,"你可知罪?""草民不知身犯何罪,还请大人明示。""哼,
还敢狡辩!" 张知府从案上拿起一本书,"有人举报你私藏禁书《推背图》,意图谋反!
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你还有何话可说?"唐伯虎心中一凛,《推背图》?这罪名可不小。
他定了定神,从容说道:"大人明鉴,此书并非草民所有,而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栽赃陷害?" 张知府冷笑,"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来人,给我打!
"眼看衙役就要上前,唐伯虎连忙说道:"大人且慢!草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大人。
""哦?你有何疑问?" 张知府不耐烦地问道。"敢问大人,此书是何时在何处搜出的?
""自然是今早从你家中搜出的!" 张知府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大人可知,
草民昨晚一直在祝枝山祝兄家中,与文征明、徐祯卿二位兄台一同探讨诗文,
直到深夜才回家。此事苏州城内众多名士均可作证。" 唐伯虎不慌不忙地说道。
张知府脸色一变,他没想到唐伯虎会有不在场证明。但事已至此,
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一派胡言!谁能证明你昨晚不在家?""草民可以证明!
"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衙门外传来。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三人并肩走了进来。"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 张知府脸色更加难看,"你们来这里干什么?"祝枝山微微一笑:"回大人,
我等是来为唐兄作证的。昨晚唐兄确实与我等在一起,直到深夜才离开。若大人不信,
可传召昨晚在场的其他名士询问。"文征明也上前一步:"大人,唐兄乃江南名士,
素来品行端正,绝非会私藏禁书之人。还请大人明察,不要冤枉好人。
"徐祯卿则拿出一幅画卷:"这是昨晚唐兄在我等面前所作《江南春色图》,
上面有我等三人的题跋,足以证明唐兄昨晚不在家中。"张知府看着那幅画,
又看看祝枝山三人坚定的神情,心中开始发慌。他没想到唐伯虎竟然有这么多人为他作证。
就在这时,唐伯虎突然说道:"大人,草民倒有一个办法,可以证明此书并非草民所有。
""什么办法?" 张知府急忙问道。"此书既是从草民家中搜出,
想必上面会有草民的指纹或笔迹。草民愿与大人对质,看看此书上是否有草民的痕迹。
" 唐伯虎从容说道。张知府心中咯噔一下,这本书是他派人偷偷放到唐伯虎家中的,
上面自然不会有唐伯虎的痕迹。他顿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
一个衙役匆匆跑了进来,在张知府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张知府脸色大变,猛地站了起来。
"今日之事,暂且作罢!" 张知府有些狼狈地说道,"退堂!"说完,他不等众人反应,
就急匆匆地走进了后堂。唐伯虎和祝枝山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走出府衙,
一个熟悉的身影迎了上来,正是李大人。"唐公子,恭喜你洗清冤屈。" 李大人笑着说道。
"李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唐伯虎疑惑地问道。
李大人叹了口气:"张知府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早已引起民愤。我已将他的罪证搜集齐全,
呈报给了巡按御史大人。刚才巡按御史大人已经下令,将张知府革职查办了。
"唐伯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他连忙拱手道:"多谢大人相助!""不必客气,
" 李大人摆摆手,"这都是张知府咎由自取。倒是唐公子,你这次能够化险为夷,
多亏了祝枝山三位公子的帮助啊。"唐伯虎看向身边的三位好友,感激地说道:"三位兄台,
大恩不言谢!从今以后,你我四人便是生死与共的兄弟!"祝枝山三人也纷纷表示,
愿意与唐伯虎共进退。江南四大才子,从此成为了苏州城内一段佳话。接下来的日子里,
唐伯虎和三大才子一起,帮助新上任的知府整顿吏治,兴修水利,赈济灾民,
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唐伯虎的名声越来越大,深受苏州百姓的爱戴。然而,
就在唐伯虎以为可以暂时安心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让他再次陷入了沉思。
"皇帝要南巡江南了!"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在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唐伯虎知道,
皇帝南巡,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隐隐有种预感,一场更大的风暴,
正在悄然酝酿。而他,似乎已经被卷入了这场风暴的中心。4 南巡风云变,
伯虎遇良机正德皇帝南巡的消息像一场春雨,滋润了江南的土地,也搅动了官场的浑水。
苏州城内,新上任的刘知府正召集地方名士商议接驾事宜,大堂之上气氛凝重。"诸位,
圣驾南巡乃是天大的荣耀,也是对我苏州的考验。" 刘知府环视众人,"不知哪位有良策,
既能彰显我苏州风采,又不致劳民伤财?"众人面面相觑,谁都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
太过铺张会惹民怨,太过简朴又恐触怒龙颜。"刘大人," 唐伯虎起身说道,
"学生倒有一策 —— 以文接驾。""以文接驾?" 刘知府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唐公子请细说。""圣驾南巡,一来是体察民情,二来也是欣赏江南风光。
" 唐伯虎侃侃而谈,"我们不妨在沿途设下诗画长廊,
展示苏州名士的作品;在虎丘、拙政园等地安排文人雅集,让圣上感受江南文风。
如此既不需大兴土木,又能彰显苏州特色。""好!好一个以文接驾!" 刘知府抚掌赞叹,
"唐公子果然才华出众,就依你之见!"接驾事宜定了下来,唐伯虎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他知道,皇帝南巡这样的大事,必然会引来各方势力的角逐。果不其然,
当晚就有不速之客登门拜访。"唐公子深夜打扰,还望海涵。" 来人一身黑衣,举止神秘。
"阁下是?" 唐伯虎不动声色。"在下是宁王府的幕僚,奉王爷之命前来。
" 黑衣人压低声音,"王爷久仰公子才华,特送薄礼一份,望公子笑纳。
"他递过一个锦盒,里面赫然是一叠银票和一枚玉佩。"王爷厚爱,唐某心领了。
" 唐伯虎微微一笑,"只是不知王爷有何吩咐?""王爷希望公子在圣上面前多美言几句。
" 黑衣人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若公子肯相助,他日王爷必有重谢,锦绣前程指日可待。
"唐伯虎心中冷笑,表面却不动声色:"王爷吩咐,唐某自当尽力。只是圣意难测,
唐某不敢妄言。"一番虚与委蛇,送走黑衣人,唐伯虎立刻召来祝枝山三人商议。
"宁王这是想拉拢你啊。" 祝枝山皱眉道。"不仅是拉拢,恐怕还有别的目的。
" 文征明忧心忡忡,"皇帝南巡,宁王却在江南活动频繁,其中定有蹊跷。
"唐伯虎沉吟道:"不管他有何目的,我们都要多加小心。此次接驾,恐怕不会太平。
"几人商议至深夜,制定了周密的应对之策。数日后,圣驾抵达苏州。正如唐伯虎所建议,
沿途诗画长廊果然引起了皇帝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唐伯虎那幅《江南春色图》,
更是让龙颜大悦。"此画意境深远,笔法精妙,江南春色尽收眼底!" 皇帝赞叹不已,
"唐伯虎何在?"唐伯虎连忙上前跪拜:"草民唐寅,参见陛下。""平身。" 皇帝笑道,
"你的《桃花庵歌》朕也读过,'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好一个唐伯虎!
"唐伯虎心中一喜,没想到自己的诗竟能得到皇帝赏识。南巡队伍继续前行,一路风平浪静。
然而,就在渡长江前往南京的那天,意外发生了。渡江口人潮涌动,戒备森严。
皇帝正要登船,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数十名刺客,手持利刃直扑龙舟!"护驾!护驾!
" 护卫们惊慌失措地围了上来。现场一片混乱,箭矢纷飞。唐伯虎临危不乱,
拉着皇帝躲到一块巨石后。"陛下勿慌,臣有一计!" 唐伯虎低声道。
他迅速写下一张纸条,交给身边的侍卫:"快,按上面写的做!"侍卫领命而去。
只见他跑到江边一艘不起眼的小船上,挥舞着一面红旗。片刻之后,
从芦苇荡中驶出数十艘渔船,船上渔民打扮的汉子纷纷拿出暗藏的兵器,加入了护驾的行列。
"这些是?" 皇帝惊讶地问。"回陛下,这是臣提前安排的备用护卫。" 唐伯虎解释道,
"臣担心南巡途中有变,便请当地渔民组成了一支水上护卫队。"皇帝恍然大悟,
对唐伯虎的远见卓识更加欣赏。混乱中,唐伯虎发现刺客们虽然凶猛,
白挽涟姜鹤(白挽涟姜鹤)小说目录列表阅读-白挽涟姜鹤最新阅读
妈妈用我争宠,我重生成她情敌女儿(顾青苏梦梦)全集阅读_妈妈用我争宠,我重生成她情敌女儿最新章节阅读
大佬又争又抢,小娇妻认栽了(白挽涟姜鹤)全集阅读_大佬又争又抢,小娇妻认栽了最新章节阅读
当我的世界按下终止键(黎清傅承洲)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当我的世界按下终止键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黎清傅承洲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当我的世界按下终止键)
大佬又争又抢,小娇妻认栽了白挽涟姜鹤完整免费小说_热门小说阅读大佬又争又抢,小娇妻认栽了白挽涟姜鹤
大佬又争又抢,小娇妻认栽了白挽涟姜鹤最新全本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大佬又争又抢,小娇妻认栽了(白挽涟姜鹤)
大佬又争又抢,小娇妻认栽了白挽涟姜鹤全文阅读免费全集_免费小说大佬又争又抢,小娇妻认栽了(白挽涟姜鹤)
真相的背面(周哲林薇)小说完结版_全文阅读免费全集真相的背面周哲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