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每月每天(秀儿刘婶)最新章节列表_秀儿刘婶)每年每月每天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每年每月每天)
作者:袁龙刚
其它小说连载
《每年每月每天》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挚,作者“袁龙刚”的原创精品作,秀儿刘婶主人公,精彩内容选节:从长安夜市的狐妖传说,到纽约公寓的深夜邂逅,从敦煌壁画里的执念千年到未来都市的人机羁绊——这本合集续写了数百个短篇故事,打破中外古今的界限,网罗爱情、感人、灵异、魔幻四大核心主题。
这里既有书生与花妖的缠绵悱恻,也有急诊室里陌生人递来的半块面包;有老宅子中徘徊的温柔幽灵,也有少年骑着纸鹤穿越星系的奇幻冒险。每个故事都是一扇小窗,推开就能看见截然不同的人生:可能是一秒心动的浪漫,是戳中泪点的平凡善意,是细思极恐的灵异瞬间,或是颠覆想象的魔幻奇遇。
无论你想在通勤时抓一段奇幻,在睡前品一则温情,还是在碎片时间里感受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恋,都能在这数百个故事里,找到恰好击中你的那一个
2025-10-19 19:04:48
1988年的腊月,北风跟刀子似的刮过青石板路,把星湖街老槐树上最后几片枯叶卷得打旋。
李老汉蹲在槐树根下,手里攥着根磨得发亮的铜烟杆,烟锅里的火星子明明灭灭,映着他脸上深一道浅一道的皱纹——这烟杆是老伴走那年留的,杆身上刻着个“兰”字,是老伴的名字。
“李大哥,蹲这儿抽啥烟呢?
冻手不?”
刘婶挎着个蓝布兜子从巷口过来,兜子沉甸甸的,装着刚从集上割的二斤五花肉。
她看见李老汉耳朵尖冻得发红,赶紧把兜子往胳膊肘一夹,从棉袄兜里掏出个烤得温热的红薯,塞到他手里,“刚在张记烤炉买的,甜得很,你先暖暖手。”
李老汉抬起头,把烟锅在鞋底磕了磕,接过红薯,糙手捏着热乎的薯皮,心里也暖了点:“没干啥,看这树呢。”
他指了指老槐树,树干上还留着夏天孩子们爬树蹭掉的树皮,“往年这时候,你家丫头该在树上挂灯笼了,今年咋没动静?”
刘婶叹了口气,拿手拍了拍兜子里的五花肉,声音低了点:“丫头今年不回了,在深圳厂子里加班,说过年能多挣半个月工资,寄了五十块钱回来,让我跟她爹自己买点好吃的。”
她说着,眼睛往巷尾瞟了瞟——那儿是李老汉家的方向,三间土坯房,屋顶上的烟囱半天没冒过烟了。
李老汉没接话,把红薯凑到嘴边咬了一口,甜香混着热气往鼻子里钻,却没尝出往年的味儿。
他家里就剩自己了,儿子前年去山西挖煤,去年冬天矿上出了事,没回来;老伴走得早,家里连个烧火的人都没有,往年过年,都是刘婶喊他过去一起吃饺子,今年……他怕给人家添麻烦。
“对了李大哥,”刘婶忽然想起啥,从兜子里掏出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红纸,“我家那口子裁纸时多裁了一张,你拿回去贴门上,过年总得有点红气。”
她把红纸往李老汉手里塞,“你要是不嫌麻烦,明儿过来帮我劈点柴呗?
院里那堆柴块子冻得硬邦邦的,我家那口子腰不好,劈不动。”
李老汉捏着红纸,纸边糙得磨手,他抬头看刘婶,见她眼里带着笑,没半点嫌弃的意思,心里那块沉了许久的石头,轻轻动了动:“成,明儿一早我就来。”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透,李老汉就扛着家里那把旧斧头出了门。
刘婶家的院门虚掩着,院里堆着半垛干柴,刘婶正蹲在灶台边烧火,锅里“咕嘟”煮着玉米粥,香味飘得满院都是。
“来了?”
刘婶听见动静,探出头笑,“先喝碗粥暖暖身子,粥刚熬好,我盛了一碗放灶台上温着。”
李老汉把斧头靠在柴垛边,走到灶台前,端起那碗热粥,粥里放了点红薯块,甜丝丝的,喝下去浑身都热了。
他喝完粥,拿起斧头就劈柴,斧头落下去,冻硬的柴块子“咔嚓”裂开,声音脆得很。
刘婶在旁边烧火,时不时跟他唠两句:“丫头刚才来信了,说厂子里给发了带鱼,她自己舍不得吃,托人捎回来,过两天就能到。”
“张记烤炉今儿做了糖糕,下午我去买两块,你爱吃甜的,给你留一块。”
“巷口王裁缝说,今年流行那种小碎花的布,我扯了点,想给丫头做件新棉袄,等她开春回来穿。”
李老汉听着,手里的斧头挥得更利索了。
他发现,听刘婶唠这些家长里短,比自己在家闷着强多了——以前家里热闹时,老伴也是这样,一边烧火一边跟他说东说西,说儿子在学校得了奖状,说隔壁谁家的鸡下了双黄蛋,说院里的月季花又开了一朵。
劈完柴,日头己经升得老高了。
刘婶留他吃午饭,炒了盘白菜,蒸了两个白面馒头,还从腌菜坛子里捞了点萝卜干。
李老汉吃得香,馒头就着萝卜干,吃了两个还想再吃,又怕吃多了招人嫌,刚放下筷子,刘婶就把剩下的一个馒头塞到他手里:“拿着,下午饿了吃。
你家灶房久不用,别生火了,晚上过来喝玉米粥,我多熬点。”
李老汉捏着馒头,喉咙里有点发紧,点了点头,没说话——他这辈子嘴笨,不会说啥客套话,只能记着人家的好。
从那天起,李老汉天天往刘婶家跑。
早上帮着劈柴、挑水,中午帮着喂鸡、扫院,晚上就留在那儿喝碗热粥,有时刘婶家做了好吃的,比如炖了排骨、蒸了包子,总会多盛一碗给他。
刘婶家那口子是个老实人,话不多,见李老汉过来,总把炕边最暖和的位置让给他,还拿出自己藏的好酒,倒上两盅,跟他慢慢喝。
腊月二十七那天,巷口传来吆喝声:“带鱼——新鲜的带鱼——”刘婶听见,赶紧拉着李老汉往外跑:“丫头捎的带鱼该是到了!”
俩人跑到巷口,见个穿绿军装的年轻人扛着个布包,正打听刘婶家的地址。
刘婶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两条冻得硬邦邦的带鱼,还有一包水果糖,糖纸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粉嘟嘟的糖块。
“快,李大哥,把带鱼拎回去,你帮我收拾收拾,晚上咱炸带鱼吃!”
刘婶把带鱼往李老汉手里塞,又抓了一把水果糖给他,“这糖你拿回去,含着甜。”
李老汉拎着带鱼,手里攥着糖,往家走的时候,脚步都轻了。
他回到家,把带鱼放在盆里,倒上温水化冻,然后坐在炕边,剥开一颗水果糖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从舌尖漫开,他忽然想起儿子小时候,也是这样,攥着一颗水果糖,能高兴半天。
傍晚,李老汉拎着收拾好的带鱼去刘婶家,刚进门就闻见了香味——刘婶正在炸糖糕,锅里的油“滋滋”响,糖糕炸得金黄,捞出来放在盘子里,撒上点白糖,看着就好吃。
“来得正好,”刘婶把糖糕往他面前递,“先尝一个,刚炸好的,热乎着呢。”
李老汉拿起一个糖糕,咬了一口,外皮脆得掉渣,里面的糖馅流出来,烫得他舌头首打转,却舍不得吐——这味道,跟老伴当年炸的糖糕一模一样。
那天晚上,刘婶家的炕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炸带鱼、炒白菜、糖糕、馒头,还有一壶热酒。
刘婶家那口子给李老汉倒上酒,刘婶给李老汉夹了块带鱼:“尝尝,我炸了两遍,外酥里嫩,丫头最爱吃这个。”
李老汉吃着带鱼,喝着酒,听刘婶唠着丫头的事,听她那口子说着想开春种点豆角、黄瓜,忽然觉得,这个年,好像也没那么难过了。
他想起以前,过年时家里也是这样,炕桌上摆着菜,老伴和儿子坐在旁边,说说笑笑,热热闹闹的。
“李大哥,”刘婶忽然放下筷子,看着他说,“过年你就别自己在家了,过来跟我们一起过,咱包饺子,煮年饭,热闹。”
李老汉抬起头,眼里有点发潮,他看着刘婶和她那口子真诚的眼神,点了点头:“成。”
大年三十那天,李老汉一大早就起来了。
他把刘婶给的红纸裁好,贴在自家门上,又把屋里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扛着斧头去了刘婶家。
刘婶家己经忙开了,刘婶在和饺子馅,她那口子在擀饺子皮,院里挂着刚洗好的床单,飘着洗衣粉的香味。
“来了?”
刘婶笑着说,“快过来帮着包饺子,我这馅里放了白菜和猪肉,你爱吃的。”
李老汉走过去,拿起一张饺子皮,放上馅,捏出褶子——他包饺子的手艺还是老伴教的,捏出来的饺子,个个都像小元宝。
刘婶看着他包的饺子,笑了:“李大哥,你这手艺好,比我包的好看。”
三个人围着桌子包饺子,说说笑笑,屋里的炉子烧得旺,暖融融的。
刘婶说:“等会儿包完饺子,咱去贴春联,我买了副新的,上面写着‘万事如意’‘岁岁平安’。”
她那口子说:“晚上咱熬年,守着炉子吃饺子,听收音机里的春晚。”
李老汉说:“我家里有串小灯笼,等会儿拿来挂上,添点热闹。”
中午,他们煮了饺子,就着腌萝卜干吃,饺子咬开,里面的汤汁流出来,鲜得很。
下午,李老汉回去把家里的小灯笼拿来,挂在刘婶家的屋檐下,红灯笼晃啊晃,映着院里的老槐树,看着就喜庆。
刘婶和她那口子贴春联,李老汉在旁边帮忙扶着梯子,时不时递张胶带,递个剪刀。
天黑下来的时候,星湖街的鞭炮声断断续续响起来。
刘婶家的炕桌上摆上了煮好的饺子,还有炸好的带鱼、糖糕,收音机里放着春晚的歌曲,歌声、笑声,混着外面的鞭炮声,飘满了整个屋子。
刘婶给李老汉盛了碗饺子,又夹了块糖糕:“吃,多吃点,过年就得吃饱喝足。”
她那口子给李老汉倒上酒:“喝口酒,暖暖身子,新年新气象。”
李老汉吃着饺子,喝着酒,听着收音机里的歌,看着眼前热热闹闹的景象,忽然觉得,心里那块空落落的地方,被填得满满的。
他想起老伴,想起儿子,想起以前的日子,眼眶有点红,却不是难过——是觉得暖,是觉得踏实。
午夜十二点,外面的鞭炮声炸响,烟花在天上开得绚烂。
刘婶站起来,把窗户推开一条缝,冷风裹着鞭炮的硝烟味吹进来,却不觉得冷。
“新年到了!”
刘婶笑着喊,“李大哥,新年好!”
她那口子也跟着喊:“新年好!”
李老汉站起来,看着窗外的烟花,看着身边的刘婶和她那口子,也笑着喊:“新年好!”
那天晚上,他们熬到后半夜才睡。
李老汉躺在刘婶家炕边的小床上,盖着暖和的被子,听着身边刘婶和她那口子的呼吸声,还有外面偶尔传来的鞭炮声,睡得特别香——这是他老伴走后,睡得最踏实的一个晚上。
大年初一早上,李老汉是被院子里的鸡叫声吵醒的。
他起来的时候,刘婶己经在煮饺子了,锅里的饺子“咕嘟”响,香味飘得满院都是。
刘婶见他起来,笑着说:“醒了?
快洗漱,饺子马上就好,吃了饺子,咱去给巷口的张大爷拜年。”
李老汉洗漱完,坐在炕桌边,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听刘婶说:“丫头刚才打电话来了,说厂子里给她发了红包,还说开春就回来,想尝尝我做的糖糕。”
听她那口子说:“等天气暖和了,咱把院里的空地翻一翻,种点豆角、黄瓜,到时候让李大哥也来摘。”
李老汉点点头,嘴里的饺子吃得更香了。
他看着窗外的太阳升起来,照在屋檐下的红灯笼上,照在院里的老槐树上,心里暖乎乎的——他知道,以后的日子,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冷清了。
后来,开春的时候,刘婶的丫头真的回来了,带着在深圳买的新衣服,给李老汉也带了件蓝色的褂子,说:“李大爷,我听我妈说您帮了咱家不少忙,这褂子您穿上,肯定合身。”
李老汉穿上褂子,站在镜子前看了看,觉得挺精神,心里乐开了花。
再后来,李老汉天天都去刘婶家帮忙,帮着种菜、浇水、喂鸡,刘婶家做了好吃的,也总喊他过来吃。
巷子里的人都说:“李老汉和刘婶家,跟一家人似的。”
李老汉听了,不说话,只是笑——他知道,是刘婶和她那口子,把他从冷清的日子里拉了出来,给了他温暖,给了他热闹,给了他一个像家一样的地方。
1989年的夏天,星湖街的老槐树枝繁叶茂,遮出一片阴凉。
李老汉蹲在槐树根下,手里攥着那根刻着“兰”字的铜烟杆,烟锅里的火星子明明灭灭。
刘婶挎着蓝布兜子过来,兜子里装着刚摘的黄瓜,塞给他一根:“刚摘的,脆得很,你尝尝。”
李老汉接过黄瓜,咬了一口,脆生生的,甜丝丝的。
他抬头看刘婶,见她眼里带着笑,跟夏天的太阳似的,暖得很。
他想起去年腊月的那个红薯,想起过年时的饺子,想起那些热热闹闹的日子,心里觉得,这辈子,能遇见刘婶这样的邻居,真好。
风从槐树叶间吹过,沙沙作响,像是在说,这日子啊,就该这样,热热闹闹,暖暖心心,才叫过日子。
李老汉喜欢坐在老槐树下,给娃娃们讲故事“这天又开始了”,李老汉说“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名字叫黄老师的故事”孩子们叽叽喳喳,催着“快点快点讲”……。
相关推荐:
逆天战婿:风云归来(周烈秦婉晴)免费小说全本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逆天战婿:风云归来(周烈秦婉晴)
逆天战婿:风云归来(周烈秦婉晴)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在线阅读免费小说逆天战婿:风云归来(周烈秦婉晴)
《逆天战婿:风云归来》周烈秦婉晴已完结小说_逆天战婿:风云归来(周烈秦婉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爱让贫瘠的土壤长出耀眼的玫瑰叶初荷王宇免费小说大全_小说完结爱让贫瘠的土壤长出耀眼的玫瑰(叶初荷王宇)
爱让贫瘠的土壤长出耀眼的玫瑰叶初荷王宇全文免费阅读_完结热门小说爱让贫瘠的土壤长出耀眼的玫瑰(叶初荷王宇)
爱让贫瘠的土壤长出耀眼的玫瑰叶初荷王宇热门的小说_免费小说爱让贫瘠的土壤长出耀眼的玫瑰(叶初荷王宇)
也青同人文之风起青萍诸葛青王也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免费小说也青同人文之风起青萍(诸葛青王也)
也青同人文之风起青萍(诸葛青王也)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也青同人文之风起青萍(诸葛青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