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页的墨迹

第七页的墨迹

作者: 每天都要优乐美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第七页的墨迹大神“每天都要优乐美”将周明远许晓阳作为书中的主人全文主要讲述了:主角是许晓阳,周明远的现代,校园小说《第七页的墨迹这是网络小说家“每天都要优乐美”的又一力故事充满了爱情与冒本站无广告TXT全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03471章更新日期为2025-07-30 04:03:53。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第七页的墨迹

2025-07-30 06:55:07

许晓阳抱着厚重的《现代文学理论》匆匆穿过校园时,雨滴开始零星地落下。

她小跑着躲进文学院大楼的屋檐下,拍了拍肩上的水珠。抬头时,

她注意到一个陌生的身影正在锁选修课教室的门。那人转过身来,

许晓阳才看清他的样子——约莫三十岁出头,高挑的个子,

穿着简单的深蓝色衬衫和黑色休闲裤,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

他的眼睛在镜片后显得格外深邃,眉头微蹙时,额头上浮现出几道浅浅的纹路。"同学,

你是来上课的吗?"他的声音低沉温和,"现代文学研讨课改到302教室了。

"许晓阳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面前的人可能是新来的教授。"谢谢老师,我是许晓阳,

大三文学系的。"她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被雨水打湿的刘海。"周明远。"他微微点头,

"这学期我负责这门课。"他看了看手表,"还有十分钟上课,你可以先去新教室。

"许晓阳点点头,转身要走,却又被叫住。"许晓阳,"周明远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把折叠伞,

"拿着吧,看样子雨要下大了。"伞柄上还残留着他掌心的温度。

许晓阳道谢后快步走向302教室,心跳不知为何比平时快了几分。

教室里已经坐了十几个学生。许晓阳选了第三排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雨势渐大,

雨滴在玻璃上蜿蜒成细流。她悄悄打开那把折叠伞看了看——深蓝色的伞面,没有任何花纹,

简洁得像它的主人。周明远走进教室时,原本嘈杂的交谈声立刻安静下来。他放下公文包,

没有立即开始讲课,而是环视了一圈教室。"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他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我想先了解一下大家对现代文学的认识。

"他翻开名册,"许晓阳同学,能说说你最喜欢的现代作家吗?"被突然点名,

许晓阳的耳根微微发热。她站起身,深吸一口气:"我喜欢张爱玲,

尤其是她对人性复杂面的刻画。

"周明远的眼睛亮了一下:"《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你怎么看?

""那不是爱情,"许晓阳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战争阴影下两个孤独灵魂的互相取暖。

"教室里一片寂静。许晓阳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说得太直接了,正想补充些什么,

却看见周明远嘴角微微上扬。"有意思的观点。"他示意许晓阳坐下,

"这正是我们这学期要探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

"那堂课结束时,雨已经停了。许晓阳收拾好笔记,犹豫着是否应该归还那把伞。

周明远正在讲台前整理教案,阳光透过云层照进教室,在他的镜片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周老师,"许晓阳走上前,"谢谢您的伞。"周明远抬头看她:"留着吧,

天气预报说这周都有雨。"他顿了顿,"你对张爱玲的见解很独到,如果有兴趣,

可以看看我办公室里的几本关于她的研究资料。"许晓阳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邀请,

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周明远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犹豫,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写下一串数字。

"我的办公室在文学院405,这是校内分机号,来之前可以打电话确认我在不在。

"他将纸条递给她,"随时欢迎。"纸条上的字迹工整有力,像他本人一样内敛而不失锋芒。

许晓阳小心地将纸条夹进书本里,感觉心脏在胸腔里跳得厉害。接下来的几周,

许晓阳成了现代文学课上最积极的学生。

她发现周明远的讲课方式与众不同——他很少照本宣科,

而是引导学生们思考文字背后的深意。他的知识渊博却不炫耀,

每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时,他眼中总会闪现赞赏的光芒。一个周四的下午,

许晓阳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那个分机号。"周明远。"电话那头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

"周老师,我是许晓阳,关于您上次提到的张爱玲研究资料...""啊,许晓阳。

"他的声音似乎柔和了几分,"我现在在办公室,你方便的话可以过来。

"文学院405室的门半掩着。许晓阳轻轻敲门,听到"请进"后才推门而入。

周明远的办公室不大,但整洁有序。一面墙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

窗前的小圆桌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和一本翻开的书。"坐。"周明远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装帧考究的书,"这是去年出版的《张爱玲书信集》,

里面有她与文学评论家夏志清的大量通信,能帮助我们理解她创作背后的思考。

"许晓阳接过书,指尖不小心碰到了周明远的手。

那一瞬间的触碰像静电般让她迅速缩回了手,书差点掉在地上。"对不起!"她慌忙道歉,

脸颊发烫。周明远却笑了:"没关系。"他坐回椅子上,"我注意到你最近的论文写得很好,

特别是关于鲁迅《伤逝》的那篇。""您过奖了。"许晓阳低头翻看书页,

不敢直视他的眼睛。"有兴趣参加我的读书会吗?"周明远突然问道,"每周五晚上,

几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作品。"许晓阳抬起头,

这次她没有避开他的目光:"我很乐意。"读书会比许晓阳想象的更令人愉快。

除了五六个研究生外,还有两位年轻的讲师参加。周明远作为主持人,

总能巧妙地引导讨论方向,又不压制任何人的观点。那天晚上讨论的是加缪的《局外人》,

许晓阳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对主角莫尔索"冷漠"行为的新解读。"莫尔索不是冷漠,

"她说道,"他只是拒绝扮演社会期待的角色。在母亲葬礼上不哭,不是因为不爱,

而是因为他的悲伤是私密的,不需要表演给他人看。"讨论结束后,其他人陆续离开。

许晓阳帮忙整理散落的书籍和笔记,周明远则在黑板上写下下次讨论的书目。

"你的见解总是让我惊喜。"他突然说道,背对着她继续写字,

"很少有本科生能这样深入理解存在主义文学。

"许晓阳停下手中的动作:"我父亲是哲学教授,家里有很多这方面的书。

"周明远转过身来,靠在黑板边上:"原来如此。不过,理解与共鸣是两回事。

你能与莫尔索共情,这说明..."他停顿了一下,"你也是个不轻易随波逐流的人。

"办公室里一时安静下来。窗外的夜色已深,校园里的路灯在玻璃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许晓阳突然意识到,这是她第一次与周明远独处在这样一个静谧的空间里。"时间不早了,

"周明远看了看手表,"我送你回宿舍吧。"十月的夜风带着微凉。

他们并肩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落叶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

许晓阳偷偷瞥了一眼身旁的周明远——月光下,他的侧脸线条分明,

眉头微蹙时显出一种沉思的神态。"周老师为什么选择研究现代文学?"许晓阳打破沉默。

周明远放慢脚步:"因为文学是理解人最直接的途径。"他看向远处,"我父亲是个工程师,

家里希望我学理工科,但我大学时遇到了一位改变我想法的教授。

""就像您现在影响我们一样?"周明远轻笑一声:"希望是好的影响。教书最大的成就感,

就是看到学生找到自己的声音。"他转向许晓阳,"比如你,你有成为优秀批评家的潜质。

"许晓阳感到一阵暖流涌过全身。在周明远眼中,她不是普通的学生,

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潜力的人。这种被真正"看见"的感觉,是她从未体验过的。

宿舍楼就在前方。分别时,周明远突然说:"下个月学校有个现代文学研讨会,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作为我的助手参加。会有不少知名学者出席。

"许晓阳几乎要脱口而出"我愿意",

但某种莫名的谨慎让她只是点了点头:"谢谢您的机会,我会认真考虑的。"回到宿舍后,

许晓阳辗转难眠。她打开台灯,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笔记本,

开始写下一封永远不会寄出的信:"亲爱的周老师,

今天我发现自己可能..."笔尖停在纸上,墨水晕开成一个小小的蓝色湖泊。

许晓阳合上笔记本,关掉台灯,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直到天明。接下来的日子里,

许晓阳和周明远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课堂上,她是积极发言的学生;读书会上,

她是见解独到的参与者;偶尔的办公室拜访中,他们则像志同道合的朋友般交流文学见解。

但每当四目相对稍久,或是无意中的肢体接触,

许晓阳都能感觉到一种微妙的电流在两人之间流动。十一月的第一个周五,

读书会结束后突然下起了大雨。其他人都有伞,只有许晓阳因为早上晴天而没带任何雨具。

"我送你回去。"周明远从办公室拿出一把大黑伞,"正好我也要往那个方向走。

"伞不算大,两人不得不靠得很近。许晓阳能闻到周明远身上淡淡的檀香混着墨水的气息,

能感觉到他手臂偶尔碰触到她的肩膀。雨水在伞面上敲打出密集的声响,

却让伞下的空间显得更加私密。"小心台阶。"周明远突然揽住她的肩膀,

帮她避开一处积水。那只手很快收回,但那一瞬间的温暖却留在了许晓阳的记忆里。

到达女生宿舍楼下时,雨势更大了。周明远的左肩已经被雨水打湿了一片,

但他坚持把伞倾向许晓阳那边。"谢谢您,周老师。"许晓阳站在屋檐下,

雨水在她和周明远之间形成一道透明帘幕。周明远似乎想说什么,

最终只是点了点头:"周一见。"他转身走进雨中,身影很快被雨帘模糊。

许晓阳站在原地看着他远去,心中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她想追上去,

想告诉他这些日子来心中滋长的情感。但理智最终拉住了她的脚步。那晚,

许晓阳再次打开那本笔记本,继续那封未完成的信:"...可能爱上了您。

这不是学生对老师的敬爱,而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她停下笔,泪水模糊了视线。

窗外,雨仍在下,敲打着玻璃,如同她纷乱的心跳。文学研讨会前一周,

许晓阳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作为周明远的助手,

她需要熟悉所有参会学者的研究方向和主要观点。每当她抱着一摞书回到宿舍,

室友们总会投来好奇的目光。"晓阳,你和周教授最近走得很近啊。

"室友林小雨某天晚上忍不住问道,手里转着一支笔。许晓阳正整理着研讨会日程表,

闻言手指微微一颤,一枚回形针掉在了地上。"只是学术上的交流。"她弯腰捡起回形针,

希望昏暗的台灯光线能掩盖自己泛红的脸颊。"周教授可是我们文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

长得又帅,多少女生做梦都想当他的研究助手。"林小雨意味深长地说,

"不过他对你确实特别关注。"许晓阳没有回应,只是更专注地整理手中的文件。

但夜深人静时,室友的话却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周明远对她真的"特别"吗?

还是仅仅因为她对文学的热情?她翻出那本写满心事的笔记本,

又添了几行字:"我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我的想象。每次他叫我的名字时,

声音里是否有一丝不同?当他看着我时,目光中是否藏着超越师生的情感?

"研讨会当天清晨,许晓阳比约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了会场。深秋的校园笼罩在薄雾中,

她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形成白雾。令她意外的是,周明远已经在那里了,

正和会务组确认最后的细节。他今天穿着深灰色的西装,

衬衫领口一丝不苟地扣到最上面一颗,看起来比平时更加正式而成熟。许晓阳突然意识到,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周明远穿西装的样子——宽肩窄腰的剪裁完美勾勒出他的身形,

让她一时移不开视线。"许晓阳,你来得正好。"周明远看到她,招了招手,

"帮我核对一下这些名牌的摆放顺序。"整个上午,

许晓阳忙碌于接待参会学者、分发资料、记录会议要点。

周明远在学术场合展现出她从未见过的一面——自信、权威,

引经据典时那种游刃有余的气度让在场许多资深学者都频频点头。

当他就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叙事发表演讲时,许晓阳几乎忘记了记录,完全被他的论述吸引。

"你的表现很出色。"午休时,周明远递给她一杯咖啡,"比很多研究生助手都要专业。

"咖啡杯传递的温度从指尖蔓延到心口。许晓阳小心地抿了一口,苦涩中带着微甜。

"是您教得好。"她轻声说。周明远笑了,眼角浮现出细小的纹路:"现在不是课堂,

叫我明远就好。"许晓阳的心跳漏了一拍。直呼其名意味着关系的转变,

一种平等而非师生的关系。她张了张嘴,那个名字在舌尖转了一圈,却最终没能说出口。

下午的分组讨论中,许晓阳被安排在周明远主持的小组做记录。讨论到张爱玲的《封锁》时,

一位年轻学者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封锁》中那段电车上短暂而炽烈的爱情,

实际上是张爱玲对战时人际关系的一种解构——在特殊环境下,人们会打破常规,

产生平时不可能发生的情感联结。"周明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像电车上的封锁状态,

暂时脱离了社会规则的约束。"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许晓阳,"但这种脱离终究是短暂的,

当封锁解除,现实规则会重新生效。"许晓阳记录的手停了下来。那一刻,

她感觉周明远的话似乎另有所指,仿佛透过学术讨论传达着某种隐秘的信息。

他们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又迅速分开。研讨会结束后已是晚上九点多。

参会者们陆续离开,只剩下许晓阳和周明远整理最后的材料。

会场安静得能听见纸张翻动的声音。"饿了吧?"周明远突然问道,

"我知道附近有家面馆还开着。"面馆很小,只有三四张桌子,

暖黄色的灯光和热气腾腾的面汤在深秋的夜里显得格外温暖。

周明远熟练地点了两碗牛肉面和几样小菜,还特意嘱咐老板其中一碗不要香菜。

"您怎么知道我不吃香菜?"许晓阳惊讶地问。"读书会聚餐时观察到的。

"周明远脱下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解开袖扣将衬衫袖子卷到手肘处,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

"做老师的基本功就是观察学生。"许晓阳不知该如何回应这个看似专业又略带亲密的解释,

只好低头喝了一口面汤。热气模糊了她的视线,也掩饰了她微微发烫的脸颊。

"今天的讨论很有启发性。"周明远的声音从雾气那边传来,

"特别是关于《封锁》的那部分。"许晓阳抬起头,发现周明远正凝视着她,

眼神中有种她读不懂的复杂情绪。"您是指...特殊环境下产生的情感?""嗯。

"周明远用筷子轻轻搅动着面条,"有时候我在想,

师生关系是否也是一种'封锁'状态——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

两个原本不会相遇的人被命运安排在一起,分享思想和情感。"许晓阳的心跳加速了。

这是周明远第一次在学术讨论之外,谈及如此私人化的话题。"那么...当学期结束,

'封锁'解除后呢?"她鼓起勇气问道。周明远沉默了片刻,

然后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伸出手,轻轻覆在许晓阳放在桌面上的手背上。

那只手温暖而干燥,带着轻微的颤抖。"有时候,人会希望封锁状态能延长一点。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
  • 沈清宴温南枝全文
  • 道术无限升级,九叔人麻了
  • 叶罗丽文茜开始摆烂后
  • 沈清晏免费阅读
  • 凹凸世界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