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醒
三日后,包括骆高毅在内的漠之枫的忠诚追随者们,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但在神力面前,他们显得那么渺小。
在一次突袭水神宅邸的行动中,他们的绝大多数被逮捕起来,仅有少数逃到了枫丹乡下的旷野之中。
水神是仁慈的,他并没有屠杀这些忠义之士。
水神厄利多斯将这些人抓捕起来,但并未施以刑罚,而是好心劝谏。
但这些人没法接受水神治下的枫丹,他们向厄利多斯提出要***于镇中心终末之枫下,为漠之枫家族殉葬。
据说,厄利多斯听到这个要求后沉默良久,最终允许了他们的要求。
“与漠之枫同生,为漠之枫而死。”
枫叶西门真正践行了这句誓言。
厄利多斯欣赏他们的忠诚与壮烈,把他们的尸首妥善安葬,给他们的家人厚加抚慰,还在原地给他们竖了个纪念碑。
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部分,当权者的更替并不影响大多数凡人的生活,他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神战本应导致生灵涂炭。
但在枫丹却没有引起一丝波澜,魔神家族漠之枫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枫丹自然有了一些变化,水多了起来,绿洲的面积也渐渐扩大。
之前遮天蔽日的漫漫黄沙开始消失不见,昔日人迹罕至的沙漠变成了良田,通往外地的道路被修通、扩展。
同时,人们发现原本在小镇随处可见的枫树渐渐枯萎,枫丹也不再保守封闭而是对外开放。
水神及其家族和眷属纯水精灵们组建了新的枫丹政府。
很快,来自各地商人云集于此,一向自给自足的小镇居民惊异于他们带来的奇珍异宝,也惊叹于他们所讲述的惊奇见闻。
渐渐地,一些本地居民也离开了小镇,前往这片大陆其他的地方,去寻找他们的诗与远方。
但不是所有来到枫丹的人们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有失必有得,有人赚的盆满钵满,就有人亏的倾家荡产。
这些人己无能回到家乡的财力,亦无颜面对家乡父老,只能滞留在枫丹,成了无家可归之人。
水神新政,原来小镇的社会保障与救济制度荡然无存。
这些人便成了朝不保夕的流浪者。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奇特的存在。
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但当其他人问起他的经历时,他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甚至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也挠挠头,说:“不知道。”
世间的幸福总是相似,但苦难却各不相同。
枫丹的流浪者们各有各的不堪往事,平时闲暇,互相聊起过往则是永恒不衰的话题。
少年却在这上面不吐一字,着实有些古怪。
但流浪者们都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这点与自己无关的古怪,自然不会过多在意。
枫丹中央的终末之枫,一首以来是这座小镇的象征,更是漠之枫家族的神迹。
其他的枫树春天叶生,夏天叶绿,秋天叶红,冬天叶落,终末之枫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满树都是红叶,不时飘落几片叶子。
虽然枫丹其他各处的枫树都慢慢凋零,但这棵枫树依然枝繁叶茂。
常常有许多老人聚集在树下,望着飘飞的枫叶,追忆着曾经的枫丹,感叹着世事的无常。
在夏天,树下常常聚集了许多无家可归的人。
终末之枫硕大的树冠遮天蔽日,为树下之人提供一片阴凉。
他们吃着一边粗制的食物,一边唾沫横飞地讲着他们曾经的光辉事迹。
“想当年,你老哥我,可是名震全大陆的商人,我做的交易可都无一亏损,要不是被那个家伙骗了,我也不会在这破地方待着。”
李云说道王成毅一脸不屑:“哼,你那算什么不过一点小钱罢了,我的一笔买卖,可是足足赚了4倍,获得的钱够这个破镇所有人一年的吃穿。”
“哟,这么厉害,现在还需要讨饭?”
李云讥笑道“唉,别提了,说多了都是泪啊。”
王成毅一副看透世态炎凉的样子每当这时,那位少年都只是在一旁默默地听着,笑笑。
少年没有故事,只能做一个听众,就像这棵无言的终末之枫般。
少年靠给人打零工过活,由于年轻,身强体壮,干活时说话不多,偶有言语也很是讨巧,所以很受雇佣者的喜欢,有时还能得到主人一点赏赐,在这群人中过得还算可以。
但他也只是赚足饭钱罢了,也不为未来着想。
比起奋斗然后成家立业,他更喜欢坐在枫树下发呆。
现在,他正一个人偷偷拿出一盒饼干,背过身来,摸出一块轻轻嚼着。
可这还是被正在西处乱瞄的李云发现了。
“小子,在吃什么好东西呢,也不分给大家尝尝?”
李云大声嚷嚷。
于是,周围人的目光一下就集中在了少年身上。
少年很无奈,暗叹倒霉,也只好把饼干拿出来,很快就被众人群起而分之了。
这些人本来吹牛都吹腻歪了,吃了少年的饼干,话题自然就集中到少年身上。
“话说,你怎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呢,想叫你都容易叫不清。
嗯——这样吧,以后就叫你无名氏吧。
怎么样,一盒饼干换一个名字,很赚吧?”
王成毅一边嚼着少年的饼干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
少年对这个名字不置可否,既没点头也没摇头。
这在其他人看来,算是默许了。
“话说这饼干真不错,无名氏,你从哪里搞到的?”
那个人吃完了饼干,还舔了舔手指。
“***活的那户人家给的,那个老奶奶似乎觉得我挺可怜的,就送给了我一盒。”
少年诚恳地回答道。
“大户啊,本来我也能这样的,要不是……”王成毅又开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话题很快从少年身上转开了,他便继续用手撑着头,看到被随意丢在地上的空饼干盒。
眼前一阵模糊,思绪又回到了今天打工的场景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