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熬夜的烟味。
林远面前摊满了从档案室借来的历年扶贫资料、省市政府下发的红头文件以及他大学时做的产业分析报告。
周书记的一句“你做个详细方案”,像一把火点燃了他全部的***和焦虑。
他知道,这次联席会汇报,是他这个新人在全镇领导面前的第一印象,更是小河村陈老栓们能否抓住一丝希望的关键。
他反复推敲每一个数据:土壤pH值、年均降水量、白术生长周期、每亩投入产出比、市场波动风险……他模拟着领导们可能提出的每一个刁钻问题,并试图找出最扎实的答案。
窗外的天从墨黑变为鱼肚白,他桌上的草稿也越堆越高。
翌日下午,党政联席会议在小会议室召开。
烟雾缭绕中,镇长、副书记、副镇长、各所站长十几号人围坐一圈。
林远坐在最末尾的记录位,手心全是汗。
周书记简单开场后,目光投向了他:“下面,请林远同志把他关于中药材种植的设想跟大家汇报一下。”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个年轻人身上。
林远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将连夜赶制的简易图表挂上墙板。
“各位领导,这是我基于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出的关于在我镇小河村试点种植白术产业的可行性报告。”
他的声音起初略带紧绷,但一旦进入他熟悉的领域,便逐渐变得清晰、坚定。
他从土壤气候适应性讲到种植技术门槛,从成本核算讲到预期收益,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讲到与大型药企建立定向采购的设想。
“……综上所述,相比于单纯发放扶贫款,发展特色产业是‘授人以渔’,能形成长效造血机制。
初步估算,试点成功后,参与农户年收入有望翻两番。”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有人若有所思地点头,有人则不以为然地吐着烟圈。
主管农业的副镇长王永胜率先发难,他弹了弹烟灰:“想法是好的,年轻人有冲劲。
但是,钱从哪来?
技术谁指导?
种出来卖不出去谁负责?
农民是最讲现实的,亏一年,饿肚子的是他们,骂娘的是我们镇政府。”
几个老资格的干部附和着点头。
这是最现实的质疑。
林远早有准备,他翻开省里的文件:“王镇长的问题很关键。
资金方面,我们可以申请省农业厅的特色产业扶持基金和扶贫办的专项贷款贴息。
技术方面,我己联系母校农学院的教授,他们愿意提供远程指导和短期培训。
销售方面,这是我初步接触的两家制药企业的意向函……”他条分缕析,对答如流,用扎实的前期工作和清晰的逻辑链条,一步步化解着质疑。
他没有回避困难,而是针对每一个困难都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雏形。
周书记始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手指有节奏地轻敲桌面。
最后,他看向众人:“大家都说说看法吧。”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虽有保留意见,但大多数领导觉得试点风险可控,值得一试。
周书记最后拍板:“好!
那就这么定。
成立小河村中药材种植试点项目组,我任组长,王镇长任副组长。
林远,”他看向年轻人,“你是项目具体联络人,方案细化、上下协调、落实推进,由你主要负责。
有没有问题?”
“没有!
保证完成任务!”
林远心脏怦怦首跳,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
他不仅获得了通过,更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