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一个巨大的、流光溢彩的盒子,矗立在江边,日夜吞吐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这里是权贵们宴请的场所,是商人们洽谈生意的舞台,也是普通人一生中可能只会踏足一两次的梦幻之地。
水吉就站在这浮华世界的最前沿——前台。
她穿着一身笔挺的深蓝色制服,领口系着精致的丝巾,长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脸上挂着职业化的、恰到好处的微笑。
每天,她要面对形形***的人:出手阔绰的煤老板,言语轻佻的生意人,小心翼翼询问房价的工薪夫妻,还有那些和她父亲一样,出入都有人前呼后拥的干部。
这份工作远比想象中辛苦。
三班倒,作息紊乱。
遇到难缠的客人,要赔着笑脸处理各种匪夷所思的要求。
夜深人静时,巨大的大堂里只剩下她一个人,面对着空旷和寂静,她也曾感到过孤独和迷茫。
但她从未后悔。
在这里,她不再是“水局长的女儿”,她只是收银员水吉。
每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难题,每一次收到客人的感谢,都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满足。
她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个小社会里的一切。
她学会了从一个人的穿着和谈吐,迅速判断他的身份和需求;她学会了用最委婉的语言,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她也见识了更多的人性侧面——前一秒还在电话里对妻子温情脉脉的男人,下一秒就搂着年轻的女孩走进了电梯。
大院里的“人情世故”是隔着一层纱的,而这里的,是***裸的、带着生活温度的。
这让她对世界的认知,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刻。
因为出众的相貌和温和能干的性格,水吉从不缺乏追求者。
有开着豪车、送花送到整个前台都摆不下的本地富商;有风度翩翩、每次退房都想多聊几句的外地高管;甚至还有同事,那个在后厨工作、每天都会默默给她留一份夜宵的腼腆男孩。
母亲李文芳也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这些事,开始旁敲侧击地打探。
她尤其对那个富商感兴趣,觉得女儿要是能嫁入豪门,也算是对自己当初“错误选择”的一种补偿。
但水吉对此一概不为所动。
她礼貌地拒绝了所有的鲜花和邀约,也委婉地让那个后厨男孩断了念想。
她心里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她不是在寻找一张长期饭票,也不是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她少奋斗二十年的跳板。
她反抗父母,逃离大院,不是为了投入另一个名利场。
她想要的,是一种平等的、能够彼此理解和尊重的感情。
她见过太多建立在利益和算计之上的关系,无论是大院里还是宾馆里,她对此感到厌倦。
她就像一个站在热闹舞台边缘的冷静观察者,看着一幕幕人间悲喜剧上演,心里却守着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她在等一个人,一个能看穿她所有倔强和伪装,能理解她为何要逆风而行的人。
她不知道这个人会不会出现,但她愿意等。
几年时间一晃而过,水吉从一个青涩的新人,成长为前台最资深的员工。
她处理问题游刃有余,脸上职业性的微笑背后,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
她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用不多的工资,租了一个小小的单身公寓,把它布置得温馨又雅致。
她学会了做饭,学会了照顾自己。
她觉得自己就像一棵树,终于在陌生的土壤里,扎下了属于自己的根。